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第二讲

 爱雅阁 2017-07-12
格律诗第二讲
                                                   律绝的句型
大家晚上好!
醉月很高兴
我们能够相聚在梦境般的网湖里,一起学习、探讨诗词。在通往诗词的桥头,你就是白马王子,你就是白衣红颜;在高山流水的网湖岸边,将心安放在唐诗宋词中,一壶淡茶,一卷诗书,一捧光阴,独守清欢。在缱绻的诗句中,辗转千年,去秦淮看撸声涌动柔波;到江南烟雨楼台听箫声悠悠;在驿外断桥边体会梅的高洁;到西子湖畔聆听千古的传说,在婉约的诗句中,看前尘过往。陌上花开,抚琴一曲渲染了谁的情怀?风月如烟,琴瑟和鸣缱绻了谁的眷恋? 经年的词章,牵动了多少欲说还休,如清清溪水,涓涓淌过心田,在红尘浮世间婉约了一份静美,润了这段如莲的光阴。
因为你们,我们的月仙诗苑从此有
了唐宋的春天。“蝶恋花”、“天净沙”、“点绛唇”、“卜算子”、“念奴娇”…… 这些宋词的爱情花朵,让人们常想回到那个爱情至上的年代,过一种名叫沁园春或是如梦令的生活。 翘首相盼人在仕途的男儿,在水一方云鬓轻挽的女子。共同演绎了含蓄年代的“相思雨”。喜欢含蓄,就连相思都是静悄悄的。 在臆想的天空想象着,女子的家一定是住在有像月亮一样弯弯的小桥,种满蔷薇月季玫瑰花儿的院子,和有着朱红色雕花木格子窗子闺房的江南。向唐风宋雨许下一场地老天荒,辗转在江南的烟雨里,拨弄琴弦,丁香空结雨中愁,应和了渭城曲,逗留沈园,取簪题阕折红英。今日,文字之花在这里开放。梦幻般地梵音缕缕,羌管里化蝶的序曲袅袅,演绎一曲千古绝唱!敬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同学们,醉月感谢你们了!
网湖
文/星雨醉月

莫谈往事不重来,当信人生小砚台。
只要青山能挂月,网湖一角胜蓬莱。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新韵平仄和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今音、古音是怎样划分平仄的呢?请回答。
今音依照《中华新韵》,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称为“平”,三、四声称为“仄”。
古音依照《平水韵》,阴平和阳平归为平,上去入三声统统归为仄。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
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汉语分入四声之中)。

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压韵
四个好处:
一、使诗句富有音乐美感;
二、韵字的位置一般有规律,使诗句充满节奏感;
三、使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好背;
四、使作诗具有难度的同时也具有切入点。

律绝诗压平声韵。

格就是: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等组成的格式规范。
律就是:音律、声律、韵律
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
格律律句
律句字数一般5言、7言。

5言诗基本句型
首先我们来学习  唐代诗人王之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在初中课本上大家应该学习过。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 因史料关系,后世对王之涣身世所知甚少,但他作为一个名诗人,却几乎尽人皆知。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代被人们广为传诵,被章太炎先生称为“绝句之最”。《登鹤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为千古名句。王之涣的诗流传下来的甚少,今可见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涣诗名与宇宙共存。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
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
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
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
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
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
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
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
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
“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
“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我们再来把这首诗用今音标注平仄:
白日依山尽,
平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可能有同学就会说话了,“一”的平仄我标错了,“一”明明是yī,平声,怎么写成仄? 

不错,查字典和百度,“一”的读音只有唯一的yī(一声)发音。 但我们为什么在新闻联播(普通话最标准)里,“一心一意”这个词里面的读音会是:前面一个“一”读四声,后面一个“一”读二声?类似的词语还有“一起”“一往情深”(四声)、“一个”“一样”“一致”“一见钟情”(二声)等等。 而到了“专一”等词语里,就是读一声。类似的词语还有“统一”等。
“一”在表示顺序时(通常在“第”字后)读yī,如一二三四,第一天,第一名,第一组,第一个。
当“一”字与后面的字直接发生关系(或表示数量)时,这后面的字的读音就决定着“一”的读音。
如后面的字是四声,一字读“(二声)

例:一定、一样、一件、一套、一辆、一部…
除后面的字是四声(去声)外,“一”在与之发生关系的其余三声字之前 都读“(四声)
”。
如:
与一声(
阴平)词搭配,一分、一艘、一天、一只,
与二声(阳平)词搭配,一年、一人、一条、一元,
与三声(上声)词搭配,一组、一比、一览、一把…  
“一”与“月”在一起时,如表示顺序,则读yī,yī 月,一听便知是指一年之始、
元旦所在的那个月;
若表示时间间隔时则根据后面词的不同而不同
如:账目要一(
yí)月一结,情况要一(yì)周一报。
规律同上所述。  
还有个词有点例外:一把手。
“一”的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不同:“一”读“yī”,则指老大、领导。
例:他是我们单位“yī”把手;
而“一”读
时则指很能干的人。例:她里里外外是“”把(好)手。  
此外,“不”字也有类似现象:后面与“不”字发生关系的字若是四声,“不”读二声。例:不是、不去、不干、不会、不错、不对、不像、不要、不热……其余均读四声:不听、不新、不佳,不来、不然、不学,不好、不起、不许……这个字,我在上讲课已经提到过。  
汉语中类似的字还有一些。由此可见,汉语特别讲究语音的起伏和抑扬顿挫。这个方面在
古典诗歌和对联中可以更明显地体会到。
看看唐代诗人卢纶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写出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5言律绝诗基本句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仄起仄收:就是第二个字是仄声,叫仄起,因为第一个字可以平仄不论;仄收,就是最后的那个字是仄声。
 
仄仄平平仄
看诗句 “白日依山尽”它的平仄句式:(仄)仄平平仄
白,按今音是平,第一字可以平仄不论。古音,白,是仄声。
这样的句型有一个规则,第2个字的平仄与第4个字的平仄必须不同,这就叫“相替”,违背了这个规仄,就“失替”。看第2字“日”仄声,第4字“山”平声,平仄不同,相替。
现在就请大家根据“仄仄平平仄”造个句来。发来。

B、仄起平收:就是把“仄仄平平仄”把最后 仄移到 最前面,变成: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就是第二个字是仄声,仄起;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平收。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看第2个字“上”仄声与第4个字“层”平声相替吧。

现在请大家造句。

C、平起平收:就是第二个字是平声,叫平起;平收,就是最后的那个字是平声。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第2个字“河”平声与第4个字“海”仄声相替。
请造句。
D、平起仄收:把“平平仄仄平”的尾“平”移到最前面: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
第1字可平可仄不论,第2字平起,最后字仄收。
第2个字“穷”平声与第4个字“里”仄声相替。
请造句。
五言律绝的基本句型:
A、仄仄平平仄
B、
仄仄仄平平
C、
平平仄仄平
D、
平平平仄仄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律绝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律绝诗基本句型
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A、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
B、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
C、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
D、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
七言律绝句的相替就是第2字、第4字、第6字平仄相替,平仄平 或 仄平仄 
也就是说第2字与第6字平仄相同,与第4字平仄不同。

七言律绝诗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外,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大家可以从下面一首七律中体会。
无题
唐代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风无力百花残。
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腊炬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
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应觉月光寒。
仄平仄仄仄平平

蓬莱此去无多路,
平平仄仄平平仄
青鸟殷勤为探看。
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看,古平

作业:
七言律绝诗基本句型有哪4种?分别造一例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