分享

互联网三巨头神话即将破灭?谁能成为互联网圈“四大才子”?

 昵称535749 2017-06-29
亿欧
42分钟前


[ 亿欧导读 ] 从2011年“BAT”三巨头的叫法开始,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把交椅,一直空缺着,期间无数变量公司对这个位置发起了攻势,但无一不铩羽而归,彼时的BAT,靠着垄断流量的绝对优势,瓜分了整个互联网。
BAT三巨头,电商,物流云,B2C

中国人似乎对“四”这个数字有种特殊的喜爱感,从远古神话时期的“四大神兽”到古时候的江南“四大才子”,再到民国时期的“民国四公子”,最后到今天风靡港澳台的“四大天王”、“F4”等等,都表现着中国人对“四”有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并且在某些时候这种追求已经类似于强迫症,不凑齐四个就不甘心,比如教育领域的“四大名校”,娱乐圈的“四小花旦”等,但“对中国互联网圈来说,“四”却一直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从2011年“BAT”三巨头的叫法开始,中国互联网的第四把交椅,一直空缺着,期间无数变量公司对这个位置发起了攻势,但无一不铩羽而归,彼时的BAT,靠着垄断流量的绝对优势,瓜分了整个互联网,BAT威严不容触犯,这个“神话”直到近日才真正被击破。

6.25日,京东市值与百度市值只差1%的新闻火爆了整个网络,从2011年起第一次有企业离BAT如此的接近,三巨头不败的神话似乎要在百度上先行破灭,一时间京东似乎就成了中国互联网第四个巨头,但其实除了京东,还有这些企业也有可能成为第四个巨头。

我们首先来看成为巨头候选人的条件:

●业务布局广,战略纵深长

●有充沛的现金流供其打战

●领导人必须有站在互联网顶点的野望

●目前估值在300亿美金以上

根据这些条件,我们找出了第四巨头的四大候选公司:MJDM。

一、蚂蚁金服

2014年蚂蚁金服从阿里巴巴名下独立出来运营,2015年完成首轮融资,股东包括全国社保基金、邮储银行、国开金融等一大堆“国字头”大公司,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B轮45亿美元融资,估值600亿美元,业务板块已涵盖网民金融生活的各个领域: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

手里更是握有:银行牌照、证券牌照、保险牌照+产限牌照、基金牌照、基金销售牌照、信托牌照、支付牌照,可谓集齐了金融领物流园域的“7龙珠”,这意味着在金融领域里,基本上没有蚂蚁金服不能做的业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支付,差不多相当于:Visa+PayPal+富国银行+嘉信理财+FICO+Lending Club,而这些公司目前市值总和约在5000亿美元。

而在用户方面,蚂蚁金服目前最核心的业务—支付宝,实名用户数已经超过4.5亿,成功超越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支付机构,而PayPal的目前的市值为645亿美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蚂蚁金服下面的一个支付宝就值600亿美元了。

除了支付宝用户过亿,余额宝用户也是突破3亿,是全球客户数最多的基金,管理余额宝基金的天弘基金(蚂蚁金服控股51%),其资产管理额超过1万亿,是国内基金业历史上首个破万亿的基金公司。

为了抵抗微信支付带来的压力,蚂蚁金服还在支付入口和支付场景方面进行布局:30亿元人民币投资口碑网,联合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和滴滴出行,投资阿里影业下的互联网售票平台淘票票,其中滴滴出行和淘票票更是出现在支付宝最新版本的首页入口中。

这些布局都意味着蚂蚁金服正在构筑出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模式:从纯线上交易的支付工具,变成连接支付(支付宝钱包)、理财(如余额宝、招财宝)、融资(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数据(芝麻信用)四大核心业务,成为各种应用场景的广泛吸纳者。

凭借这些,蚂蚁金服就是马云手上的一张王牌,说是下一个阿里巴巴也不为过。

二、京东

美东时间6月23日收盘,京东(JD.NASDAQ)股价上涨3.92%,报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涨了100%,市值达到609亿美元;而相比京东的高歌猛进,正处于业绩触底,经历重整和转型的百度如今市值约为615亿美元,两者的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百分比两者市值也只差1%,只需一个小小的涨幅,京东就可以取代百度,跃居中国互联网第三把交椅,一直以“中国亚马逊”自居且连亏11年的京东,这次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更有意思的是,刘强东早就表达出对互联网第四把交椅的觊觎之意。他曾放“狠话”说过:“一年净利润低于100亿,就不要跟我谈利润”,这个“百亿利润”对标的正是百度去年的利润。

