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我深知英语阅读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无论高考形式和题型如何改革,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逐年在增加阅读语篇和阅读量。从II.Grammar and Vocabulary中的Section B部分开始到III.Reading中的Section D部分,共有7个语篇,占据了150分试卷中的59分(虽然Vocabulary的SectionB部分以考查学生对词义词性的掌握为主,但也涉及到一个语篇的整体理解),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阅读理解的题型也在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基本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的选材更趋向于多样化,更贴近生活,更注重突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
因此,阅读教学成为了高中英语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我们老师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 英语是我们学生的第二语言,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或使用的频率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学生即使学了英语,会做题目,但不会开口讲或者读懂一些英语文字的东西。在每个学期的教学中,一本新世纪教材,从Text到AdditionalReading,总共加起来也就16篇文章,阅读量是非常小的,因此仅靠课堂上的教材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知识点教学,将一段完整的阅读材料逐字逐句地翻译或者变成对语法和句法的讲解,而忽视了语言含义的教学,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十几行文字的分析上,结果往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问题,以选择题为主进行反馈,这样的阅读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最终效果也不好,很难保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究竟吸收了多少,既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点的学习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内容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兴趣。 在教了那么多年书下来,我一直认为学生只要一旦对一样东西感兴趣,那他一定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将这样东西学好。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英语可能比较枯燥,要被单词、词组,要记语法、结构,总觉得比较麻烦,而且短期内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成效,没有做几道理科题来的实在。如果我们老师能选择一样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切入点入手,先去吸引他们,然后再布置任务给他们,也许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少很多,完成任务的态度和积极性也会不一样。 报刊阅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资源。在使用了一年的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后,我的感触是非常深的,这份报纸给我和我的学生,以及我的课堂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帮助和收获。之所以选择这份报纸,是因为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它充分考虑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文体多样、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这些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另外,它还是课本教材的拓展,与教学进度一致,它经常会选用一些文章,将课本教材里的一些词组、句型穿插其中,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从整张报纸来看,学生比较喜欢的是头版和底版,因为头版通常选用一些娱乐或体育新闻,无论男女同学,都对现在的音乐、电影、篮球、足球等话题非常感兴趣,所以,无需老师提出任何要求,学生都会在拿到报纸的第一时间去认真阅读,获取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和内容。而作为老师,我比较偏向的是第二,第五和第六版上的内容,这三版通常涉及的内容会是社会热点、聚焦新闻、科普文章或生活哲理。对于学生来讲,这三版上的文章比他们平时接触的要稍微难一些,主要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比较正式规范、内容比较深,他们可能无法静下心来品读这些文章。而这些文章都是比较有内容,有深度,完全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阅读及理解能力的。所以,这一年,我不断在进行尝试,希望能从兴趣型的报刊阅读帮助学生一起转向任务型的报刊阅读上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 teaching)是把具体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动机或目的,以完成任务为学习过程,用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是指“人们在学习、理解和体会之后所开展的活动”。(Rechards,Plattand Weber,1986:289)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练习,前者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如今,一直倡导课堂“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那么任务型教学法无疑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强调学习意义为主,而不是一味地操练或解题。进入21世纪后,国家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学生“cando”来描述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在“做中学”,要求教师避免在课堂上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阅读课教学的模式,不再仅仅以应试为目标,从 reading testing 变成 reading understanding。从任务设计到问题设计到学生活动设计都力求课堂有真正的互动交流,阅读的目的不仅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2009年上海英语高考卷上首次出现的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就是典型的任务型阅读的考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逻辑思维、概括整合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测试学生运用语言“做事”的能力。 现行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法,即Pre—readingtask(阅读前任务);While—readingtask(阅读中任务);Post—readingtask(阅读后任务)。我们在任务的设计中必须遵循一下几个设计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性生活,具体的活动应尽量贴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在输入的语言信息中更多地加工,实现语言信息的输出,把他们课堂上习得的语言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递进性原则 一方面,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形势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或有数个子任务“任务链”。另一方面,在语言技能方面,我们应当坚持先输入后输出,即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呈阶梯状,层层推进。 3、做中学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提出了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基本原则。他提出“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远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to do)’的知识”,同时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learning bydoing)”.此原则既是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也符合新课程标准。 4、主体性原则 任务型设计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以下,是我设计的两个报刊阅读的课堂片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不再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不再仅仅要求学生完成一些重显性事实的低层次的选择题上,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运用所读信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1stCentury Senior 1 Edition 第27期第6版 A real teacher Pre-reading Question for thinking: 1. What kind of teacher is a real teacher in your mind? 2. What kind of teacher do you want to meet with in your school life? 3. What kind of words or behaviors of your teacher ma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you? While-reading 1. Readbetween lines, find the key phrase in this article. (make a difference) 2. Compar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pressions that Teddy made on Mrs. Thompson andhis previous teachers:
