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就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湿是最容易渗透的,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发展为很难根治的慢性疾病;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一个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因此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运转起来。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一、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二、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三、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四、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难冲走,便完后感觉不爽。 艾灸最擅长祛湿?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
专家提醒:饮食方面需多吃祛湿食物,如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等食物。 尽量避免油腻、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脾胃。 福州中华保健养生学会专家提醒:冬病夏治,艾灸祛湿正当时,湿气重的朋友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