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夏天:一溪丰乐一壶茶

 山清水秀心神怡 2017-07-07

 

行走夏天:一溪丰乐一壶茶

千斤姑娘张清和(1938年生人)

 

行走夏天:一溪丰乐一壶茶

 

丰乐湖浮桥人家

行走夏天:一溪丰乐一壶茶

博主与张青和合影 

 

一溪丰乐一壶茶

江伟民/文

我们在歙县雄村镇朱村、浦口处的三江口邂逅了新安江的另一条支流——练江。练江由丰乐、富资、扬之、布射四大水系汇集而成。加上主流新安江,歙县县城便有了五峰拱秀、六月回澜的美誉。丁酉端阳时节,我们来到了丰乐河的源头——黄山脚下的汤口镇芳村,开启丰乐河的探源之旅。

在汤口芳村,就能见到影影绰绰的黄山。虽仅一个角,黄山的美也是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一个角的黄山犹如一幅刚描了淡淡赭石、花青的山水画,挂在薄如蝉翼的雾纱之中。黄山之美,美在奇松,云海,美在心境,更美在玉洁冰清的一注流水之中。

沿丰乐河溯源逆行,沿途村庄依山而布,依水而建。一个水墨江南的好,无需任何笔墨赘述,就能一眼探了究竟。芳村紧邻汤口,作为黄山南大门的缓冲地带,自然跟着繁华了起来。村中的多数百姓,摇身成了小摊主人,饭店老板,或者干脆加入到了旅游大军之中,以别样的面容替换了曾经的耕作命运。自然,有着改变,就会有着固守。那些守着屋前屋后一亩三分地的村人们,在一个茶季的最后关头,用一双勤劳的手收获着大自然的馈赠。

丰乐水与徽州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茶。”听起来像极了虚夸成份的广告语。须不知,对于丰乐水沿岸的数万亩茶园来说,对跻身全国十大名茶排行版的黄山毛峰来说,这样的表达只是真实记录,平白直接,一语中的。

一个茶乡是少不了采茶人的。洽舍乡长潭村民张青和就是享誉一条丰乐河的采茶人。在当地村民的引荐下,我们见到了已届耄耋的张青和——曾经的“采茶达人”、“千斤姑娘”。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张青和作为劳动模范代表曾两次获毛主席接见。“毛主席站在台上,高喊同志们好,真得特别激动。”张青和出生于1938年,银发满头,身体却是不错,宿处甚为陋室,却十分整洁。

我们的慕名而至,老人显得高兴,不顾年事已高,还在房子边上的茶棵地里,现场表演了“双手采茶”技艺。张青和去北京的时候,只有二十四、五的样子,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与众多平凡的劳动者相比,张青和是幸运的。回想半个世纪前的点点滴滴,老人表现出来的是感恩和真实。“千斤姑娘,就是一天采一千斤,这是采不起来的。一千斤是点着汽油灯两天两晚的斤两。还有许多人在帮你,篮子满了立马有人给换一个,这样时间就节省下来,用来采茶了……”

漕溪是丰乐河最主要的支流,富溪乡漕溪村是黄山毛峰的创始人谢正安的家乡。1875年,谢正安选用漕溪的新鲜嫩叶,在传统基础上,大胆改进,经过杀青、轻揉、焙胚、显毫等工艺精心制作,所得茶品白毫披身,芽尖锋芒,谢正安称此茶为黄山毛峰。140多年来,黄山毛峰的名声随着漕溪水流进丰乐河,经练江,新安江直达沪杭津京,一直响到今天。

谢正安是“谢裕大茶行”的缔造者,这一晚清制茶专家,因其创制的“黄山毛峰”,而被载入史册,“谢裕大茶行”因此名声鹊起。谢裕大茶行,致力于研发、销售原产地名茶。19世纪末20世纪初,谢裕大茶行遍布九州各地,又通过外商洋行将茶叶远销远东与西欧,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美誉。晚清洋务重臣张之洞欣赏其诚信经营的理念,亲笔题下“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后又有新安画派大师黄宾虹盛赞谢裕大为“黄山毛峰第一家”。谢裕大茶行,实为中华老字号茶行之翘楚。改革开放后,“谢裕大茶庄”励精图治,经原国家内贸部核准,成为安徽茶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茶庄。

改革开放后,谢正安五世玄孙谢一平重建“谢裕大茶庄”。所创制的“漕溪”牌黄山毛峰,在保持原有风格基础上又有创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10年,谢裕大茶行成功改制为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涉及茶叶茶具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建设、茶油、旅游等茶文化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公司多年被评为“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我们来到杨村乡的时候,临近中午,村民曹先锋正在修剪茶棵,为夏茶生产做准备。曹先锋介绍,一到茶季,茶商接踵而至。“许多老板,我们的黄山毛峰不愁销的。”

    杨村乡地处歙黄线上,随着休宁至黄山国道、合铜黄高速路开通运营之后,原本进出黄山南大门唯一通道的沿途村落,自然受到了波及。近几年,随着全域旅游的全面铺开,民宿一跃成为山村旅游的朝阳产业,在一个个偏僻山村普遍开花。我们在一家名为“缘舍”的民宿里邂逅外来投资商范雪梅。“也是一个机缘吧,来这里之前,我们前期考察过好多地方,像浙江、福建啊,都去看过,最终落脚杨村,是因为这里地处黄山脚下,生态资源好,空气质量好,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就冲这一点,我们就过来了。”

缘舍为当地民宅改装而成。丰乐好风光,雅致引客来。山间留一宿,静心有平台。我们行色匆匆,赶不及这样的体验,只有留下遗憾了。若有闲暇,倒是可以山间一宿,细细品味的。

     练水探源寻湖坝,小桥流水有兼葭。几多风韵翻山过,一溪丰乐一壶茶。我们顺流而下,来到了丰乐湖,掬一捧丰乐水,见证那份清澈甜美;在浮桥上走一走,亲历那份晶莹剔透。

丰乐河自桃花溪始,绵延至黄山峰外第一峰,一路由东向西奔腾而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兴建丰乐水库,形成人工湖,成了当地有名的湖光山色景区,也成了水坝下游11.2万亩的农田灌溉之源。近40多年来,丰乐水库为一个农耕时代的丰衣足食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在更为徽州区岩寺镇、歙县县城等下游十余万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一条河的功用也从“水光潋艳、山色空蒙”中洇散开来,如母亲般滋养着脚下的生灵和土地。(6.11伟民于七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