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第十三章之二何谓宠辱若惊

 感通天下 2017-07-05
        第十三章在十二章圣人为腹不为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圣人对外部的刺激反应是不惊,是镇定自若。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是提出人们宠辱若惊的原因在于将宠辱看得与身体和生命一样重要,在于私心作怪。接着分别讲了宠辱若惊的两个表现,讲了贵大患若身的表现。最后得出结论,人贵以身为天下,人贵以爱为天下。
    这一节我们重点探讨本章第二句和第三句。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
    第一,受宠受辱的人地位总是在下面,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以主人翁的面目和地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于浩瀚的宇宙和外部社会世界,总觉得如有三十三层天在上,总觉得有压抑、有黑暗、有不可知的奥秘,有难以自持的命运。这是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深深存在着的一种观念。这是灵性初开的人类和初生的个体人必然会产生的第一个疑团。人只能在环境中成长生活,所以人对环境的依赖非常自然也非常强烈。总会将自身的感受投射到外部世界,以为外部世界也有灵性和意识。以为外部世界主宰着人类的命运。所以从外部世界从环境中能够获得生命资源就兴高采烈就感天谢地,反之失去了生命资源就惊慌失措。就患者得患失。
    第二,当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显示出来之后,当人能够在自然面前在外部世界面前获得自信、能够自立之后,当人掌握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后,当人们组织起来能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时候,人类在外部环境面前逐渐就变成了主人,就适应了外部世界的变化,就会意识到各种宠与辱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一种常态,都是无所谓的,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改变的,无须大惊小怪,无须惊慌失措。这就是现代人与原始人的区别,这就是成人与小孩子的区别,这就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既然胜败乃兵家常事,那就看谁能够坚持奋斗不息,谁能够笑到最后,决不为阶段性胜利就手舞足蹈,绝不为暂时的失利就悲观失望、放弃远大的目标。这里的关键是人在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要作自身和社会的主人。当每一个人都有了主人意识,这个社会整个天下就无限美好了。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
    这里从根本上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患得患失,为什么宠辱若惊。因为人总是从自身出发,心中有一个私字。极端情况是人死了,这一切就无所谓了,都没有了。老子并不是主张人都去死。人无百年寿,总操万年心。一切从私字出发,患得患失的结果一害别人二害自己。那人应该如何生活在天地中、如何生活在社会上才能够够减少甚至消灭患得患失、宠辱若惊的状态呢?老子在这一章最后给出了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