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坑石古道@新寮村的乡情之路

 369蓝田书院 2017-07-01

世上本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聪慧的中华人民总结出来的真理。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地区,无论是原材料出场地还是加工产品,无论是农民还是商人,他们永远要关注的问题就是交通,而路则是交通的基础也是必备,路通财就通

四百年前,为了修好这条石路,新寮先辈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用智慧和勇气筑起石路。无论寒冬还是严夏,无论是风吹还是雨打,无论是鲜血还是热泪,以愚公移山般的意志和大禹治水般的才智,筑起了这条不长却倾注了先辈们的心血的古石路。 

今天,我们走在这条饱经沧桑的石路上,仿佛看到了炎炎夏日里指挥者冒着酷暑指挥工程,看到了寒冬腊月里工人们冒着严寒修筑石路,看到了热心的乡绅们踊跃捐款,看到了新寮朴实的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在为着修筑石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条石路不仅是新寮村的致富之路,而且还是新寮村的乡情之路。

这条石路上,那已经磨平的鹅卵石上,那顽强的野草上,不仅走过了挑担的农民和富裕的商人,而且走过了威武的武举人和著名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还有……

岁月静好,时光荏苒,四百余年里,这条饱经沧桑古石路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看惯了多少世态炎凉,走过了多少行行色色的路人,最后,它们都消失了,只剩下一条古石路向后人们无声的倾诉着那些百年岁月。   


新寮古石路历经400多年而不败,承载着新寮村的岁月打磨而依然朴实坚挺。行走于石路上,仿佛坐上了时空穿梭机,沿途是沉淀着的农村历史,彰显着新寮旧时的人文辉煌。

   

石路联系的不仅是人,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