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子》的智慧:时至则为,过则去

 木桩指路 2017-07-10

《管子》的智慧:时至则为,过则去

管子曰:“时至则为,过则去。”

机会来了就要有所作为,否则时机一错过就没机会了。

管子主张凡事应该当机立断。否则,机会不会再来。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当机立断呢?

管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能当机立断是因为优柔寡断的原因。

据《管子·小匡》记载:

管仲拜相三日后,齐桓公找他谈话:

齐桓公说:“我有三大恶行,还能把国家治理好么?”

管仲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您有什么恶行。”

齐桓公说:“我不幸嗜好狩猎,不分昼夜地驰骋山林,打不到猎物绝不回朝,诸侯国的使者来了带不回讯息,百官奏事无人批复。”

管仲说:“虽然这不是件好事,但还不是最关键的。”

齐桓公说:“我不幸嗜好饮酒,夜以继日,诸侯国的使者来了见不到我,百官请示无人批复。”

管仲说:“这也不是好事,但是也不是最关键的。”

齐桓公说:“我还有一大恶行,就是不幸嗜好女色,以致有姑妹至今还有未出嫁的。”

管仲说:“这也不是好事,但还不是最关键的。”

齐桓公问:“这三者都可以,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吗?”

管仲说:“人君惟有优柔寡断和不进取为不可。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进取则不能成事。”

在管子看来,虽然齐桓公好玩、好酒、好色不好,但也没有优柔寡断和不进取的危害大。

管子告诉我们,要做到凡事当机立断,就必须改掉优柔寡断的毛病。

所谓优柔寡断,即是指在需要做出决定时总是犹豫不定、产生不停的动机冲突,执行决定的时候又踌躇不决、迟疑不定。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怀疑所做决定的正确性和决定实现的可能性。

世间最可悲的就是那些优柔寡断的人。他们对待任何事都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他们一生会有很多机会,但却由于性格的缺陷而错失良机。这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更不会为他人所重用,他们总与成功擦身而过。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去克服它。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像成功者那样,勇敢、果断,对人生充满自信。

管子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一定要马上去做,绝不拖泥带水。这样就远离了优柔寡断,具备了当机立断的好习惯。

华裔电脑奇才王安博士,认为影响他一生的最大教训,发生在他六岁之时。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经过一棵大树时,突然有什么东西掉在他前面。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小鸟,便打算带回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门口时突然想起妈妈不许在家养小动物。于是,他把小鸟放在门后,急忙走进屋内,请求妈妈允许。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鸟已经没有了。一只大黑猫正在那里美滋滋地擦拭着嘴巴。王安为此伤心了好久。

通过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很多时候,机会成本远远超过错误成本。宁可做错,不可不做。

优柔寡断是当机立断的大敌。做事情切忌优柔寡断,而要当机立断。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总是迟疑不决,那么到最后他将什么事也做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