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

 太平时光 2017-07-08

一、α-地中海贫血

概述

α-地中海贫血是地中海贫血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14%。

疾病别名

α-地贫,α-海洋性贫血,α-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

疾病概述

地中海贫血(alphathalassaemia)(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thalassemia),据全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规定应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珠蛋白肽链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导致Hb成分组成异常,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

根据不同类型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而引起相应的珠蛋链合成受抑制情况不同,可将地贫分为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δ-地中海贫血、γ-地中海贫血及少见的β-地中海贫血;以前2种类型常见。

疾病描述

地中海贫血(alphathalassaemia)(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thalassemia),据全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规定应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珠蛋白肽链合成受阻或完全抑制,导致Hb成分组成异常,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

根据不同类型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而引起相应的珠蛋链合成受抑制情况不同,可将地贫分为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δ-地中海贫血、γ-地中海贫血及少见的β-地中海贫血;

以前2种类型常见。各类地中海贫血之间又可互相组合,可与各种异常Hb组合(如HbE/β地中海贫血),这一组疾病又称地中海贫血综合征。均属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α-地中海贫血(α-mediterraneananemia)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功能缺陷(点突变)而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症状体征

1.血红蛋白H病依本病发病年龄,病情轻重等可分为以下3型:

(1)重型:多于婴儿期发病,类似重症β-地贫,严重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库氏面容,脾肿大明显,需依靠输血维持生命。新生儿期无贫血,HbBart’s含量25%,少量:HbH。

(2)慢性溶血性黄疸型:本型少见,轻至中度贫血,持续性轻至中度黄疸,轻度肝、脾肿大,感染和(或)药物加重溶血,可合并胆石,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切脾后黄疸不消退。

(3)轻型:本型常见,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轻度或无贫血,轻度或无肝、脾肿大。感染和(或)氧化性药物可诱发或加重溶血性黄疸,甚至“溶血危象”,类似红细胞G6PD缺陷症临床表现,应注意鉴别。

2.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绝大多数于妊娠期30~40周(平均34周)时,胎儿死于宫内或娩出后短期内死亡。全身重度水肿,腹水,呈蛙腹,少数病例无水肿及腹水。重度贫血、苍白、可有轻度黄疸,肝肿大比脾肿大明显,可无脾大。可见皮肤出血点。胎盘巨大且粗厚、苍白、质脆。

3.血红蛋白ConstantSpring(HbCS)

(1)HbCS的纯合子状态:可有轻度低色素性贫血,有时发生黄疸,肝脾轻度肿大。红细胞大小不等,有靶型细胞,MCH偏低,网状红细胞计数增多。HbCS0.05~0.06,微量HbBart’s,HbA2及F均正常,其余为HbA。这种病例很少见。

(2)HbCS的杂合子状态(即HbCS特性):无血液学异常,或轻度贫血,红细胞异常,小红细胞症等。HbCS约0.01,HbA及A2均正常。

HbCS若同时复合α地贫1(基因型为αCSa/--)时,其临床表现和血象与HbH病相似。称为CS型HbH病。使用pH8.6的淀粉凝胶电泳容易与HbA、HbA2、HbF等区分可来,由于量少,容易忽视。

疾病病因

属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α-珠蛋白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6P13.33~p13.11~pter),总长约29kb,包含7个连锁的α类基因或假基因。

1.α-基因缺失每条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控制合成α-链的α-基因,因此每个细胞内有4个α-基因,可发生不同程度(1~4个)基因异常:

(1)α+-地贫(α2地贫):若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一个α-基因组,则受控的α-链的合成部分受抑制,称为α+-地贫(α2地贫)。

(2)α-地贫(或α1地贫):若一条染色体上2个α-基因缺失,则受此两个仅基因控制的α-链合成受完全抑制,称为α-地贫(或α1地贫)。

(3)Hb-H病(或中间型α-地贫):若一对染色体上4个α-基因中缺失3个(基因型为αo/α+地贫杂合子),α-链合成大部分受抑制,称为Hb-H病(或中间型α-地贫)。

(4)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HbBart’shydropsfetalis):若一对染色体上4个α-基因全部缺失(基因型为αo/αo地贫纯合子),则α-链合成完全受抑制,称为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HbBart’shydropsfetalis)。缺失又可分为左侧缺失(L型,缺少一个包括α2基因在内的4.2kb片段)或右侧缺失(R型缺失包括部分α1和部分α2基因在内的3.7kb片段)。

