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甲骨之美看书法美的朴素性

 砚耕迂叟 2017-07-12
作者简介:任梦璐(1992---)、女、山东省淄博市、中央财经大学本科书法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书法学
  摘要:本文所提到的“朴素美”并不只是单一的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创作者内心最自然真实感情色彩的抒发。具体到书法领域,早期甲骨文字所蕴含的古拙质朴的美正是“朴素美”的集中体现。而延伸到后来的一些经典名帖,除了本身的书写技巧外其中蕴含的自然朴素之美也展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书法的“朴素性”在艺术美学领域内更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朴素美、象形文字、艺术追求、情感传达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一般人在提到“朴素美”最先想到的是毫无修饰随心所欲的带有偶然性审美感受。但真正的“朴素美”并不是一孤立的艺术审美概念评价。而是一重要的美学范畴,所指的是那些在创作过程中不留痕迹不刻意矫揉造作,自然率真浑然天成的艺术对象传达给欣赏者的一种自然情感和审美理想。
  庄子有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即高境界的朴素美。庄子的这一“朴素”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人和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笼罩下的竹林名士们摒弃世俗对功名利禄的追逐,纵游天地、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澄澈明净。他们这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便是对庄子所倡导的“朴素美”的追随。在唐代,诗人李太白倡导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文境界同样与庄子的美学思想同出一脉。在主张“尚意”的宋代,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米芾“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等艺术观念都是深受“朴素美”影响。可见“朴素美”早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审美追求,我这里要说的是在书法艺术领域内作品创作的“朴素美“。
  蒋�先生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中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照这样看来,最初的书法是不是可以追溯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那些结绳记事的远古先民是不是可以算作最早的书法家?一个结,一件心事,一份记忆,那些大大小小的绳结是他们用来记录生活回忆过去唯一的线索。如果说把那些绳结当做书法难免牵强附会,但后来的仓颉造字时期,那锤刻在一片片龟壳上的文字却当真是最初的书法了。
  《九势》中曾提到“书肇于自然”,意思大概是说由于象形所致,字的形体有着类似于图画的物象声动之美,这种美是与生俱来的,和自然最为接近的美。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真正实践临习殷商武丁时期的甲骨记事刻辞后,才对这句话所传达的美学真谛有所感悟。真正享受到了这种浑然天成的朴素之美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交融。
  与那些已成体系的规整的楷书相比,早期的甲骨文在字形的结构安排上别有一番情趣。点画结构上没有任何刻意的安排和修饰,却平添几分难得的古拙意趣。在笔法处理上比较自由,赋予了笔画线条灵动的张力,衔接处自然质朴、浑然天成,章法的安排上也是自由的跟随甲骨片的自然脉络来排布,这种看似毫不经意实则字字可循的气度并非鼓努为力,作品所传递的天然纯朴亦有迹可循。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提到“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这里所说书法的本身是其传达的一种意趣和境界,其次在是字形形态上的考究。就这一点来看,早起甲骨文的真实质朴、不加修饰、天然古拙的意趣可谓是书法艺术朴素美最早的诠释。
  甲骨文书法的美在于其形象与抽象的结合,在于写与刻的融合,在于初期混沌状态的模糊之美。整体的书写风格古拙中不失雅致,朴素中不乏精气,别有一番自然率真的美感。虽然现在很难有人可以辨识出那些甲骨文字,但当我们看着那些扭曲奇怪的符号时仿佛看到当时的远古先民虔诚的祷告,感受到那段历史给与我们的力量和感动。
  但不可否认初期书法朴素美的背后实际上反应了初期审美意识的薄弱,因为当时的字体都还是所谓的象形字,源头上是“近取诛身,远取诸物”,书写方法上为“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还没有上升到美感的层面,加上初期的社会对美的理解比较匮乏,人们受外界的影响也比较少,所以还没有一种成体系的对美的定义和要求。但正是因为不存在刻意的模范和追求,所以在单纯的书写时便没有那些矫揉造作之感,完全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自然朴素的点画处理和干净简洁的行笔过程塑造了一种别具韵味的朴素美。
  其实不难发现历史上公认的经典书法作品也都传递着“朴素美“的气质。《兰亭序》之所以是“天下第一行书”,它的美肯定不只是因为其潇洒飘逸无人能及的书写技巧,大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其传递的自然即兴之美,一种创作者最饱满最质朴,不做作不修饰的原始情绪。而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掩饰不住的丧亲之痛和无能为力的愤懑无奈以及苏轼《黄州寒食帖》里表露的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落寞和寂寥都来自与创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此时运笔结体的规矩法度已然无所挂碍,更加注重的是性情的抒发内心的诉说,这何尝不是“朴素美”的一种集中体现呢。而如今喧嚣浮躁的社会,成熟规范的技巧不再是难事,但最原始的真实自然单纯率真的朴素美是否还能找到?
  参考文献
  [1] 蒋�《汉字书法之美:舞动行草》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 蔡邕《历代书法论文选.九势》 上海书画出版社
  [3] 张金星《论庄子“朴素“美学观的思想内涵》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4] 王绍辉《朴素美:艺术创作的高层境界》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