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万里黄河第一坝,每年盈利2亿 2017-07-05背着女儿去旅行64评 众所周知,万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与此同时,时常泛滥的她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灾难之河。“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60年前,诗人贺敬之的一首《三门峡——梳妆台》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个奇迹的名字——三门峡大坝。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的三门峡大坝,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是新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人们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相应国家号召,“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齐奔三门峡,修建了这一座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公元1960年9月14日18时55分,随着三门峡工程最后一个施工导流洞闸门的徐徐落下,长713米,高106米的三门峡大坝正式竣工,比预计施工期整整提前了一年零十个月。 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如今的三门峡大坝每年可发电11亿千瓦时,盈利约两个亿。在当时有的专家曾经自豪地说:“桀骜不驯”的黄河已经被三门峡彻底制服了,“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然而,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分为二的态度。在三门峡大坝竣工后不久,便也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以及陕西渭河水患等问题。一直到今天,很多水利专家都在发出质疑:三门峡大坝是一个“败笔”。 不仅如此,当年为了配合施工,被迫迁移了山西永乐宫、蒲州古城、蒲津古渡等珍贵的历史文物。然而却也因此造就了许多新的“景观”:每年库区蓄水之时,在三门峡谷会形成一个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湖泊,珍贵的白天鹅纷纷来此栖息;而每到泄洪之时,站在大坝上又可以饱览“不尽黄河滚滚来”的雄伟气势。 如今在三门峡大坝下方,还屹立着一块巨石,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流砥柱”。相传这块巨石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自古以来就被世人传颂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我想无论是非功过,都是前辈们实践的脚步和印记吧!愿“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