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对一训练项目制定比训练技巧更重要

 含德厚比赤子 2017-07-03
编前语

本文节选自杜佳楣老师的博客。文中内容有比较多的专业性解读。从原理到实操,再到实操技巧的掌握,杜老师发现了一些比技巧更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却会给家长在家庭中给孩子做训练带来一些难题。

   

做过两期家长培训班之后,就有好些家长坚持在给孩子做规范的ABA一对一训练,这些家长经常来找我做录像指导。


从家长们提出的疑问,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ABA一对一训练(DTT)的项目制定远远比训练技巧更重要。”正如我们做任何其他事情一样,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远远比细节的操作更为重要。



确实,经过我的五天的培训之后,家长们掌握了ABA原理,而且从ABA的原理来理解了一对一操作的六个步骤:吸引注意力—发指令辅助(完成)强化记录休息(消费强化物)。


开始的时候,家长都很担心自己能否掌握规范的一对一的操作。(毕竟,大部分一对一操作都是专业人士在进行)。经过ABA理论学习,一对一模拟操作,一对一实际操作之后,大部分家长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ABA一对一操作了。但是,家长们目前在操作上还有亦步亦趋的毛病,因为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操作技巧上。


如:某个项目辅助时到底是定位在独立完成,半辅还是全辅上?很多家长往往很喜欢没原则升降级。本来该项目定位在半辅上,看孩子某一次独立完成了,家长很激动,接下来就以独立完成来要求孩子,但一两次之后,发现孩子并不是每次都独立完成,这时候家长就会很犹豫,这次没有独立完成,那到底是算孩子正确反应,还是该给予其错误反应。家长犹豫的时候,孩子可能出现各种错误反应,家长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所以项目到后来就是一团混乱,没法开展下去。



应对方案:?拿不准的项目先进行试探,按照孩子的反应来出具体的辅助等级。比如,一个项目定位在半辅上,如果训练一节十次中孩子偶尔出现了独立完成的情况,更加夸张的强化他(但此时的辅助等级还是在半辅上,并不在独立完成上),如果连续三天每节十次都是80%独立完成了(这时候的辅助等级就可以降低到独立完成了),那该项目就可以当成一个维持项目了。


当然一对一训练的操作技巧我已经给大家做过详细的培训,大家要是有训练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随时跟我提出来,我们一起找解决方案。


其实,大家也发现了,训练技巧比较容易掌握的,相对来说,家长们觉得ABA一对一的训练项目的制定难度更大,因为没有全局观的训练项目,不能结合孩子具体情况的训练项目,只会给我们的训练带来更大的混乱和不实用性。


关于一对一训练项目的制定上,大家可以参照我给大家培训所发的《项目书》。那些项目设计得相当不错,涉及的内容很全面,不仅有模仿,有听指令,还有由低到高的语言训练项目,家长们可以多多参考。但是每位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年龄,兴趣,程度,环境等各项因素来制定具体的项目书,有时可能会需要进行增减或者改动或者扩充。


总之,一个很实用的衡量标准就是:孩子目前的环境在要求他做什么,我们就把什么内容变成他一对一的训练项目。(如:孩子如果是上幼儿园的话,幼儿园有些什么活动是他不会做的的,我们就可以把那些活动剖析成的一对一训练具体项目。)




- End -




                              



为1500位孤独症孩子提供康复训练

为3000位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和培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