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小小三伏贴中的大门道!附各大医院贴敷地址……

 聚焦文学艺术 2017-07-07

  

  三伏贴,是在每年三伏天特定的日子里,用中药敷贴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药物通过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三伏贴适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耳鼻喉科、眼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据厦门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生陈丽凤介绍,三伏贴是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汁这5味中药为基础方。方中白芥子主要起行气化痰、温通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延胡索起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细辛祛风、散寒、利水、开窍,能加强方中散寒驱邪之功;甘遂则可逐水湿、消肿散结,能加强方中祛湿化痰散结之功;必不可少的生姜汁有温中散寒之功,可达升散温通,温助药气以通经走窜,使药力直达病所。故而,三伏贴可达“温阳散寒祛湿、化痰逐瘀散结”之功效,针对寒、湿、瘀所致的慢性病疗效显著。


  三伏贴的制药过程,工序繁杂,每道工序的制作都十分考究,制药和穴位的选取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精选高品质能入药的生姜。


  将生姜切片。


  将生姜切片放入榨汁机,姜汁与姜末混合成浆,贴敷那几天,市中医院每天要榨取上百斤生姜。


  把榨好的姜浆倒入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精心调制的三伏贴药粉中进行搓揉。


  再由专业护士将三伏贴药制作成药饼。


  药饼封装起来,三伏贴就制成了。↓


  许多市民担心贴三伏贴会导致皮肤起泡。今年,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在全国名老中医涂福音及厦门市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带领下,经过多次配方改良,目前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基础上,已将贴敷后的皮肤起泡率和留印率大大降低,所以市民可放心贴敷了。





提醒:贴敷不能急功近利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属于远期疗效,并不能一次敷贴立即见效,有些患者因为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就放弃了继续坚持治疗的想法,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医生表示,三伏贴需要时间和次数的保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没看到即时的治疗效果,或稍微见效就放弃治疗应至少连贴3年,这是治疗获效的基本保证。

  贴敷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肥甘厚腻、生痰助湿、海鲜等发物,贴敷后应避免太阳暴晒、空调冷气的直吹,4小时内不要洗澡和接触凉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