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3个城市的消费者最爱买买买?|iziRetail快报

 smallning53 2017-07-10


2017年5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研究报告》,涉及中国大陆(以下简称国内)14个一、二线城巿,年龄在20-45岁的1800人。本文信息来源于该报告。


过度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


51%的消费者有未拆标签的衣服


报告表示,51%的受访者家中有未拆标签的衣物,其中,25-34岁女性表示衣物过剩现在尤为显著。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的衣物过剩情况显著高于深圳、广州。

二线城市:衣物过剩情况相对突出的是成都,许多消费者表示拥有多于需求的衣服和鞋。



平均每月购买衣服花费910元


国内消费者平均每月购买衣服的花费约910元。一线城市每月平均花费为970元,高于大多数二线城市(860元)。


其中,北京、上海、成都的消费者每月平均购物花费最高,约1000元。



40%的大陆消费者是购物狂


报告将符合以下至少两项情况的人群认定为“购物狂”:


1.     如果不去买点东西,就感到空虚、无聊甚至失落

2.     在购物的兴奋感渐渐消退后,感到更加空虚

3.     买点东西之后,就会感到满足和兴奋

4.     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冲动购物,但总是忍不住

5.     买一些超出支付能力的东西

6.     在上班或工作时候购物

7.     向别人隐瞒自己花了多少钱购物或者买了多少东西


结果表示:40%受访者是购物狂热者,其中58%是25-34岁的女性。



59%的国内消费者表示他们无法阻止自己冲动购物,即使自知已买得太多。46%的中国大陆受访者承认他们买了超出自己经济能力范围的东西。




社交媒体驱动无所不在的购物狂潮


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的好看的衣服,自己也想买一件

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会引发购买的欲望

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


“社交购物模式”的作用在国内特别显著。朋友穿着好看的衣服发在微信上的自拍,网红在微博上做的产品推广——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结合,既满足了大家的社交需要,也勾起了购物的欲望,从而刺激了过度消费。



从心理层面分析,受访者购物时更倾向受外界的评价影响。


73%的认为穿上好看的衣服能让自己更自信,42%的人认为穿戴大牌衣服会使别人对他有比较好的评价。


虽然频繁购物,但50%的受访者因为担心花费高受到周围人责备,而选择向他人隐瞒自己的实际购物状况。



购物狂欢之后,应当反思


买买买能High多久?


购买或是拥有更多衣服并不会让人觉得开心。好心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买买买”的快感在1-3天便消失。这还不是最糟的情况,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快感消退后,心中感觉更加空虚。



寻求健康与环保的消费理念才是正道


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项目主任邓敏琳指出:


时尚行业高速膨胀,2000到2014年间,衣服制造量翻了一倍。2015年,时尚行业消耗近800亿立方米淡水,排放出近一百万吨的CO2和9200吨废弃物。购买新衣服不一定能带来愉悦,但肯定是为地球带来了更重的负担。




虽然关注我们iziRetail的读者基本都是零售商业的从业者,当然希望消费者买买买。但我们还是倡导消费者理性购物。


不单纯从物质消费,也从体验及实在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快乐与幸福。对企业来说,未来的消费也不应该是以量取胜,而是给消费提供者高质量的、环保与健康的产品。这样的理念才是未来消费的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