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一张经典碟—沃伊切赫·基拉尔·《钢琴师电影原声》

 轻风无意 2017-07-04
一人一张经典碟——沃伊切赫·基拉尔·《钢琴师 <wbr>电影原声》
专辑名称:钢琴师/钢琴战曲 电影原声(The Pianist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专辑艺人:沃伊切赫·基拉尔(Wojciech Kilar)
唱片公司:SONY
发行时间:2002年11月26日
专辑语种:原声专辑

    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The Pianist),根据波兰籍作曲家/钢琴家Wladyslaw Szpilman(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自传体小说改编,但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倾注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情——7岁时曾经有过逃出克拉科夫犹太区的类似经历。如果你看过《钢琴家》一定对这样一个情节记忆犹新。在德国迫害下饱受流亡之苦,最后躲藏在废墟里的波兰犹太裔钢琴家席皮尔曼,被一位德军少校发现了他的藏身处,当少校知道他是一位钢琴家后,把他带到钢琴前,彷佛要看看这个身躯痀偻、狼狈至极的犹太人是否真会弹琴。茨皮尔曼气若游丝般坐在钢琴前,纤细孱弱的双手僵滞在琴键上,他的迟疑与冷冽的空气瞬间凝结成一股再也无法压抑的能量。他颤抖着,重重落下一个上升音阶。
    《钢琴家》在某些方面和《辛特勒的名单》非常相似,它们带给观众的感动也是相同的。在看电影时我流泪了,因为困顿饥饿的钢琴家拙于对付一个小小的罐头;因为他在重新触摸钢琴后,手指间流泻出如泣如诉的音乐;因为德国军官听完斯皮尔曼演奏后帮助他逃过劫难……
    听原声碟,脑海里电影情节一遍遍闪过。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深远、悠长的叹息,失去亲人、祖国的控诉,废墟上的哭声,痛苦、耻辱、恐惧……那些落在废墟上的眼泪,是为了在艺术中升华的人性。在最危险的时刻,音乐战胜了邪恶,唤醒了良知。
    音乐配乐是由一个波兰音乐家为电影所作的原著音乐,同时还选录八段萧邦的乐章。不能不提的是,在专辑中收录了故事主人公斯皮尔曼于波兰演奏的马祖卡舞曲第17号第4段乐曲的历史录音。
    茨皮尔曼为德国少校演奏的曲子,就是著名的肖邦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这首叙事曲在茨皮尔曼的演奏下格外令人动容,因为出生于波兰的肖邦,同样也饱受战火之苦,后半生流亡异国,他的四首叙事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G小调第一号叙事曲的构成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形式,一开始时是沉重的缓板,4/4拍,前几个小节的序奏犹如故事的开场白,之后乐曲转为中板,开始叙述故事的内容,时而异常沉静,时而慷慨雄壮。结尾部则是强烈到再无法隐藏的激情,这一段是近乎戏剧化的地方,也是故事荡气回肠的终结。
    说到《钢琴师》的电影配乐,肖邦的钢琴曲贯穿始终——作为一个钢琴家,肖邦的作品是茨皮尔曼演奏曲目的核心部分。建议大家一听的还有在影片开头与结尾茨皮尔曼在波兰电台的录音棚中弹奏的Nocturne in C-Sharp minor(升C小调夜曲) 。本原声碟一共收录了电影中出现的11段配乐,其中10段为肖邦的作品,由深得肖邦精髓的波兰当代钢琴家Janusz Olejniczak(雅努什·奥莱伊尼恰克)演奏。因而也是一张古典音乐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唯一一首非钢琴曲曲目则是由与罗曼·波兰斯基经常合作的作曲家Wojciech Kilar为茨皮尔曼一家迁入犹太区一幕所作的‘Moving to the Ghetto, Oct. 31, 1940’,一种小心翼翼式的悲哀与沉痛。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中还收录了茨皮尔曼本人在1948年华沙录制的肖邦的‘Mazurka Op. 17, No.4’的珍贵演绎版本。(虽然效果不是很好)。无论你是否为肖邦的钢琴曲着迷,看完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后,这张原声唱片将成为珍贵的回忆。



一人一张经典碟——沃伊切赫·基拉尔·《钢琴师 <wbr>电影原声》
TThe Original Recordings of the Pianist
席皮尔曼,电影《钢琴家》人物原型演奏专辑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