2.α-基因功能缺陷此外尚有非缺失型α-地贫,是由于α-基因核苷酸的“点突变”致基因功能缺陷。我国较常见的有3种:

(1)αConstantSpring(αcs):为α2基因终止密码突变,使α链延长为172个氨基酸,这种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不稳定,导致α链合成障碍。

(2)αQuongSze:为α2基因第125密码子CUG(亮氨酸)突变为CCG(脯氨酸),是一种高度不稳定的α珠蛋白,阻碍α1β1二聚体的形成,从而影响四聚体的合成。

(3)多聚腺苷酸(PolyA)信号突变:α1基因3′的添加信号由AATAAA突变为AATAAG,使成熟的mRNA减少,而致α链合成减少。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的α-地贫中,非缺失型占35%~60%,余为缺失型。

病理生理

正常人α链参与HbA和F的珠蛋白肽链组成。α-地贫患者由于各型α-地贫中α-基因缺陷程度不一,α-链合成减少至消失,未与α-链结合的过剩的γ和β链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相应的四聚体;即γ4(HbBart’s)和β4(Hb-H),这些四聚体是一种不稳定的Hb,易被氧化、变性、沉淀积聚形成包涵体,附于红细胞膜上,损伤胞膜,可塑性降低,发生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受累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导致Hb合成减少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每个细胞内Hb含量减少)。

诊断检查

诊断:

1.血红蛋白H病根据临床特点及Hb电泳分离出HbH即可确诊。有条件单位尚可进一步作基因诊断。

2.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依本症临床特征,肝肿大比脾肿大明显,特征性红细胞形态及Hb电泳主要Hb为HbBart’s即可确诊。

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H病

(1)外周血象:贫血程度轻重不一,红细胞(0.4l~4.06)×1012/L,Hb18~110g/L,网织红细胞增加,范围0.004~0.22(平均0.046),偶有中、晚红细胞。外周血涂片呈明显红细胞大小不等、浅染、异形、靶形和碎片。一般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

(2)HbH包涵体和Heinz小体生成试验:HbH包涵体和Heinz小体生成试验均阳性,含HbH包涵体红细胞阳性率3.0%~100.0%,Heinz小体阳性细胞为30.0%~100%。

(3)异丙醇试验:强阳性。

(4)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5)血红蛋白电泳:可见HbH,含量1.5%~44.3%,约76%复合HbBart’s含量(抗碱比值计)0.12%~19.5%(平均4.6%±3.3%);约13%复合HbCS,含量0.82%~6.80%。

(6)骨髓象: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7)α-地贫基因诊断:方法主要有4种:

①限制性酶切图谱直接分析法。

②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LFP)间接分析法。

③寡核苷酸探针(ASO)分析法。

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诊断法:目前,对缺失型的HbH病基因多采用PCR法;对非缺失型者则常用PCR加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ASO),仍未知突变点者则用测序法明确。迄今发现的非缺失型突变点有16种,近有报道α2基因CDL24(C-G)突变。

2.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

(1)外周血象:重度至中度贫血,Hb30~110g/L(平均49~70g/L),红细胞(2.1~4.8)×1012/L,网织红细胞0.038~0.48,有核红细胞增加达76~522个/100白细胞。外周血涂片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异形、靶形,伴特征性低色素性巨红细胞。

(2)红细胞HbH包涵体和Heinz小体生成试验可阳性。

(3)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异丙醇试验阳性。

(4)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可轻度增加(85mmol/L)。

(5)血红蛋白分析:HbBart’s含量70%~100%,HbPortland7.0%~25%,尚有少量HbH,无HbAl、HbA2及HbF,抗碱Hb32%~76%(HbBart’s弱抗碱性)。

(6)肽链分析: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技术检测微量珠蛋白肽链生物合成水平,证实本症无α链。基因诊断证实无α链基因。

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做X线、B超、心电图等检查。骨骼X线检查,骨髓腔增宽,皮质变薄和骨质疏松,颅骨的内外板变薄,颅骨骨髓腔增大,板障加宽,骨皮质间髓梁有垂直条纹,呈短发状改变。短骨由于骨小梁变薄而成花边或嵌花样间隔,以指骨及掌骨出现较早,长骨此质变薄而髓腔变宽,以股骨无端较明显。

