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统分员眼里的公务员面试 ——与参加公务员遴选(选调)的考生们共勉

 哈瓦那雪茄6v1v 2017-07-10


 


近几年,因为工作关系,分别参加过全省公务员招录、公务员遴选(选调)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面试(结构化面试)的考务工作,主要是担任统分员。面试中,在考官评分的同时,我利用工作间隙也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再与考官们的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良多,体会较深。



一、考生在面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身在考场,位处考官身后,全程见证了各类考生的百态表现,对一些成绩不太如意的考生印象自然深刻些,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


有的考生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发现不了提问主旨,没有针对提问回答,而是一味套用所谓标准答案,泛泛而谈。看似回答内容很多,但跟所提的问题没有关联。比如要求考生选择同一主题几个观念中的1个谈认识,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仅仅是围绕这个主题大谈而谈,却没有按要求从选择一个观念谈认识入手,错失分数。这样的低级错误,本来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2.回答模式化,培训痕迹明显。


有的考生仅凭题干中的某个关键词,就套用培训教材押题主题可能命中的相关理论阐述,“觉得有以下深层次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一而足,感觉就是在背书一样,离题万里,不知所云。比如看到题例中有“创新”二字,就大说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孰不知题目中案例的主旨跟创新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同时,能不说“请允许考生先思考”这样空洞无意义的套话,尽量别说。


3.脱离工作实际,回答空洞。


有的考生脱离题目要求和具体工作实际,大讲特讲相关理论,林林总总堆砌一些高大上理论用词,动辄就把中央文件或领导讲话搬出来套,却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考生对题目反映的问题蜻蜓点水,一看到问“怎么看”就是主观臆断,炮制出背景、原因一大段来分析,然后似乎“有针对性”地提了很多解决建议,其实跟题目考察的要点不搭边,牵强附会,都是培训害的啊。


4.思考不深入,缺乏高度。


相当一部分考生分析问题基本停留在题目本身的问题上,就事论事多,很少透过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显得过于平淡,难以获得高分。能获得考官高分的往往是那种既能阐述清问题,又能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在更高一个层面收尾的回答。


5.忽视细节,不注重仪态。


有的考生参加面试穿着过于随意,不符合场合要求。有的过于严肃,与平时穿着根本不同,反而显得别扭。有的考生进场、出场甚至不知所措,茫然四顾。有的考生缺乏与考官特别是提问主考官应有的眼神和语言交流,稍显呆板。



二、怎样准备一场面试?            


记得一位公务员遴选笔试得高分的考生说过,考的都是平时干的活,哪能考不好。这句话我很赞同。其实,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考察的都是机关日常工作面临的问题,再加以提炼总结而已。


1.掌握面试的规律。


凡事均有规律可循,面试也不例外。结构化面试考什么?不外乎是考察一个人的综合分析、情境应变、言语表达、人际关系处理、计划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万变不离其宗。市面上任一本面试教材对结构化面试的介绍,不外乎如此。这几种能力在机关日常工作中都用的着,你平时在实践中表现得好,面试时不可能回答不上。所以,有意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同志,平时要针对工作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这几方面的能力,势必工作得益,考试得分。


2.关注时政,多看评论文章。


从近几年不同单位透露出的面试题来看,提干案例大多来自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焦点问题,比如网络水军、医患纠纷、征地拆迁、旅游秩序、政务服务等容易引起热议的事件。如果平时对时政新闻及相关评论文章尤其是国家级媒体的社论关注较多,面试时各方观点、理论依据、深层次剖析素材基本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不得高分都难。


3.干好工作,不盲目膜拜培训。


干得好不可能考不好。面试也离不开具体工作实践,特别是机关工作,有其自身规律。从实践来看,面试培训机构提供的答题思路或者说套路与代表用人单位需要的考官的评价角度不一定合拍,或者说难以合拍。考生的回答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还是死记硬背的套路,考官心里明白得很。过于按套路出牌,或者说几个考生千篇一律,反而容易引起考官乏味,怎么会给高分呢?我的建议是:与其参加专门培训,不如在实践中多干活、多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过,面试前请单位的领导同事特别是有考官经历的同志提点建议,说不定效果更好。


4.举止端庄,仪态得体。


不管是做考务工作,还是自己当考生,我的体会的是如果你自己都不重视这场面试,怎么要求得高分呢?面试时虽不强求要盛装出席,但也要保持应有的仪表,着装不随意更不能花哨。但也别太端庄,自然就好。进出考场不急不缓,保持礼貌。对工作人员的引导,予以配合支持,如果能说句谢谢就更好,虽然不计分,但展示的是考生的风采和修养。何况,今天的考官说不定明天就是你的领导,何不提前留个好印象呢?




三、临场面试应注意些什么?            


1.冷静思考,不急着回答。


现在面试一般都不提问了,都是考生自己看考题,然后作答。考生切不可急着回答,应先把题干看清楚,明白问什么答什么,同时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虎头蛇尾,甚至犯超时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你不是非要低头才能说话,最好在回答时与所有考官有一定眼神交流,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分数回馈。如果你够沉着,表达清晰,口齿流畅,还能弥补回答内容上的不足。因为短时间的思考应对,考官也不会过分强求回答多么完美,更多的是评判你通过临场发挥显现出来的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2.辩证思维,全面回答提问。


辩证法是应对部分面试题的不二法门。从我见过的综合分析题来看,很少有非此即彼式的判断,更多的是考察思辩的能力。这时,可不能上出题者的当,急着划清界限,拍死另一方。要知道,魔鬼也有天使的一面。不过,也不能看到一个观点,张口就来“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容易给人生搬硬套之感。当然,面对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取舍时,比如选择诚信还是谎言,公正还是腐败时,也要敢于表明立场,旗帜鲜明地弘扬正义、公平理念。


3.结合实际,要言之有物。


面试考察的最终目的不外乎让考生分析3个“W”,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这要求考生既要考虑针对题干案例分析问题,更要能阐述问题背后的理论支撑,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案。同时,分析问题切不能停留在题目表面,要跳出个案看全面、看全局、看长远,要“会拐弯”,这样显得更有高度、广度,内容更丰富、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4.身份代入,争取考官心理认同。


考生和考官不是对立的。在考官看来,对面坐的可能是今后的同事(哪怕是外派考官,日后也会有工作联系的)。考生大可提前进入角色,敢于把对面考官当作同事对待,在回答问题末适当阐述下假如进入面试单位后碰到此类问题如何处理,既表明自己的学习态度,又能提出参谋意见,让对面“同事”看到你的自信和诚意,他又怎么会吝惜笔下的分数呢?


其实,笔试也好,面试也罢,考察的都是公务员平时学习、工作、思考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只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各项工作,考试,只是登上另一高峰的垫脚石而已。


与广大考友共勉。(作者为省直单位公务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