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体验写作乐趣

 GXF360 2017-07-09
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体验写作乐趣

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体验写作乐趣

张翠芹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以课文为载体,向课外拓展,即以课文内容为“引子”为“话题”到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很自然地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内外、校内外。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素材库。

1.积累生活。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新奇的事物,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那么的鲜活。生活中的他们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们就更多地、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参与实践,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焦点。一年四季,农村有不同的美丽风光,有不同的劳动方式,我们带领学生到田野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绘一绘、写一写,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校园生活更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他们开心的事,烦恼的事,也有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这些都是他们亲自经历、参与的。我们要求学生用周记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记下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同时也积累了习作的素材。

2.积累语言。“厚积而薄发”所强调的就是要博览群书。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好方式。我首先保证学生每天中午半小时的阅读时间。阅读材料,一方面是家长根据老师推荐购买的书,另一方面由学校图书室提供。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鼓励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精彩语段,边读边做批注,写出阅读心得等,促使学生读得认真,想得深入,提高了分析和概括能力,也积累一些重要资料,以备后用。

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语文学习,使学生多渠道吸收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学生丰富了语言积累,不再觉得无话可写,还学到了写作技巧。阅读要广泛涉猎,自然科学、文史地理、小说散文都可以读一些。要知道阅读方法,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文章要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辨相结合,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练笔

小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应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随文练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作文的优秀范文,作者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学生应该领悟运用的写作技巧。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插图,描绘一番”、“精彩篇章,仿写片段”、“移花接木,摘录重组”、“读文有感,写作写作”、“抓住‘空白’,补充补充”、“欣赏古诗,改写改写”、“续编故事,大胆想象”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随文练笔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2.随事练笔。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的题材更是层出不穷,这是习作素材的大仓库,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主动意识,我经常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两分钟左右的“头脑风景”,交流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事及其原因,并命上一个题目,命题优秀就评为“金点子习作题目”,记入相关记载本中,在期末依此评比表彰“金点子大王”。学生身边的事只要引导得法,常会以小见大,写出有意义的主题来。如我班学生在报刊上发表的《嘿!你真棒》、《我们班的“快乐王子”》等,捕捉的都是身边小事,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3.随时练笔。随时练笔就是引导学生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和各种动植物写日记,如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风、雪、雨、露的景象和变幻,各类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的形态特点和各种鸟、兽、虫、鱼的生活习性等等。特别是要因地制宜,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观察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学生在用文笔赞美家乡的过程中受到热爱家乡的陶冶。一次次的观察,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也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神奇,文章也信手拈来。

4.随心练笔。随心练笔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内心的苦恼、希望、忧愁等心里话,激励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一是在习作内容上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二是在习作形式上放开学生手脚,儿歌、童话、小诗、故事、顺口溜等都可以写,擅长画画的写“图话练笔”,也是别具一格,很受学生欢迎;三是要保护学生的内心隐秘和尊重学生幼稚甚至可笑的想象;四是要抓住一些学生想一吐为快的机会。我想: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

三、活动实践

设计一些作文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习作题材,又可以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及写作水平。

1.游戏竞赛活动。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参与各种有趣的极其放松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感情,给他们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学生游戏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自觉的、没有负担的、轻松愉快而又感受深刻的。抓住这一特点,可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来,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把游戏过程写下来。使学生既玩得愉快,又写得轻松。解决了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从而扫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

2.挖掘教材活动。学习了故事类、戏剧类、剧本类的课文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习了《三亚落日》、《九寨沟》等写景的文章,让学生当导游,练习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利用教材上的口语交际提供的内容进行辩论赛……这些活动都成了学生很好的作文题材。

3.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还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认识社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与人交往,体会人间冷暖,感悟人生真谛。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

四、体验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需要及时鼓励。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学校里可通过宣传窗、广播站、校报校刊展示学生佳作;在家中,可让学生读给父母听,让父母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文章的发表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实践中我还建立了习作档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体验快乐,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后,势必增强习作的信心。

我们在抓好训练、积累的同时,还要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上进一步探索,要尝试指导学生进行网上作文,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发表在作文网或学校网页上,与小网友交流。指导学生建立个人习作档案,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建档兴趣;然后明确档案内容,包括起名字、寄语、习作资料积累、习作收录等内容,指导建成个人档案;最后举办档案展览活动,师生共同品评,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