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有料:世人都骂丁谓是溜须拍马的小人,殊不知他才是大宋王朝的“财神爷”(图)

 xjglyx2005 2017-07-03

宋朝有料:世人都骂丁谓是溜须拍马的小人,殊不知他才是大宋王朝的“财神爷”(图)

溜须拍马

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4》,中国工人出版社

宋朝的“三司”是掌管天下财富的部门,这里的案牍堆积如山、数据多得吓人,时间久了,再精明的官员,也无法准确整理出这些数据。

在丁谓之前,只有寇准干好过这个职位。

当然了,寇准能干好,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威望——你不好好算,老子就削你!

然而,对于这个让人头疼的职位,精明过人的丁谓却干得游刃有余。多难的数据,多难的问题,他都能轻易找到症结点,用言简意赅的指令瞬间解决,因此下属对其佩服不已。

在主管三司期间,丁谓发挥了自己精于理财的专长,他还费了一番功夫,清楚地整理出了大宋王朝的“家底”。并以全国户部和赋税收入数额为基数,编订了一本《会计录》,作为当时赋税收入和以后调整财政收支的依据。

这本《会记录》,不仅是宋朝第一本详尽的全国财政收入总册,在千余年前的全球范围内,应该也是第一本。凭借这本书,宋朝彻底解决了长期混乱不堪的糊涂账。

单凭此书,丁谓功不可没。

一个优秀的会计,不仅能够管理钱财,还要能帮助朝廷聚财。

当时,宋辽盟约,双方停战,大力发展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就成为宋朝头等的任务。

丁谓上奏朝廷,唐朝曾设立“劝农判官”一职,专门负责管理农业,检查土地等工作,五代战乱期间,这个职务被废止,如今天下太平,应重新设立。但增加官职需要耗费赋税,不如由当地长官兼职,减少百姓负担。同时,丁谓还请求朝廷,以后官员升迁,以开荒土地、恢复人口数为第一考核指标,不能增加人口和赋税的人,不能升官。

对于丁谓的建议,宋真宗在与宰执们商议后,下诏施行。

除了逼官员们去“创业”外,对于当时的农业法令,丁谓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并重新修改了出来。

原来,自太祖建宋后,为了发展农业,五十余年来朝廷颁布了不少扶助农业的法令。只是,由于这些法令太多了,不是前后矛盾,就是漏洞太大、不够明确。丁谓将这些法令汇集了起来,重新编纂成了五卷书——《景德农四敕》。

在《景德农四敕》中,丁谓将宋朝法令中不合理的地方删除,冲突的地方修改,含混的地方说清楚,将宋朝的农业法令重新书写了一遍,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理可辨。

史料记载,此书被刊印出来后,大家都认为这部法典很好,也很方便。此后终北、南两宋,这部书籍都是宋朝农业方面的法典。

宋朝农业的繁荣,丁谓功不可没。

除了会管理钱财外,丁谓在建筑业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惊人。

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在“天书运动”中,宋真宗下令修建一座雄伟的宫殿——玉清昭应宫,丁谓担任总建筑师。

工程规模庞大,要处理的事情自然就多。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工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否则绝不可行。

第一,修建宫殿需要泥土,这些泥土从哪里找?

第二,修建宫殿,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运输问题怎么解决?

第三,施工现场会出现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如何清理?

这三个问题如“三座大山”一样,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就会杂乱无章,别说正常施工了,就是交通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梦溪笔谈》记载,对于这个让工部官员们想破脑袋也无法解决的三大问题,丁谓毫不费力地就给解决了。

当时,丁谓在经过实地考察、精明计算后,他下令,从昭应宫到汴河开挖几条河道,用挖出来的泥土修筑昭应宫,解决取土问题。河道挖好后,引汴河水入昭应宫,用船运送建筑材料,解决运输问题。建筑材料运完后,把河渠里的水排空,将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中,再用泥土把河道恢复成原来的模样,解决垃圾清理问题。

简单归纳起来,丁谓就是这样一个处理过程:挖沟(取土)——引水(水路运输)——填沟(处理垃圾)。

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使工地井然有序,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也较少受到施工影响,堪称一个非常科学的施工方案。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还能省时间。

当时,按照最初的设想,修筑这么一个宏伟的宫殿,最少也需要15 年。

结果,在丁谓的科学施工体系下,仅仅用了7 年时间,这个宫殿就修筑完成了。所以直到今天,丁谓的这个造宫方案,都是国内外“工程理论统筹安排”课本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史学界对丁谓的这个科学施工体系,更是高度赞扬,史称“一举而三役济”。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丁谓步步高升,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为一名天子近臣。

当然了,在朝廷群臣眼中,此时此刻的丁谓,是一个国家的能臣,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人未来将成为一个奸臣。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比王钦若,丁谓太能装,也太会隐藏自己了。

丁谓的城府非常深,史料记载,每逢休息日,丁谓家里都会来很多拜访的人,但不管有多少宾客来访,请求他办多少件事情,丁谓都能头脑清晰、对答如流,说话严丝合缝,将对方招待得满意无比。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猜透丁谓的真实意思。

凭借这一手绝活,丁谓欺骗了不少人,也包括寇准,大家皆以为这个人将是一个治国的能臣。

然而,满朝文武之中,有一个人却将丁谓看了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人,就是宋朝的顶级预言家——李沆。

史料记载,寇准就没有看透丁谓,他见其是一个人才,就多次向李沆推荐。不料李沆对丁谓不感冒,就是不录用。对于这个问题,寇准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登门赐教。

李沆对寇准道:“你看丁谓这种人,明显就是一个投机钻营之徒,可以让他位居人上吗?”

丁谓是一个小人?对于这个结论,寇准不信,他反问道:“像丁谓这样的人才,相公能一辈子压着他,不让他出头吗?”

李沆无奈地苦笑道:“好,那我依你,明日就授予丁谓官职。只是……”

“只是什么?”寇准疑惑地问道。

“他日寇公后悔时,就会想起我今日之语。”说完,李沆不再言语。事实证明,李沆不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预言家。二十年后,就是这个丁谓,差点儿要了寇准的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