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叶晓辉. 现代化农业 果树病虫防治是果树取得优质高产的保证,果树受到病虫危害时,会对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果树的病虫防治工作尤其重要。但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果农对病虫危害不了解,在防治方面出现了很多误区。由于季节以及果树种类的不同,各种病虫都有其特殊性,针对不同的病虫,防治方法自然也不一样,本文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段与实用技巧进行了总结。 1. 果树病虫害防治手段 1.1 物理法防治果树病虫 1.1.1 树干包药治蚜虫 在树干距地面30cm处选择宽15cm的光滑带绑棉花、报纸等吸水物,并且将稀释的农药喷洒在吸水物上,然后用薄膜扎紧,持续100d的时间对于果树蚜虫的治理是非常有效的。 1.1.2 对果实进行套袋,防止蛀果害虫产卵危害 在果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用相对透明的套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这样能够很好的防止病虫的危害,同时由于物理防治方法可以避免农药残留,是一种绿色的害虫防治法。 1.1.3 在树干上涂刷胶或刷白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危害或者蔓延通过这种防治方法一方面可以防止涂刷处以下来自地面的害虫爬上果树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病虫危害的果树来说涂刷带能够有效制止病虫害果树上的害虫蔓延到其它没有病虫害的果树,对其它果树来说是种保护。 1.1.4 灯光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黑夜使用20W 的黑光灯配合性诱导剂对果园的害虫进行诱杀。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灯光近处加设电网,这样能够提高捕杀效果。 1.1.5 利用物理颜色诱虫或者驱虫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来诱杀或者驱赶害虫。可以利用黄色的粘虫板诱杀蚜虫,根据蚜虫对于银灰色的厌恶来驱赶蚜虫达到防虫的目的。 1.2 化学方法防治果树病虫 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防治时,应特别注意坚决杜绝“三高、三致”(高毒、高残留、高污染,致癌、致畸、致突变)类农药的使用,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应用无公害农药科学进行化学防治。应保留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传统优良农药品种,提倡使用一些植物提取物防治病虫。还要注意适时用药,合理配制,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及果品的污染,确保果品食用安全。 1.3 天敌方法防治果树病虫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西方发达国家有专门研究和出售天敌的公司。我国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在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果园害虫的天敌利用还没有被重视,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模式。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天敌防治,是当前果品生产中的重要课题,对减少化学污染和防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草蛉、七星瓢虫、异纹瓢虫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麦收前15d,蚜虫危害枝梢不足10%时,不必进行防治;麦收后,多种蚜虫天敌从麦田迁到果园,很快就能控制住蚜虫。利用天敌防治时,一要注意减少化学防治次数,二要应用低毒无公害农药,否则难以取得很好效果。 1.4 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利用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既能减少农药对果品和环境的污染,还可减少药害及人畜伤害。如利用减少蜕皮的灭幼脲三号、杀蛉脲和增加蜕皮速度的米螨等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喷绝育激素、印楝素、烟碱、鱼藤酮等可有效防治许多害虫及害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农抗120、农用链霉素、多氧霉素等可有效防治某些病菌。多角体病毒、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也可防治一些鳞翅目害虫,但要注意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 2 提高果树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实用技巧 2.1 适时修剪果园 果树若长期不进行修剪,枝条越来越多会导致果园通风透光性差,不利于果树的生长,同时也利于病虫的传播及蔓延。因此,适时的对果树进行修剪,增强果树之间的通风透光性,同时也扼杀了病虫的传播及生存。 2.2 结合季节及气候防治病虫 雨水是很多病毒传播的途径,因此在雨水比较多的时期要加强病害的防治。而干旱时期害虫会大量增加,这时应以防虫为主。 2.3 合理使用农药产品 很多果农在管理果园时,一发现病虫,就使用农药。的确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也能快速的除掉果树上的病虫,但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病虫会逐渐对该药物产生抗性,并逐渐失去药性,更重要的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而且残留在果实上的农药对人体也有毒害。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施药,要有预防意识,每一种病虫都有一定的规律,要在病虫还没大量繁殖且未造成严重危害时就开始施药预防。应按照病虫发生规律,抓住病虫发病的关键时期来进行防治,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防治措施。其次要选择正确的农药品种,根据害虫的不同种类、防治范围、危害性等来选择药剂及合适的用量和浓度。许多果农想快速杀死害虫,使用大量药剂,这不仅加大了防治成本,污染了果实,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少农药的用量及降低使用浓度。 2.4 及时施肥,改善土壤条件 给果树土壤施肥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果树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生长的,所以应适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以防果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不充足。而且土壤自身也需要一定的养分,一旦土壤内的养分不能满足自身所需,土壤将会板结或是“死亡”,有的甚至达到不能挽救的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