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晋康《逃出母宇宙》想去哪里?

 中粒子 2017-07-04

王晋康《逃出母宇宙》想去哪里?
       我一向认为,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应该奉行“拿来主义”。那么向谁拿呢?首先就要向幻想的近亲——武侠文学那儿拿,从他们那里学习“拿来主义”。

纵观武侠文学中的“拿来主义”,比如门派、套路和招式等等,几乎都差不多,只是情节不同,人物不同而已,这样相当于很多大师一起合力构建一个江湖世界,推动武侠文学的发展。

而科幻中也有很多可以“拿来”的东西,比如曲速飞船、星门、黑洞、超行星、多维空间等等,大家都可以用,没有必要每个科幻作家、每部科幻作品都要标新立异,搞个与众不同的科技树,最好还要拥有知识产权一般,实际上这是捉襟见肘,故弄玄虚。

如今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现在的科幻作家都是各干各的,各写各的,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形不成合力,打造不出一个共同的科幻世界!谁都想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但最后都落入了俗套。

为什么?因为各项高科技新成果一日千里,已经完全超越了科幻作家的幻象思维,“计划已经赶不上变化了”,所以,还是要立足现有科技成就,做大做好一篇文章。

笔者觉得王晋康老师的长篇科幻巨著《逃出母宇宙》,他设立的科学原理实际上很常见,不矫情,没有搞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科技树或者说智慧树,基本都是科幻小说中很常见的原理和现象。比如宇宙收缩、超星际航行都是司空见惯,超空泡子宇宙,这个概念是王老师曾经写过的一篇中篇里提到过的,至于智力倒退,国内外也有科幻作者描述过。

本书的新鲜之处在于将这几个内核串在一起,然后描述人类面对危机和灾难的应对。

人物塑造方面,其实我觉得王老师的人物塑造很有典型性:几种不同性格处于不同世界观设定下发展出不同情节。以这部小说为例,不知道是不是上一部《与吾同在》里严小晨的圣母形象被诟病太多,这部就塑造了一个内心纯洁依然,但行动力较强的鱼乐水。当年的地球执政官姜元善,分解成绝对冷静理性,领导能力、行动力超强的县长姬人锐,还有天生绝症、拥有一颗超人头脑和同样的绝对理性的楚天乐。

情节方面的悬念比较多,但是矛盾冲突不够激烈,总体觉得平了点,不是说没有波澜,而是固定的套路“起伏——伏起”的节奏有些模板化,但是悬念很强,看完了一个“希望”,王老师肯定会扔出一个“隐患”,写几章“隐患”,一定会出现个“转机”。这应该是科幻小说的最大特点,就要要有悬念,而且悬念要丰富。

笔者觉得《逃出母宇宙》里还有一个人物,算是核心主角圈里的成员,但是不算主角,也就是个配角,就是那个康姓科幻作家,分明是王老师自己形象的翻版。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是王老师终于想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一个自我理想的角色了。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文学中的英雄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小说中里面提到的康姓作家的几部作品,就是王老师自己的作品,这可以看作是王老师在心目中认为自己是个科幻英雄吧!

纯粹按照剧情来说的话, 开篇就跳出来一个叫做康不名的科幻作家,从名字到外貌描写都直指王老师本人,这就是王老师的“匠心独具”了,文中的科学家们屡次引用康不名,也就是王老师自己的作品,比如《泡泡》,比如《水星播种》,再比如《安魂曲》等,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物质外壳罢了。 

王老师在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里玩得既高端又开心,虽然这对情节的进展起到了推动,但是,我很怀疑康不名作为一个“科幻教父”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对作品主题的塑造方面,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只不过是王老师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无奈翻版。

我不禁想起了在召开科幻大会时,我等芸芸众生坐于台下,看到王老师位于主席台之一侧做沉思状,给人以偏安一隅的感觉。莎士比亚说:“不同时空的命运是何其相似。”只不过是王老师在《逃出母宇宙》中,完成了个人命运由边缘化向中心地带的迁移。

《逃出母宇宙》是王晋康老师迄今创作的内容最复杂、情节最跳跃、人物最丰富、价值观最难超越的科幻小说,大大增加了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分量!不过,王晋康老师在《逃出母宇宙》后,心目中的新乐园又在何方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