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第二十六章之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感通天下 2017-07-05

      二十五章讲了大道的几个重要性质。二十六章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对对立统一的概念: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就物理现象而言,同一体积的物质密度有大有小,大者秤重,小者秤轻。如果放在天平两边,必然向密度大的一边倾斜。就树木而言,树根的重决定了杆稍的高度决定了花叶的茂盛和轻灵。就人而言,如果头重脚轻,走路必然不稳,容易栽倒。实际上离病死不远。不倒翁玩具之所以不倒,因为重心在下,下面重得多,所以永立不倒。正三角体总有一个尖朝上,正是重心在下的原因。如果将一个尖朝下,肯定立不长久。老子正是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概括出了一句真理:重为轻根。

    将这一条真理用来观察社会,如果农业这个根不重不牢,经济基础这个根不重不实,则国家的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文化之类,也一定是病态的,不会健全发展。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安危,如同修造房子地基必须首先特别结实夯实一样。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原因之一就是统治者总是特别重视固本务农。限制末稍的商业文化之类发展。在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一旦农业绝收,就会引起重大的社会动乱和灾难。就如同树的根基不牢,一旦遇到风暴,就会连根拔起一样。

    将这一真理用来观察一个重要人物,那些走路急匆匆的人,脚跟不着地的人,说话急匆匆的人,不加思索的人,就是头重脚轻,就是轻重巅倒。必然不会有好注意,好行为,不会有好结果。反之那些作风稳健的人,脚踏实地的人,沉着冷静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绝对不会栽大跟头。

    同样的,重的事物和人品、和人格,必然处于易静的状态,轻的事物和人品、人格,必然容易被干扰被激动,忘乎所以的躁动状态。所以老子紧接着提出了静为躁君这样观点。认为一个人的静气是躁气的君主、主管、主宰。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连吃喝也不能控制的人,也就没有了堪当大任的能力。

    用轻重静躁作为观察一个人的作风和风度,判断这个人的修养道德智慧和命运,判断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很有意义。这正如看见一棵大树的生长状态,就可以知道它是不是能抗风暴,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来一样。历史上那些国家重臣,忠臣,走路说话没有一个急匆匆的。只有这样的人,心中才有主见、远见,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当将军率领军队,每临大事有静气。见一点风吹草动就心慌意乱的人,委以重任,必然坏事。

    老子特别强调重与静,有这种特征的人,就是能干大事的人,能成大事的人。就是下棋,他们也特别重视,特别谨慎,棋子虽轻如千斤,思索不周不轻动。反之那些看似天才不等对方落子就随手走棋的人,没有一个能多胜几盘的。偶尔胜了一盘又会眉飞色舞,不可一世。

    锻炼自己稳重、持重、自重的品德和行为吧,克服自己轻浮、急躁、自轻的品德和行为吧,如果能够从大小事情中都体现出来,你就一定是一个能够获得大成功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