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南方持续降水导致水田泥脚越来越深,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耕田的机具无法下田,良田变荒地! 在南方某水稻主产区,一位老农站在田埂上,拿起木棍探了探泥脚,看着木棍一点点下沉,老农的眉头紧皱,泥脚比去年又深了一截,快要到半腰了,今年这个田怎么耕(种)啊?老农陷入了深思...... 一、深泥脚水田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前我国水田耕作至今多沿用传统翻耕或旋耕、水耙、耢平、沉浆的方式。这种方式作业层次多,像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现有的耕整地一般采用拖拉机带旋耕机或耕整机进行2~3次旋耕,再用圆辊进行平整作业,机械往往要进地3~4次。而水田的旋耕机是在旱地旋耕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反复耕作对水田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特别是对犁底层的破坏。 受水田作业方式所限,一般田块不会太大,机械耕作线路年年相对固定。因此没多少年下来,机械的泥脚越来越深。小马力机器用上一两年很快就不行了,泥脚深了下田就托底,轮子打滑,用不上力,走不动,没办法只好增加马力。随着生产需求的需要,拖挂机具也在加大,也需要更大的拖拉机牵引。就这么一增再增,水田动力机械马力从最初的12马力手扶拖拉机,已经增加到70、80马力的拖拉机,动力翻了5~6倍,有的地方已经用到100马力甚至到120马力,拖拉机越用越大,两驱的不行,上四驱的。再加上部分机手认为大马力意味着作业效率高,速度快、智能化程度好等,造成部分水田机耕地区配套动力逐年加大。水田泥脚逐年加深,有的地方已出现拖拉机无法下田现象。 传统轮式拖拉机轮子与地面接触面积小,自重又大,单位面积压力也大,拖拉机在水田作业时,下陷很深,随之便碾出两道深沟,碾过耕作层的稀泥,也碾过稀泥下的硬泥层,对水田泥底层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年复一年的固定线路碾压,泥脚一年深似一年,在稀烂的软泥下面形成一条条看不见的暗沟。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松软的水田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使水田变成深泥脚田。到后来其他机械下不去,一下去就托底,大机器下去也是“深一脚浅一脚”,很容易陷车甚至翻车,当耕田机具无法下田时,良田就再也无法耕种。 二、深泥脚水田带来的严重后果 深泥脚水田不仅给后续的插秧、植保与收获作业带来影响,还增加了作业成本,并且对土地流转,机耕道等造成影响。 1、严重影响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泥脚越来越深,不仅影响耕整地作业,也给后续的插秧、植保以及收获作业带来影响。拖拉机在水田作业中发生陷机甚至翻机是常有的事情,不仅严重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容易损坏机件。在泥脚深度30cm 以上的深泥脚水田,插秧机下地不能行走,很容易出现打滑和陷机的现象,致使插秧机在深泥脚水田无法正常行走和工作。水稻收割机很难顺利的下地作业,不是陷车就是托底。 2、深泥脚水田作业成本明显增加 大机械耕整地造成泥脚变深以后给农民带来很大麻烦,小机械根本干不了活,大马力又烧油多,作业成本明显提高。泥脚如今已相当深,一般在70~80公分,深的可达1米。深泥脚打破了犁底层,造成漏水漏肥,肥施下去作物吸收得还没有渗漏得快,肥用量明显要加大。原来每亩地施25公斤氮磷钾基肥,10公斤尿素,如今每亩地最少要施基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整整比原来增加了一倍的使用量,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再加上水的渗漏,一季起码也要多打一两次水。目前国家提倡化肥农药减量,但现状不容许,还按原来量施,粮食产量明显就已经要降下来。水肥药相加,起码要推升成本近200元/亩。 3、深泥脚水田影响土地流转 因泥脚问题一般合作组织都不愿意接收这样的地块流转。往往出现农民每亩降100~200元向合作组织流转,与多数地区合作组织上门求租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当地合作组织普遍认为,现在人工是最贵的,问题田流转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很不划算。就是搞社会化服务,问题田耕种保收作业成本也要明显高于正常田块。按当地计价标准算,深泥脚较一般正常田块每亩成本增加六七成,甚至一倍。严重的泥脚田,为了抗作物倒伏还要打矮化剂,这也增加了成本。