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

 秦岭之尖 2017-07-01

农耕中,长草生虫得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自农药在常规种植中广泛使用之后,蔬菜变的粗壮水灵并且很少再见到虫,甚至一度有人专挑有虫有虫眼的菜买,因为“有虫的菜农药少”。随后不久,市面上竟有人售卖菜叶打孔机,专为伪造虫眼而设,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

想要种出自然成熟,不用任何一点化学药物的蔬菜和粮食,横在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就是虫害。惊蛰之后,虫子萌动,随着地温升高,各类虫子纷纷活跃起来。以北京为例,每年的六月,七月,九月,十月是蔬菜生长旺季,也是虫子大量繁殖的时候。不论枝叶上还是土里,都躲不过虫子的袭击。

例如育苗时,如果直接在土地上育苗,会被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蚕等咬断根,或者将土拱松,根接触不到土壤,枯萎死亡。这些虫大多是从肥料里带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粪肥一定要发酵充分,高温杀死虫卵,否则施在地里,仍有后患。

地上害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红蜘蛛,蚜虫,菜青虫,粉虱类等。菜青虫是白色菜粉蝶的幼虫,菜粉蝶爱把卵产在十字花科的叶片背后,如甘蓝,西兰花,菜花,随着幼虫长大,甘蓝和菜花里被啃食一个一个的小洞。对付菜青虫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手捏,又慢又费工。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

养过花的人对红蜘蛛应该不陌生,当你发现植物叶片上有像纱一样的网,再仔细一看,有很小的红虫子,那就是红蜘蛛了。它们刺吸叶片的汁液,在叶子上织网,植株被一层网覆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受到影响,叶片出斑,发白,继而枯萎。

蚜虫更加常见,不论是家里种的几株香草,还是菜地里大面积的蔬菜,很少有不生蚜虫的。蚜虫喜欢在瓜类的嫩叶嫩枝上待着,比如西瓜南瓜黄瓜叶。它们长有奇特的口器,直接刺吸叶片汁液。

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对付蚜虫:喷辣椒水,烟叶水,向枝叶洒细沙土,草木灰,或者灶炉灰。原理都一样,由于蚜虫身上有黏液,行动缓慢,身体被细沙土之类包裹之后,无法再在叶片上停留,滚落地上,无法移动。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

灶炉灰对付蚜虫非常有效。说起灶炉灰,也叫锅底灰,是农民们常用的土灶里长时间积累的灰土,非常绵密,又因常年有火在其中燃烧,具有温热性质。中药中有一味药叫伏龙肝,也叫灶心土,可以温补脾胃。伏龙肝正是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用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消去黑色杂质即得。伏龙肝治疗脾胃虚寒,寒性腹泻,呕吐非常有效,在乡下人家,小孩着凉拉肚子,大人都会从灶里刮点灶心土,煮水,给孩子喝澄清的水,症状立减。

还有种更有意思的方法,叫以虫吃虫。瓢虫吃蚜虫,而蚂蚁圈养蚜虫。站在减少蚜虫的角度看,孰敌孰友立即明了。在蚜虫泛滥处营造一个适合瓢虫生长的环境,瓢虫喜欢石头缝,可垒一些小石头堆供瓢虫生长,只要虫源基数足够,蚜虫会快速减少,而瓢虫对植株没有特别的危害,故在小范围内用此法是可取的。 利用天敌防治农作物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天敌资源丰富,能长期控制害虫,天敌能广泛扩散,防虫效果好。天敌对作物、益虫、人、畜基本无害。中国早在古代就利用青蛙保护田禾;在晋代就创始了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方法,这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先例公元304年前后已延用至今。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

蚂蚁食用蚜虫的排泄物,故常和蚜虫一同出现。蚂蚁像养牲口一样将行动缓慢的蚜虫圈养起来。一片叶被吸干后,蚂蚁将蚜虫抬到另一个新鲜叶片上,此谓共生。这也是为什么植株枯萎到只剩几片鲜叶,其上仍然密布蚜虫和蚂蚁的原因。

除了喷洒法,用手捏虫等方法外,还有很多耕种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虫害。比如,加大株行距,各种作物轮换种植,灵活的调整作物茬口等。茬口是植物从栽种到收获这一整个周期。以黄瓜为例,植株长成开始结果,这是虫害开始扩大,如果持续施用农药,虫害消失,采摘期持续两个月不成问题。而如果不用农药,只用上述方法控制虫害,采摘一个月即告结束。用农药,黄瓜一年只需种三个茬口,采摘期可维持至少半年。而不用农药又不用大棚的话,想要保证相同的采摘期,茬口要翻一倍,意味着工作量翻一倍。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

中医是时空医学,更是关系学。相信现代农业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中医的时空理论,根据季节、土地、气候等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作物一年多熟种植、高产高效。在农业生产上,根据农作物之间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巧妙搭配、合理种植,可以有效减轻一方或双方病虫害发生的可能,不仅可以不使用化学农药,还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有质量保证,更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