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重读第七十二章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感通天下 2017-07-05
          上一章讲任何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人生宇宙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作人作事谦虚谨慎、留有余地,防止自己的无知给自己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害。这一章特别指出,统治阶级应该在处理与劳动人民、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的过程中,不要官逼民反,将自己置身于被推翻的状态。
      第一,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当统治阶级逼得百姓无活路的时候,好歹总是一死,也就不怕死更不怕统治阶级耍威风了。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老百姓群起而攻之,就会形成排山倒海的大威力,就会将一切压迫剥削他们加害于他们的阶级和集团推翻。所以老子讲,统治阶级也就是当官的人们,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不要将老百姓逼得居无所居,生无生路。只有让百姓安生,才能够避免百姓造反形成的大威。
     第二,夫惟不厌,是以不厌。只有当官的不讨厌老百姓,让老百姓有活路有希望,老百姓才不会讨厌当官的,故意造反生事。
      老子从正面树立了他理想中圣人当官治世的榜样。
      第一,自知不自见。圣人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没有三头六臂,力量和智慧很有限,离开了权力岗位,连一个老百姓活命的本领也没有。所以他们不自是自见,将自己看成是真理的化身,不随便发号施令,不瞎指挥瞎折腾。办任何公共大事,总以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确保老百姓有一条活路,而且是真的为老百姓的安全和幸福着想,总是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以百姓之心为心。将个人的偏见和无知可能引起的混乱和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
     第二,自爱不自贵。圣人们也珍爱自己的生命和荣誉,珍爱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自以为高贵,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自己生来就应该过奢侈生活,就应该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就如同奴隶主将奴隶当牛马骑,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合理事。有道的奴隶主,有时也会将奴隶当牛马骑,却总是意识到这是自己有病,腿脚有病不利索,是自己脆弱,应该特别感谢抬举他的人们,报答他们。这样抬举他的人们,也就不会使坏,将之从深沟里扔下去。不过从历史潮流看,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关系总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生产的步伐在改变着,缩小着阶级差别。这是人类长期的追求,差别也不会一下子迅速消失。不过激烈的生死斗争关系可以人为的缓解,这样特别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生产正常进行,文明正常发展,对谁都好一些。老子认为,这里的关键一方是统治阶级,是当官者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的见识,对于任何单位的领导层都有参考意义。人生的幸福只能从与他人的良好关系中来,而不是从损人利己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