几者相加,投入产出只能是微利或持平,倘若农资再有上涨,这种田块盈亏平衡就可能被打破。 另外不断加大的大轮拖不仅让水田受不了,就连机耕道都不堪重负。原先小机子时二三年维护一次机耕道,现在一年一次,甚至有时连一季也撑不下来就被拖拉机轮子碾得坑坑洼洼,严重影响了插秧机、收割机等通过性。 三、如何解决深泥脚田的耕作问题 泥脚不断加深在水田生产中已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影响到水田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为了克服拖拉机水田耕作的缺点,三角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应运而生。该机融入了接地压力小的橡胶履带行走系统和耕作效果好与通用性强的旋耕机联结,二者的结合使得机具既具有优良的行走功能,又具有良好的耕作效果。以橡胶履带为行走装置,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对水田进行机械化耕整,使耕整后的田块达到上软下实,地表平整,没有轮式拖拉机碾压的轮辙深沟,不破坏犁底层,较好地克服了轮拖作业对水田泥脚的破坏,实现水田保护性耕作,符合水稻机插秧耕整地技术要求,深受水稻种植地区农民喜爱。 三角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与轮拖、手扶作业相比较,除燃油消耗率大于手扶外,泥脚深度变化、作业效率、机插作业适应性、水稻产量上都明显优于轮拖和手扶作业。且具有行走灵活、通过性好、吃泥浅、不易陷泥等特点,而且耕整地表面平整,劳动强度小。而且履带机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体现出水田生产良好的适应性,并可有效地解决泥脚不断变深问题。 四、该款履带产品的特点:(以752履带产品为例) 1、整机重量轻,只有1.5吨,比相同马力段市场传统机型轻0.7-1吨,接地压力小。 2、采用400mm橡胶履带,宽履带、接地面积大,抗下陷。 3、采用独特的橡胶履带三角传动,一方面三角履带的驱动在上,会减少直接的冲击,更有利于保护传动部分;另一方面提高了机器的离地间隙,最小离地间隙420mm,高底盘,通过性好。 4、水田适应性好,耕作时不破坏犁底层,不会产生两条深沟,保证水田耕作深度稳定,耕地平整度优于其他耕作机具。 5、采用液压转向,一杆操作,无级变速,操作更方便、舒适。 6、配套498涡轮增压发动机,75马力,发动机储备功率大、油耗低,1.8升/亩。 7、传动方式采用轮拖传动方式,发动机通过离合器连接变速箱,传动效率更高。 8、后置三点悬挂可配套不同农机具实现犁耕、旋耕、起垄、开沟、培土、施肥播种和田间转运等作业,一机多能,可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烟草、蔬菜等地作业。作业质量好,安全稳定效率高。 9、针对泥脚深陷机问题,公司产品还配带了自救装置,可将身陷困境的履带机自救出来。 10、“(履带)拖拉机的品质,旋耕机的价格”真正的物美价廉。 11、投资回收周期短、收益高: 每天耕作按10小时计算,每小时耕作8-10亩地,每亩地作业收入按60-80元 ,每天的作业收入6000余元,扣除油费及其他费用,每天利润在5000元左右。 按此计算,15天左右就收回成本。投资回收周期短,收益高。 12、虽然有机手认为履带机转场十分不便,还要用转运车,但是该款机型对种植大户的200、300亩的大田块以及合作组织流转了相当面积的土地,集中连片的土地生产的保护性耕作仍具有投资价值。 五、三角橡胶履带产品的市场前景 我国长江以南的水田,尤其是两湖、两广、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一年四季都水田,可以说田大多在水里泡着,如果机子重了就会陷车,就会破坏硬地层,因此,这两年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发展非常快。 2015年农业部《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南方麦(油)稻及双季晚稻等一年多熟制地区由于季节紧张,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整地,在泥脚较深的稻田,提倡用橡胶履带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反转旋耕灭茬机、平地打浆机等机具进行整地作业,做到田面平整,泥浆沉实后及时机插。 最终我们探讨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还是希望走保护性耕作的道路,不能让水田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成为泥塘、鱼塘,让子孙后代无田可种。还子孙后代青山绿水加良田是我们的责任!
交流探讨进行中,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