1. Findout what showed Mrs. Thompson's dislike for Teddy? 2. Findout what changed Teddy's personality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3. Findout what changed Mrs. Thompson's attitude towards Teddy? Post-reading 4. Readthe last paragraph, find out which part should be emphasized? 5. Discusswhat Mrs. Thompson really meant by saying 'I didn't know how to teachuntil I met you.' Assignment Write ashort passage to on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taught you 'My dear teacher, I want to say...' (Tell yourteacher what you think of him/her, what you want him/her to have a change, andwhat he/she had said/ done impressed you a lot...) 这个课堂片段,我用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的反馈非常好,从一开始的导入到最后的评论,学生的发言始终没有停过,课堂没有因为任务的不明确而冷场。这主要是因为文章难度不大,而内容涉及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又是贴近他们生活的切身体会,再加上我布置的任务无论是细节题还是开放性的回答题,学生都比较好找答案或者有感而发。导入部分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讨论了他们的想法之后,学生也一定会对这篇文章里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或问题产生好奇,所以读前活动基本上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在读中活动中,我给了学生6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布置的任务是找出贯穿整篇文章的一个关键词组。没有直接把所有任务给出,是觉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整篇文章通读,有整体理解,而不是将文章因为问题所在的位置分割成几块,这样不利于他们的主旨把握。在学生读完并找到文章的主线条后,再让学生从细节入手,我设计的问题也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不仅要求学生找到答案,更要找到这些答案的线索依据。在这个环节中,我也可以进行一部分的单词词组的讲解,从学生找到的答案中让他们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它们的意思,这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做到“做中学”。在所有细节问题结束后,我的读后活动则是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一种能力提升,真正做到readingunderstanding,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隐藏内容,了解作者的这篇文章真正要传递的信息,通过他们的文字实现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出的一个转换。最后,通过报纸第7版上设计的四个选择题,完成学生对文章的总体理解。
21stCentury Senior 1 Edition 第31期第5版 Sinking the unsinkable 这是一篇关于泰坦尼克号船只沉没的原因解释。恰逢纪念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之际,我们选择这篇文章帮助学生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报纸上的测试题选用了四道选择题,分别为:词义猜测题,细节分析题,推断题和主旨题。我在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发现里面还是有很多值得学生讨论的东西的。 Pr-reading Questions for thinking while reviewing somefilm clips of 'Titanic'. 1. Whatdo you know about “Titanic”? 2. Whathappened to Titanic on her first voyage? 15年前的电影,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看过,也有的可能看过但不记得了,那么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对泰坦尼克号有个重新回顾,弥补个别同学对这方面信息的缺漏。接着,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 While-reading People used to believe that the sink of Titanic wasdue to the mistake made by Captain Edward Smith. What did he do at that time? But today, a new research may help clear thecaptain’s name… 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clearthe captain’s name是什么意思,那当时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将文章看完。 在学生看完文章后,先完成第一个任务: But today, a new research may help clear the captain’s name… A. make the captain famous B. prove the captain was experienced C. prove the captain was not responsible D. solve the captain’sproblem 学生基本上都能作出正确选择,那么接着,我布置了几个细节问题: 1. Whywas the year 1912 special? 2. Whathappened to the path of Titanic? 3. Whatcaused this phenomenon? 这也是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线索逐一找到答案,也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扫除了障碍,文章第二段出现过这样一句话:...scientistssay they have discovered the real reason -- the moon...。在学生对前面问题进行解答之后,我的读后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Post-reading You'vecleared the captain's name by finding some important evidence, so now pleasedescribe what actually made the Titanic bump into the iceberg? 我在ppt上设计了四张图片,船、月亮、冰山和沉没,让学生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概括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原因解释清楚。学生的讨论很热烈,回答也很踊跃,思路非常清晰,他们对文章阅读的很仔细,对内容非常感兴趣。 任务型阅读,从读前、读中到读后活动,都在传统阅读的模式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传统阅读的三个环节,presentation,practice, production也很重要,但任务型阅读在中间while-reading这个环节处理上,不再单一地强调反复操练,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及由浅入深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对整篇文章的语篇结构理解,字里行间的咬文嚼词及文字背后隐藏的信息都有了更深的挖掘和运用,从看到读,从读到讲,从讲到写,各方面的语言输出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授之以渔”的工作,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提高阅读技能,并逐渐养成能读、会读、爱读的好习惯。一年的时间下来,我发现我的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了带着任务去阅读报纸的习惯,有的学生会说,其实老师设计的问题不难,合作型的任务也很具有挑战性。在他们的眼里,阅读不再是对着一篇充满生词长句的文章,为了四个选择而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不再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相反,他们会先带着自己的问题将文章看完,然后再对照老师的任务,看看能有几个和老师想的是一样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落的习惯,觉得这些文字对他们今后的写作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我相信,这个过程如果能坚持下来的话,这些学生面对一张高考英语试卷,面对那么多的语篇,应该不会再恐惧,再紧张,他们一定会用他们一直坚持下来的习惯去很好地应对这些任务,以很好的心态去完成这些任务,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 贺璟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