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五钱 石莲三钱 黄芩三钱 川连一钱(或马尾连三钱) 椿根白皮三钱 侧柏炭三钱 阿胶块五钱(烊化) 健脾补肾,清热安胎,止血定痛 主治:妊娠初期胎漏下血,腰酸,腹痛属于胎热者。 按语:胎漏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证宜补,方如泰山磐石饮等;而本方所治胎漏属于热证者。妊娠初期,由于血聚养胎,故病人多见阴虚而阳气偏胜,阳盛则热,下扰血海,迫血妄行,以致胎漏下血,腰酸、腹痛等证。 《本草备要》中曾说过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因白术能健脾,脾健则能统血。黄芩苦寒能清胎热。 刘师实践体会:白术偏于温燥,而妊娠又多阴虚血热,故以山药代白术,取其味甘性平,健脾补肾,补而不热。 石莲,性味微苦寒,能健脾补肾,滋养阴液。 黄芩、黄连清热安胎。 椿根白皮味苦涩寒,收涩止血。 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炒炭后又能收敛止血。 阿胶甘而微寒,有清热凉血,益阴安胎之功,又由于阿胶性黏腻,能凝固血络善于止血,对妊娠患者既可安胎又可定痛。 桑寄生一两半 川续断一两半 阿胶块一两半 菟丝子一两半 椿根白皮五钱 共研细末,每服三钱,每月逢1、2、3日,11、12、13日,21、22、23日各服一次。 补肾安胎。 主治:习惯性流产属于肾虚者。 按语:刘师认为习惯性流产多属于肾虚。 临诊多见腰部酸痛,小腹下坠,甚或有阴道下血,头晕耳鸣,两腿酸软,或有数次滑胎史,舌淡,苔白滑,尺脉沉弱。 刘师鉴于这种流产,尤其是阴道下血后发展较快者,使用寿胎丸治疗虽然效果不错,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 剂型,从丸剂到散剂,药量、药力增加。 (每服三钱,实际剂量较丸剂为大)。 药物增加椿根白皮、阿胶,增强凉血止血的作用。 服法——10天中服药3天。 妊娠多胎热,肾虚致流产。 胎热宜清,肾虚宜补。 过于清热则伤胎气。 过于补虚则助胎热。 二者相互矛盾,需妥善协调。 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矛盾是肾虚。 故方中桑寄生、续断、阿胶、菟丝子均为补益之剂。 椿根白皮凉血固涩止血。 补益剂药量合计为六两。 清热固涩剂仅为五钱。 突出了补肾的主要作用以治本,稍佐清热固涩之剂以治其标。 制香附三钱 川楝子三钱 延胡索三钱 五灵脂三钱 没药一钱 枳壳一钱半 木香一钱半 当归三钱 乌药三钱 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腰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者 按语:本方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所引起的腰、腹疼痛。 或遇有寒热难以分辨而又以腰腹痛为主症的本病患者。 若按寒湿治疗而过用辛温之品,不合病机。 若按湿热论治,过用苦寒燥湿之品,反而使气血凝滞不得畅通。 刘师抓起主症,以药性平稳,不寒不热的药物组方,以行气活血疏通为主。 药量虽然不大而药力集中。 方中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没药、乌药行气活血止痛。 枳壳、木香理气。 当归养血。 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 本文摘编自《刘奉五妇科经验》,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