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率我真 2017-07-10
“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脩改稿,已發表在2013年6月《楓葉》雑誌)    
陳科揚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枫叶》杂志6月号的照片)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爱好书法几十年了。年轻时,钟爱草书“毛体”,并且,比一般人临得要“正宗”。这些年来,深深爱上了隶书。但是,入了迷,心却虚了。——是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感到,要成为具有“书卷气”书法家需要学习的还太多。

    汉隶,是隶书的根本,是隶书的正宗。我偏爱汉隶中的《礼器碑》和《张迁碑》等,就是因其一字一奇,笔力强健,奇趣古拙,极具个性,百学不厌。我的书斋名之所以精选为《古缘堂》,就是立意要与古人对话,拜古人为师,这确是一种缘分啊!对书法,还是要塌下心来,甘于寂寞,老老实实地学习、研究、体验,努力将古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如今,一些书法“创新”作品成为时髦,大有“取代”古人之势。大家知道,任何作品“美”与“丑”的鉴别不难。“美女”作品创作难度大,需多年功力,并且大家都能评头品足。于是,画“妖怪”似成为“近路”,反正“妖怪”没有标准,孩童也能上手涂鸦,确实少费功夫。怪哉!悲哉!刘文华老师讲课时举例说,临帖是存款,创作是花钱,光花钱不存钱,口袋里会越来越空。临帖应伴随我们学习书法的生命全过程。一位京剧老前辈曾经说过:“功夫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评委的没有一件“汉隶血统纯正的作品”的感慨,反映了第三届隶书大展作品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对我国隶书发展的前景感到担心。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东汉名帖《张迁碑》明拓本局部)

 

      书法作品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体验,已经不仅仅是观看,而是体验到了一种情境,一种情怀。笔者尊重书法艺术的创新,但是,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应该是紧跟时代,把握时代的审美特点进行创作,它与一味迎合市场完全不同。前者,为了在艺术上保持先进并被人们认可;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艺术的不尊重。所以,书法创作既是一种创作行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现在,书法爱好者俱增,书法家协会队伍急速扩大。我们应该提倡以“学者型”书法家为榜样,他们有文史底蕴,有浓浓的书卷气,他们有着“板凳宁坐十年冷,书法不写一笔庸”的风骨。对一些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漏字,及语句不通等问题,中国书法家协会陈振濂副主席分析为:“今天书法家的文化支撑比古人差远了。这可能是当今书法家的一个致命弱点”。书法家必须强化文化根基和文史功夫。有了书法家协会会员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东汉名帖《礼器碑》碑阳部分)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东汉名帖《礼器碑》碑阳部分)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东汉名帖《礼器碑》碑侧部分)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东汉名帖《礼器碑》碑侧部分)

 

 

    爱好隶书,应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切忌功利主义、浮躁之气。——慎言“创新”,因为你很可能底气不足。所以,要解决当前隶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应从根本入手,调整观念,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法锻炼。改善目前存在的对传统的继承和借鉴严重不足的问题。培养对书法发展规律的深层次洞察能力,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

 

 

     

書法考(1)“漢隸血統純正的作品” <wbr> <wbr>應該成爲隸書參展作品的主流 <wbr> <wbr> <wbr>陳科揚

                 (作者临习《礼器碑》右侧之一)

 

 

 

    ——以帖为师,不盲目跟风和模仿,不以旁人左右自己。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