鉴别诊断

1.血红蛋白H病本病须与β-地贫、红细胞GbPD缺陷症、黄疸型病毒型肝炎、HS和缺铁性贫血鉴别。

2.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与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所致胎儿水肿鉴别,临床特征肝肿大比脾肿大明显,特征性红细胞形态及Hb电泳主要Hb为HbBart’s,以此即可鉴别。

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轻型地中海贫血不需治疗;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应避免感染和用过氧化性药物,中度贫血伴脾肿大者可做切脾手术。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一般不输血,但遇感染,应激,手术等情况下,可适当予浓缩红细胞输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高量输血联合除铁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外周血、脐血)是根治本病的惟一临床方法,有条件者应争取尽早行根治手术。

2.输浓缩红细胞

(1)低量输血:单纯的输血或输红细胞最终导致血色病。中等量输血疗法,使血红蛋白维持在60~70g/L。实践证明,这种输血方法虽然使重型患者有望摆脱近期死亡的威胁,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差。相当一部分患者于第2个10年内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高量输血:

高量输浓缩红细胞的优点:①纠正机体缺氧;②减少肠道吸收铁;③抑制脾肿大;④纠正患儿生长发育缓慢状态。

方法是先反复输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40g/L,然后每隔3~4周Hb≤80~90g/L时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Hb含量维持在100g/L以上。

3.铁螯合剂因长期高量输血、骨髓红细胞造血旺盛、“无效红细胞生成”以及胃肠道铁吸收的增加,常导致体内铁超负荷易合并血色病,损害心肝、肾及内分泌器官功能,当患者体内的铁累积到20g以上时,则可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故应予铁螯合剂治疗。

4.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HSCT、是当前临床上根治本病的惟一方法。HSCT包括骨髓移植(BMT)、脐血移植(UCB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和宫内造血干细胞移植(IUSCT)。迄今,全世界已成功开展HSCT1200例,其中BMT达1000余例,PBSCT10例,UCBT约30例,IUSCT2例。研究发现,重型地贫的HSCT有其自身的特点。

5.脾切除、大部分脾栓塞术。

并发症

可并发严重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溶血危象,重度贫血,骨骼改变,有库氏面容,脾肿大明显,需依靠输血维持生命。黄疸、感染和(或)药物可加重溶血,可合并胆石,有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重症胎儿可死于宫内或娩出后短期内死亡。全身重度水肿,腹水等。生长发育停滞,常并发支气管或肺炎,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造成脏器损害,并发心力衰竭、肝纤维化、肝功衰竭等。

预后及预防

预后:α-地中海贫血、Hb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常发生早产、死产或生后不久死亡。静止型、标准型预后好,HbH病正确处理亦预后较好。

预防: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以减少/控制“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

1.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避免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联婚,可明显降低重型/中间型地贫患者出生的机会。

2.推广产前诊断技术,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地贫基因携带者,孕4个月时,采集胎儿绒毛、羊水细胞或脐血,获得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重型/中间型患儿应终止妊娠。

流行病学

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到东南亚各国均是本病多发区。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及香港等地区常见,发病率达10%~14%,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台湾、福建及西藏等省(区)均有病例报道。患者以汉族为多,亦可见于回、傣、壮、苗和布依等少数民族

特别提示

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避免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联婚,可明显降低重型/中间型地贫患者出生的机会。推广产前诊断技术,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地贫基因携带者,孕4个月时,采集胎儿绒毛、羊水细胞或脐血,获得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重型/中间型患儿应终止妊娠。


二、β-地中海贫血

疾病概述

β 地中海贫血(β-mediterranean anemia)是指β 链的合成受部分或完全抑制的一组血红蛋白病。患儿出生时无症状,多于婴儿期发病,生后3~6 个月内发病者占50%,偶有新生儿期发病者。发病年龄愈早,病情愈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贫血,需依靠输血维持生命,3~4 周输血1 次,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

