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光眼话题(一)

 风我是星海 2017-07-07

“高眼压与青光眼”是临床经常被问起的话题,我觉得有责任把这件事说明白


白内障与青光眼是最常见的两大致盲性眼病,前者“不可防、很好治、几乎每位老年人都有”(参见2016/10/13白内障专题),后者“听起来可怕、实际发病率很低,而且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鉴于青光眼内容过于宽泛,打算分次逐步说明(注:本文只谈常见的原发性青光眼,不涉及先天性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请勿断章取义)


青光眼的症状与诊断依据

青光眼的检查方法与常见问题

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与医学伦理

青光眼与其他眼病

青光眼与生活起居

青光眼与心理问题

青光眼与大数据


一、青光眼的症状

只有少数“发作性闭角型青光眼”(指眼内结构狭窄所致房水流出困难)才有明显的症状,比如头痛呕吐、眼眶痛、看灯光有彩虹样光环(所谓虹视)


1. 虽然从专科角度看,青光眼发作时会有“头痛呕吐”,但从统计学概率而论,“头痛呕吐”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他常见疾病,比如中风、感冒,不必风声鹤唳

2. 虽然从专科角度看,青光眼会有“眼眶痛”,但从统计学概率而论,“眼眶痛”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他常见眼病,比如用眼过度、眼镜度数欠妥、眼干等,不必草木皆兵


3. 虽然从专科角度看,青光眼发作时会有“虹视”,但从统计学概率而论,引起“虹视”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涂眼膏、角膜发炎水肿,不必杯弓蛇影

4.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指眼房水的外流通道阻塞所致)”几乎没有症状的,最多容易视疲劳而已,往往在门诊测眼压、查眼底时才被发现。以前医患双方对该型的认识不足、医疗条件有限,察觉很晚,所谓“隐匿性过程”,现在时代变了...


二、青光眼的诊断

主要依据:家族史、眼压、杯盘比、视野、视神经扫描分析


1. 家族史:很多疾病就是龙生龙、凤生凤


2. 眼压:典型的青光眼患者眼压明显高于正常标准22mmHg(以下省略单位mmHg)。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学概念,以下情况需要关注:

a. >30的眼压可以确诊青光眼

b. <>

学术界的观点是:低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因主要在于视神经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的眼压不耐受

我个人的观点是:似乎应该把这部分患者归到“视神经病变”里面去,因为通常的降眼压办法对“低压性青光眼”疗效不佳


c. 22-30之间的眼压,可能是青光眼、也可能是“良性高眼压”(指眼压略高于正常,但视神经无恙)。这部分人特别“麻烦”,需要医患双方的长期信任、长期观察,特别考验双方耐心。不少患者甚至需要长达十几年的观察,最终排除或确诊青光眼。我个人的观点是:

(a). 若医患缺乏信任的,可以按照青光眼治疗起来,求得彼此安全

(b). 若医患彼此信任的,理当尽力说服患者一起耐心观察,除非出现青光眼确凿证据(指发现了视神经损坏,视野出现了进行性恶化)再开始治疗

(c). 若医患彼此陌生的,我会尝试说服对方两次,如果说服失败,只得悻悻的说:那就先按照青光眼治疗吧,不会错的

大家千万不要误认为病人抗拒、不懂事,后面我会花些篇幅说说“青光眼与心理”


3. 杯盘比: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造成的苍白凹陷,所谓视神经的长相。是常规体检项目,对筛查有意义、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主观误差很大、影响因素很多。可以这样理解:青光眼患者绝大部分都有视神经被压迫的迹象,但不能反过来推断。因为有些人的视神经先天长得就那样(凹陷而苍白),有些人是高度近视,长得也那样难看。后面我会花些篇幅说说“青光眼与干扰因素”


4. 视野:“进行性的视野损坏”是确诊青光眼的最重要依据。视野检查无创、简捷、价廉、普及,只要有怀疑、可配合的患者,都建议做。部分人的视野有不正常暗区,不值得大惊小怪,可能生来就有、也可能是其他情况干扰,只有“进行性的”视野缺损,才需密切关注。后面我会花些篇幅说“视野检查的常见问题”


5. 视神经扫描分析(以下简称OCT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期待早期判别青光眼。目前为止的重要性次于视野检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阿尔法狗在围棋上取得压倒性胜利后,我们有理由坚信,不久的将来OCT在“似是而非的模糊判断”上会取代人类经验,早晚成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但目前还不是!


综上所述,青光眼的确诊是一项严谨的、长期的、综合判断过程,医患双方要有耐心、更要有科学头脑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