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等待MYLOVE 2017-07-07

北宋真宗年间,杭州西湖住着一位隐逸诗人,名林逋。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林逋通晓经史百家,但孤高自好,不慕荣利。诗多奇句,但是作之即弃,从不留存。

友人问他:“何不录以示后世?”

林逋说:“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活着的时候都不图以诗文博取名利,何况百年之后呢。但是倾慕林逋的人往往私下记录他平生所作,而今尚有三百余篇诗文传颂。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林逋的诗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比如他结庐西湖孤山之上时所作《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此诗描写了林逋在孤山寺端上人房所见的日暮秋景,表现了他的恬淡心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眷恋。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被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所感动,赏赐他粮食和布帛,并昭告当地官府,平时对林逋多加帮助。林逋虽然感激皇帝的赏识,但从不骄傲。时人多劝其入仕做官,均被他婉言谢绝,他说:

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性本爱丘山的林逋只愿与青山绿水作伴,却不愿为尘世的执念所羁绊。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林逋结庐孤山之时,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踏雪访梅,饮酒邀月,相传他曾20余年足不及城市。林逋养有白鹤,每逢客人拜访,门下童子便放鹤飞天,泛舟游于西湖之上的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与客人相会。

林逋爱梅,在所住孤山之上,植梅千百株。所作《山园小梅》诗中,写道: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林逋以诗文会友,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仰慕林逋的为人,又钦佩其诗文,常乘舟至孤山拜访。林逋与名臣范仲淹、梅尧臣等人均有诗唱和。遂可见林逋虽为隐士,然在文人领域依然是有一班达官贵友。

林逋终生不仕不娶,也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年老之后,自己在屋旁修了一座墓碑,并作诗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仁宗天圣六年(1028),六十一岁的林逋辞世,仁宗皇帝为纪念他,赐谥号“和靖先生”,葬于孤山故庐旁边。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现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关于“梅妻鹤子”林逋,后人除了慕其才华之外,不免为于他不仕不娶的生平所疑惑。张岱在《西湖梦寻》记载似乎给了我们一丝踪迹可寻。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世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隐士林逋,终身不仕不娶,打开其墓室才知道真相

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我们为林逋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见到他一生怀念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