症状体征

患儿出生时无症状,多于婴儿期发病,生后3~6 个月内发病者占50%,偶有新生儿期发病者。发病年龄愈早,病情愈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贫血,需依靠输血维持生命,3~4 周输血1 次,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伴骨骼改变,首先发生于掌骨,再至长骨、肋骨,最后为颅骨,形成特殊面容(Down’s 面容):头大、额部突起、两颧略高、鼻梁低陷,眼距增宽,眼睑水肿。皮肤斑状色素沉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肝脾日渐肿大,以脾大明显,可达盆腔。患儿常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因过多的铁沉着于心肌和其他脏器如肝、胰腺等而引起该脏器损害的相应症状,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和肝纤维化及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如不治疗,多于5 岁前死亡。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特别是HbF 含量增高及家系调查可确诊,有条件者可进一步作肽链分析或基因诊断。
1.血象 Hb 100~120g/L,红细胞<2.0×10/L,红细胞大小不等,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央浅染。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异形明显,可见梨形、泪滴状、小球形、三角形、靶形及碎片。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嗜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增加。网织红细胞增加(≤0.1)。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增加,并发脾功能亢进。
2.骨髓象 有核红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值倒置,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胞体小,核固缩,胞浆少偏蓝,甲基紫染色可见晚幼红细胞含包涵体(仅链沉淀)。
3.红细胞盐水渗透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0.3%~0.2%或更低才完全溶血。
4.HbF 测定 这是诊断重型β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重要依据。HbF 含量轻度升高(<5%)或明显增高(20%~99.6%);HbA2 常降低、正常或中度增高,HbA23.5%~8.0%。
5.肽链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层析分析法可测定α、β、γ、δ 肽链的含量,Cooley 贫血时,β/α 比值<0.1(正常值为1.0~1.1)。因本病多为点突变,故常用PCR 加ASO 才能明确突变点,我国各民族的β 地贫基因突变情况有一定差异,南方汉族的突变基因以CD41-42(-TCTT)、CDL7(A→T)、IVS-Ⅱ-654(C→T)和TATA-box28(A→G)为主,占85%~90%。双重杂合子的突变组合可达近100 种。
6.其他 血浆及红细胞内维生素E 含量显著下降,与病情呈正相关;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增加。
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做X 线、B 超、心电图等检查。骨骼X 线检查,骨髓腔增宽,皮质变薄和骨质疏松,颅骨的内外板变薄,板障加宽和短发样骨刺形成。

治疗方案

1.治疗原则 轻型地中海贫血不需治疗;中间型α 地中海贫血应避免感染和用过氧化性药物,中度贫血伴脾肿大者可做切脾手术。中间型β 地中海贫血一般不输血,但遇感染,应激,手术等情况下,可适当予浓缩红细胞输注;重型β 地中海贫血,高量输血联合除铁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外周血、脐血)是根治本病的惟一临床方法,有条件者应争取尽早行根治手术
(1)低量输血:单纯的输血或输红细胞最终导致血色病。中等量输血疗法,使血红蛋白维持在60~70g/L。实践证明,这种输血方法虽然使重型患者有望摆脱近期死亡的威胁,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差。相当一部分患者于第2 个十年内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高量输血:
①高量输浓缩红细胞的优点:纠正机体缺氧;减少肠道吸收铁;抑制脾肿大;纠正患儿生长发育缓慢状态。 ②方法:先反复输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40g/L,然后每隔3~4 周Hb≤80~90g/L 时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Hb 含量维持在100g/L 以上。
3.铁螯合剂 因长期高量输血、骨髓红细胞造血旺盛、“无效红细胞生成”以及胃肠道铁吸收的增加,常导致体内铁超负荷易合并血色病,损害心肝、肾及内分泌器官功能,当患者体内的铁累积到20g 以上时,则可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故应予铁螯合剂治疗。
4.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HSCT、是当前临床上根治本病的惟一方法。HSCT包括骨髓移植(BMT)、脐血移植(UCB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和宫内造血干细胞移植(IUSCT)。迄今,全世界已成功开展HSCT 1200 例,其中BMT 达1000 余例,PBSCT 10 例,UCBT 约30 例,IUSCT 2 例。研究发现,重型地贫的HSCT 有其自身的特点。
5.脾切除、大部分脾栓塞术
6.基因治疗 从分子水平上纠正致病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治疗。

预防及预后

预后:β-地中海贫血重型并发症常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不治疗,多于5 岁前死亡。中间型和轻型地中海贫血正确处理可长期存活。
预防:积u12289 _uc2极开展优生优育工作,以减少 /控制“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遗传。
1.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避免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联婚,可明显降低重型/中间型地贫患者出生的机会。
2.推广产前诊断技术,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地贫基因携带者,孕4 个月时,采集胎儿绒毛、羊水细胞或脐血,获得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重型/中间型患儿应终止妊娠。
婚前地中海贫血筛查,避免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联婚,可明显降低重型/中间型地贫患者出生的机会。推广产前诊断技术,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地贫基因携带者,孕4 个月时,采集胎儿绒毛、羊水细胞或脐血,获得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重型/中间型患儿应终止妊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