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春电影魅力不再

 GXF360 2017-07-11
小青春电影魅力不再

小青春电影魅力不再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高二(1)班 张子怡

2016暑假档,越来越多的青春片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除了一些欧美大片,国内电影电视最吸睛的当属由各种网络小说所改编的青春片了。因友人盛邀,我在暑假也破天荒看了两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一部《致青春2》,一部《微微一笑很倾城》,坦白来说,我对两部电影的剧情不置可否,演员的演技也尚不能达到实力派,那么IP青春电影是凭何如此吸睛大卖的呢?

首先自然是取决于其内部选择。缔造一部真正原创的鸿篇巨制需要强大的编剧能力。导演暂且不说,单其所费时间、精力在当今黄金电影市场上便会让许多导演望而却步,而小说改编是最省事省力的选择,尤其是时下最火的青春小说,其读者便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潜在消费者。因此,在这一情势下,只需找到吸睛的男女主角,就能最快地从中大捞一笔。这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反观现下消费者,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其喜好除了好莱坞大片,怕也只有与之年龄相呼应的青春片无多少代沟。多少人打着缅怀“终将失去的青春”的旗号,透过电影对比自己。还有一些原本就是原著的铁杆粉,看看原著角色立体化的形象,对他们的吸引力也相当巨大。举几个最熟悉的例子,时下或不久前大火的《花千骨》《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等等,无一不割草机一般收割着大量的观众。

如此看来,倒有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意味,不过对于这些一时兴起的青春电影,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其中不乏家父及其他老一辈人,认为这种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技术和心力付出颇少的电影只会是昙花一现。的确,当前青春电影虽火,可待井喷期已过,又有多少能令大家印象深刻呢?

如此说来,IP吸金石的磁性毕竟有限,要想长期占据观众的心,还需厚积薄发,靠实力说话。

肖尧留言

在当下的学生作文中,如果不涉及自己成长中的小忧伤,不写写同学关系,很多人就感觉不会写作文了。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外界的生活没有感知,没有将之纳入写作素材中的想法。但本文的出现,算是给我们心中射出了一道光亮。暑期档影视,你关注吗?一定关注。关注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写出来,就成为了本文。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选的话题相当有普遍性,我们要点赞。

具体的写作中,虽然观点有偏颇之处,比如认为“去电影院去电影的多是年轻人”,这显然缺乏客观性,但还是能自圆其说的。总之,这样选材,这样作文,值得当下的学子们效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