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常见症状

 医本万利 2017-07-01
1.太阳脉症: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疼腰酸,无汗,脉象浮紧。此为寒邪侵表的初期,概称太阳病。太阳病中有自汗、脉浮缓的称中风(即伤风);伴有口渴而不恶寒,或恶寒轻微的则属温病。
2.阳明脉证:外邪在太阳经不能及时解除,病邪向里发展。症见壮热,汗多,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象滑大。此时无形热邪弥漫肠胃,但肠内糟粕尚未成为燥屎,热而未实,称作阳明经症。若肠有燥屎,更见便秘、腹满,腹痛,烦躁谵语,甚至神志昏糊,热而兼实,称作阳明腑症。这是外感的第二期,邪已化火,具有一派热象,故称阳明病。
3.少阳脉症:病邪从外传内,既不属于太阳表证,又不属于阳明里证,面在太阳阳明的中间阶段。症见寒热往来,一天反复数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呕吐不欲食,脉象弦数。因其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故称半表半里症。
4.太阴脉症:三阳病都有发热症,三阴病以虚症为主,一般没有发热,相反地多呈寒象。太阴病的症状为:腹满自利,或腹痛喜按,口不渴,手足温,呕吐,食不下,脉缓而弱。
5 .少阴脉症:症见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象微细。这是阳气虚弱所呈现的全身虚寒症。故少阴病比太阴病更严重一步。但少阴主水火,阳虚则从寒化,阴虚又从火化,因而除上虚寒证外,也有心烦、不得卧及热利、咽痛等内热症出现。
6.厥阴脉症:厥阴病是外感病的末期,邪正抗争的最后阶段。症状多阴阳错杂,寒症和热症混同呈现,如口渴不止,气上冲胸,心中疼痛觉热,饥不欲食,有时呕出蛔虫。特别是以厥、热交替为特征。厥热交替,即四肢厥冷能自温暖,温暖后又厥冷,厥冷后又温暖。假使厥的时间多于热,或厥逆不复,预后不良;若热多于厥,厥去热回,是正气恢复,可望转机。
六经症状的出现,由于病邪的传变,这种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的现象,称做“传经”。传经与否的重要关键,决定于病邪和体力的对比。比如邪气盛,正气弱,传变的机会就多;正气盛,邪气微,传变的机会就少;还有体力强的传变多在三阳,体力衰弱的就容易传到三阴。所以传经不是六经皆传遍,有在太阳不传的,有仅传及阳明,也有传完三阳就痊愈的。
传经有一定的程序,即按照六经次序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太阴而少阴,终于厥阴,叫做“循经传”。也有不按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如太阳不传阳明而传少阳,或不传少阳而直传阴经,叫做“越经传”。越经传的原因,多由邪盛正虚,病邪乘虚窜入。此外,三阴病有不从阳经传入,一起即见太阴或少阴症状者,称做“直中”。直中的意思是病邪直接侵人,三阴都有直中的病变,但以太阴和少阴为多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