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里枣花香

 圆角望 2017-07-10
麦收时节,黄河两岸沉浸在一片麦香和粽香的喜悦当中。老家北边的乐陵县,坐落在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平原上,当下,那里枣花的香甜正伴着麦香和粽香,弥漫开来;数十万亩古枣林蜿蜒百里,一时间香动枝头,连初夏的风也被熏得微醉。

  又是一年枣花香,前几日我专门约上几个文友,回到枣乡。先到“百枣纲目”——乐陵金丝小枣博物馆,体验枣文化,再到枣林看枣花。

  枣树是树木中的君子。它叶不争春,花不争艳,冠不争天,根不争地,发芽吐绿要比其他树木晚月余,开花在六月初间。枣树枝干骨感,虽没有参天的威风,但铁杆虬枝,就像平原上的汉子一样朴实坚强,所以鲁迅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平实的语言如枣树般,让人看到了战斗的诗意。再看那挂满枝头的枣花,黄中透绿,米粒大小,没有丝毫绚丽的风姿,若不到近前,只闻其香不见其花。这花真是谦虚到了骨子里,就像平原上的女子,淳朴低调中透着一股善良的热情。近了,仔细看去,原来那一簇簇细密的枣花,每一朵都有五瓣,就像跳跃在枝头的小精灵,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枝间满是欢喜,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姿态!

  循着花香来的,不只是我们,还有勤劳可爱的蜜蜂。在去寻找千年枣王的路上,遇到一位养蜂人,他率着蜂群“驻扎”在路旁,一顶蓝色帐篷,排列有序的蜂箱围成一圈。我们停车,打个招呼,笑说:“这枣花把我们熏醉了,下来走走。”我顺手摘下一簇,黏黏的,鼻子凑上去,甜丝丝,沁到心里的甜。养蜂人黝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他是本乡人,很健谈,赶完槐花蜜,特地来枣林赶枣花蜜。得知我们去看“枣王”,他倒先给我们做起了导游,讲起了“枣王”的传说。早在西汉末年,一年暮秋,刘秀被王莽追赶,路过位于马颊河北岸的刘家村,又饥又渴,在一株枣树下摘取小枣饱餐一顿后,渡河继续赶路。多年后,刘秀登基,想起当初落难之时,乐陵金丝小枣有救命之恩,于是颁旨封其为“天下枣王”。后来乾隆下江南,途经乐陵,至此树下,口渴,摘几颗红枣入口,顿觉甜透六腑,爽净五脏,脱口而出:“好果称朕意”,遂挥毫写下“枣王”二字。

  传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乐陵,枣树活千年并不稀奇,古枣林里仍然生长着数千棵千年枣树。枣树耐旱涝,耐盐碱,饥荒年月,不知填饱了多少人的肚子。所以苏秦游说六国,来到燕文侯面前,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而今,在乐陵的土地上,人们又培育出了许多优良枣品种,在百枣园内,汇集了国内外知名枣品种596种,有“枣品种基因库”之称。

  《诗经》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枣香与稻香是下一个季节的美好味道。今天闻到这百里枣花香,难免让人憧憬秋天的胜景——那满树红彤彤,犹如农家的日子红红火火。约好今秋还要再来,一赏清代诗家吴泰庞所写“千家小枣射云红”的壮美景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