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师资考核评价体系概览

 你我同行66 2017-07-12

国学师资考核评价体系概览

中国传统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下长达五千年。从文化内涵的演变史来看,中华民族最早期的文化可以说就是道德文化。伏羲创立的以《易经》为代表的“易道文化”,黄帝创立的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法道文化”,老子创立的以帛书《德道经》为代表的“德道文化”,三者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根,可以称之为“道德根文化”。孔子创立的原儒文化和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学文化分别构成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辅根。在此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枝散叶,形成庞大的系统。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历史上的大道文化相继化生出德道文化、善道文化、正道文化。

正道做人。在古代对素质的要求是以道德天地为尊,做一个正人。《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传统文化认为,物以正为常。人同样是以正为常,正人就是寻常之人。老子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持正道做正人,属于寻常之人,应遵循做常人的法则,以正道自律意识行为。《說文解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

善道养生。“善”,是正的升华。善道文化是五运之内的恒常之道,属于物相三维度以内的运化。以正道为基础,用善道改变病理学异常,回归正常生理状态,才能提升正常生理,量变而质变,实现再造性飞跃。修身明德求真,十年炼己,炼的就是正道转善道。

德道修身。简帛书《五行经》中指出:“德之行五,和谓之德; 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德一能量充实于五行的仁德肝木、义德肺金、礼德心火、智德肾水、信德脾土之内,并且和合、攒簇五行为一体不再分离,就称之为身内的“德(得)一”;如果只是肝仁木、肺义金、心礼火、肾智水这四行和合、攒簇得一,缺失脾信土的参与,丢失圣人之治的目标,那就只能称之为“善”。正道与善道都属于人道、常道范畴;“德”,则是超越于人道、常道的天道范畴。《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修身明德求真的德道文化,就是要将心身的一性一命,突破三维世界物相的制约与束缚,进入多维和高维度的质象境界中进行实证,实现身内圣人之治的成功。

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的修身理论和方法、学问和知识分为道、经、法、术、艺五个层次。

“道”,是最高的学问,是修身应当实现的目标。“经”,是对道的阐述。德道文化的经,能够通达大道,是提供精神营养,培养文化素质以及后天知识,在人类生命的一性一命这两个层面上,都能够同时起到教育作用的范本或者文章。常道文化的典,是反映历史上前人在大智慧情况下产生的一些常道范畴的文字记录,是常道的文化、知识层面的文章,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具有良好的熏陶生理作用。

“法”,是实践修身明德、以德入道的德埶方法。“故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道无德不足以言道,法非诚不足以言法。守道若正,正法化行。循法无私,将必听从。法者正己,道者守己。法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

“术”,是实践道的技术与方法。术,是三维物相环境下的技术,古代又称为“人埶”。法,则是可以摆脱三维物相制约,通达质象多维空间的德埶方法。

“艺(藝)”,源自于“埶”。 埶,是指高度符合天道自然客观规律、尊道贵德、符合天地阴阳日月躔度法则秩序而不离度、数、信的埶术。埶具有“无为而为”的属性特征。

按照古为今用的方式,国学讲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国学讲师应掌握的内容分为国学经典、国学理法、国学应用、国学艺术四个类别。

国学讲师(初级)需要掌握正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国学讲师(中级)需要掌握善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国学讲师(高级)需要掌握德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国学经典主要指“经”相关的内容,国学理法主要指“法”相关的内容,国学应用主要指“术”相关的内容,国学艺术主要指“艺”相关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