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家桥的早晨有些安静

 阿丁480 2017-07-02


关于“ 漫 ”步到此 

 在无锡,有不少地方,有的有些名气,有的名气不大,它们可能一直挂在你的嘴边,但你可能一年都没有去过一次。 

◆ 即日起,无锡漫生活开设“漫步到此”专栏,每周将推送一些名气不大,游客不常去的景点近况,或是古街,或是古村。你若欢喜,就很值得。也欢迎提供景点线索。

◆ 如果你想让更多人了解无锡,又恰好擅写城 · 事 · 心 · 情,不妨向漫生活投稿。

◆ 信息请投:wuximanshenghuo@163.com


初夏的早晨,天气还不太热。

从无锡城里,沿锡虞路一路往东,看到“中国传统古村落严家桥”的牌子后,左拐进一条小路。

路的两旁有高高大大的水杉树,不远就是一块大的牌坊,上有“严家桥”三字,牌坊两侧有几幅长长的对联,有些难懂。牌坊下放有块大石头,上面标注:“江苏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12月。”

夏种进入尾声,小路两侧的秧田已经插满了秧苗,只是田边边上的小角落,也许是机器插秧插不到,几个村姑正光腿站在田里弯腰手工插秧。不远处,停着她们的交通工具,各式大小的三轮车。

路旁有锡山农机部门竖着的“严禁酒后驾驶拖拉机”标语。

路旁有公交站台,但来回一路都没有碰到经过此地的唯一一条715公交线,也许是游客太少,所以班次不太多。

车子继续往北,很快就来到严家桥古村落门口。放了暑假,门口的严家桥小学操场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只是村的入口处摆满了各种摊位,叫卖的多是农村家庭所需各种家什,场景好似庙会。

进入村落,村里不见想象中的热闹,只是一些放假的小孩会不停从家里窜出来,伴随一阵欢笑。

村里租住的外地人已经占到50%。生存不易,好多人一早就出门打工了,晚上才会回到这里。其他住在这的,是本村土生土长的老人了,其子女不少都住城里了。

本地老人说,随着年纪大的老人不断去世,还不断有房子空出来待租。显然已经有人注意到这样的生意经,因为每家每户门口都张贴着出租房屋的微信二维码。

在南街的严家桥生产资料仓库,61岁的柯竹林在门口读报,里面几个老人在打牌。1950年造的房子比老柯年纪还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十里八外的乡亲全部来这买农药和化肥。

北街、南街、庙前弄,村里乱转,游客虽然不多,但石板路面非常干净。85岁的胡寿昌坐在自家门口,守着一间开了30多年的50个平方的家电修理铺,不图赚钱,只图有点事情做做,磨磨辰光,碰到年纪大的人拿家电来修,胡老一律不收钱。老胡说,他是羊尖供销社退休的,和很多老领居一样,他的孩子大了,离开村子住城里了。

人年纪大了,就爱想以前的事。不少老人说,2000年前,严家桥还是很闹忙很热闹的,但这几年有些清静,游客不多,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开发保护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改变一下目前有些冷清的场面。

雨季到来,村里各项防洪措施已经到位。沙袋填筑了所有的下水楼道,抽水钢管像大炮一直架到河中间,随时可以抽出村里的积水。

在古镇河边的严家桥文化教育活动中心,里面有舞台,但没人唱戏,房内一角几个老人在下象棋,不一会就散了。

离开古村,虽然时间只是上午10点半,但已经有老人开始吃午饭。村门口停着一辆大卡车,胡姓人家正往里面装木头、砖头等材料,翻建祖屋。

显然,还是有很多人心里放不下这个地方。


关于严家桥村

严家桥村地处锡、澄、虞交界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和医药码头,是锡剧的发源地、无锡望族唐氏发迹之地,有享誉江南地区的唐仓厅;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顺之后裔居住地。古镇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记录着江南水乡文化发展的点点滴滴。2009年,严家桥古镇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第4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如果说锡剧发展是严家桥古村的'音乐背景',那么唐氏家族则是严家桥的'经济缩影'。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者、无锡民族工商业四大家族之一的唐氏家族先祖发祥的风水宝地,严家桥至今保留着唐氏家族的'旧影',像唐氏仓厅、唐家码头旧址;唐氏建造的永兴桥、梓良桥旧址;唐家当年创办的春源布庄遗址、翼农蚕种制造场旧址和利家砖瓦厂等历史遗存。百米长廊和唐家的两大码头已照旧格局恢复,唐氏'同济典当'完成修复。唐氏家族称为上严家桥扬名海外的又一张'名片',以唐英年为首的唐氏家族成员至今仍惦念着家乡的发展。





文:无锡漫生活 | 图:来源网络 | 编辑:Jane

欢迎来稿:wuximanshenghuo@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