优质的的京东自营服务和自建物流优势,是京东在淘宝的围剿下杀出重围的最大凭仗,根据艾瑞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京东B2C市场份额达到了26.7%,虽落后于天猫的55.8%,但能在阿里电商帝国的疆域打开个缺口,已实属不易,因为模式重的原因,京东时不时被投资者看衰,但实际上这几年京东商城已经开始盈利,而且除了电商业务之外,物流、金融以及云服务成为京东调整营收的发力点。

在最后一公里方面,京东到家在各大城市上线,实现了超市+电商的结合;在金融方面,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以白条起家的京东金融估值达到466.5亿元;在物流方面,京东运营的配送站和自提点达到6756个;在云服务领域,京东推出了电商云、物流云、智能云、产业云等四大解决方案;一个中国版的“亚马逊”正在逐渐成型。

面对未来,京东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盈利持续性和业务扩张性上找到平衡点。

三、滴滴

2017年4月28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5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过500亿美金,该轮融资后滴滴成功跻身估值500亿以上初创公司梯队,位居全球未上市独角兽排行榜第三名,前面只有一个蚂蚁金服和滴滴的老对手Uber了,至此这家成立仅五年的公司,完美的诠释了在互联网时代,任何都是有可能的。

时间回到2015年9月9日,这天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标志着滴滴不仅仅甘心做一个单纯的打车软件平台,成为综合移动出行平台,真正掌握“行”也许才是程维真正想要做的。两年时间过去了,滴滴专车活跃用户覆盖率占比达96.7%,订单量市场份额报94.6%,日订单突破1000万,月均活跃用户数增至3854.4万人......,这一连串的数据,已然证明滴滴出行在“行”有着绝对的垄断地位。

而除了在自身打车业务完成垄断外,滴滴还积极对自己布局进行补充,2015年9月全资收购考拉班车,交予滴滴巴士接管运营;在共享单车风靡之时,滴滴投资了ofo,完成了对自己最后一公里的补充,如此一来,滴滴便形成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公交、代价、试驾、租车、企业用车甚至共享单车的完整闭环,该闭环几乎囊括了日常所有出行方式,滴滴在国内出行市场的老大地位因此更加巩固,而最新这笔55亿美金的融资,更是给滴滴在电动车业务、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方面和支撑滴滴与“老对手”Uber在国际化市场展开持续较量。

在一个没有失败过的女人的带领下,滴滴正在朝一个移动出行的综合入口,一个生活O2O的超级APP上一路狂奔,困扰它的也许只有政策了。

四、小米科技

小米的故事无需多言,雷布斯的神话网友也早已耳熟能详,这家中国特色十足的互联网公司,由卖手机起家,一步步走向自建生态的“康庄大道”。

从2011年8月16日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开始,雷军与他创办的小米就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饥饿营销”、“互联网思维”、“价格屠夫”是三个伴随它挥之不去的标签,喜欢小米的人,爱它到了骨子里;恨它的人,同样也恨到了骨子里。到今天,小米已形成一个以小米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生态圈,旗下已不仅仅只有手机,而是有着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小米手环、小米净化器等10多款产品。

很多网友吐槽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其实不然,我们看小米这个生态圈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智能硬件生态链,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生态链,第三层是云服务。这三层通过自建、投资、参股等方式不断被完善,而在这三层之间通过MIUI相互连接,实现信息流动、资金流动,这样小米自然就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而且5年来,围绕着小米生态圈计划,小米共投资了55家创业公司,到今天已有7家创业公司年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2家突破10亿元人民币,4至5家公司突破了10亿美元的估值,在生态圈的布局上,显然雷军的小米公司已经与BAT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从表面上看,生态圈之战是硬件、内容、云服务之战,而本质还是互联网入口之战,通过控制硬件入口,小米是否能进一步掌控流量,进而找到与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平起平坐的机会?从0到1,从1到N,从2010年的创立到2014最新融资11亿美元,估值400亿美元,疯狂但同时又缺乏技术基因的小米,传奇是否还能继续?这一切,都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诚然百度式微,AT超然独立,但百度依然还是那个百度,在搜索市场它仍然占据着绝对垄断的地位,一年100多亿人民币的利润仍然是各大变量公司无法达到的顶峰,短时间内其第三把交椅的位置还是“稳如泰山”。而蚂蚁金服、京东、滴滴、小米(MJDM)争来争去,争的还是最后的那个第四的位置,未来中国互联网也将呈现“两超多强”的冷战格局:AT是3000+亿美元的巨头,而百度、京东、小米、滴滴、蚂蚁金服是“多强”,“多强”的玩家里面有机会出现千亿美元市值公司;网易、今日头条、陆金所、ofo等是第二梯队的变量公司,有希望跻身于第一梯队,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越来越充满变数,越来越精彩。

本文作者马辉,亿欧专栏作者;微信:mahui605812(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