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特疗法调治腹泻

 循天园 2017-07-13
    治疗腹泻,一些独特疗法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如艾灸疗法、自我按摩疗法、耳穴压籽疗法、捏脊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气功疗法、衣着疗法、手心疗法、热熨疗法、发泡疗法、热蛋滚疗法、兜肚疗法、浴足疗法、矿泉疗法等,这些疗法易学易做,效果显著。

艾 灸 疗 法

艾灸疗法是利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img17

操作

1.艾炷灸 将艾绒(将干燥的艾叶捣研后除去杂质而成,柔软如绒)用手指搓捏成花生粒大小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用鲜生姜切成约0.3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个小孔,置于施灸部位,上面再放艾炷灸之。若病人感觉灼热难忍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缓解一下,然后重新放下,继续施灸,可反复灸3~5壮,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

2.艾条灸 艾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将艾绒卷成圆柱形条状如烟卷状)来进行灸法操作的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灸时可以将示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温度,避免烫伤。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神阙 天枢 腹结 足三里 脾俞 胃俞(图2-1)

【治法】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2.食滞肠胃型腹泻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穴位】中脘 关门神阙 天枢 足三里 阳纲小肠俞 (图2-1)

img18

·图2-1

【治法】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每日2次,4次为1个疗程。

3.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穴位】神阙 天枢气海 上巨虚  胃仓 肾俞 大肠俞(图2-2)

img19

·图2-2

【治法】隔姜或隔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每日l~2次,3~7次为1个疗程。

注意

1.施灸的顺序 一般是先灸阳经,再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壮数少的穴位,后灸壮数多的穴位;先灸艾炷小的穴位,再灸艾炷大的穴位。

2.施灸的补泻 一般补法施灸时让艾炷自行熄灭,不要吹灭。泻法施灸时则快速吹灭艾炷。

3.施灸的禁忌 ①一般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宜进行化脓灸。②对空腹、过饱、过度疲劳者应谨慎施灸。对体弱者,施灸时时间不宜过长,艾炷不宜过大。③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灸后的处理 一般灸后出现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再涂抹龙胆紫液消毒,防止感染。

自我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疗法是指患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自己的体表做按、摩、推、拿、揉、压等各种手法,以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自我按摩疗法可以疏通经气、温经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有着很好的止泻作用。

img20

操作

1.掌揉法 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图3-1)。

img21

·图3-1

2.掌摩法 用手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擦(图3-2)。

img22

·图3-2

3.擦法 用指或掌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图3-3)。

img23

·图3-3

4.掌推法 以手掌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图3-4)。

img24

·图3-4

5.指按法 以手指指腹按压体表(图3-5)。

img25

·图3-5

6.拇指点法 用拇指指端着力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图3-6)。

img26

·图3-6

7.拿法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图3-7)。

img27

·图3-7

治疗

体部自我按摩

1.掌摩腹部 以一手掌平贴于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2~3分钟(图3-8)。

img28

·图3-8

2.掌揉神阙 在腹部用摩法充分按摩后,以单手掌心着力于神阙穴,旋而揉之,持续操作2~3分钟(图3-9)。

img29

·图3-9

3.指按中脘 以一手拇指或示、中指腹置于上腹部中脘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图3- 10)。

img30

·图3- 10

4.点按气海 以一手拇指或示、中指腹置于下腹部气海穴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图3- 11)。

img31

·图3- 11

5.按揉足三里 以一手拇指置于下肢部足三里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图3- 12)。

img32

·图3- 12

6.拿揉三阴交 以一手拇指置于下肢部三阴交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图3- 13)。

img33

·图3- 13

7.伴有恶心、呕吐 可配合按揉内关,以一手拇指置于上肢部内关处,反复点按,时间约1~2分钟(图3- 14)。

img34

·图3- 14

8.搓两胁肋部 双手掌搓热,用掌擦法反复擦摩两胁肋部,透热为度,擦热后,再自上而下地搓两胁肋部,反复3~5遍(图3- 15)。

img35

·图3- 15

9.腰部横摩 俯卧位。以一手掌部置于患者腰部一侧,向对侧横摩至腰部另一侧,反复操作3~5分钟(图3- 16)。

img36

·图3- 16

10.掌搓八髎 俯卧位。以一手掌面着力于骶尾部,持续搓动1~3分钟,透热为度(图3- 17)。

img37

·图3- 17

注意

1.准确认真地寻找到穴位和相应的治疗部位,采取自我感觉舒适、放松的体位,按照手法操作要领操作。

2.操作时要按照自身体质状况,根据自己身体耐受力来调整手法力气的大小。切忌施用暴力。操作频率不宜过快,以防消耗体力过多,产生疲劳。

3.自我按摩疗法的疗程通常以1~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可以间隔3~5天,也可以不间隔,持续治疗。

4.在极度疲劳和过饥、过饱的状态下,不适宜应用自我按摩疗法治疗,应先休息,或调节饮食,半小时后再进行操作。

足部反射区自我按摩

1.点按肾上腺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肾上腺进行点、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18)。

img38

·图3- 18

2.按揉肾脏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肾脏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19)。

img39

·图3- 19

3.推输尿管 用拇指指腹在输尿管施用推法操作10~15次。操作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自足心至足跟方向,力度应重(图3- 20)。

img40

·图3- 20

4.点揉膀胱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膀胱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1)。

img41

·图3- 21

5.点揉腹腔神经丛 双手将拇指指端置于足底腹腔神经丛进行点、按、揉等手法操作,每个手法1分钟。操作时力度应先轻后重再轻,方向垂直向下,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2)。

img42

·图3- 22

6.推结肠 用拇指指腹沿足底结肠使用推法操作10~15次。操作时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3)。

img43

·图3- 23

7.按压胃 以双手或一手拇指指腹按压胃1~2分钟。操作时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4)。

img44

·图3- 24

8.搓掌温肾 两手掌搓热,迅速置于足心肾,两掌相握,使热力渗透,可操作3~5次。操作时双手相搓要快,一定待生热后再置于足心。两掌相握要紧,待热量吸收后再重复施术(图3- 25)。

img45

·图3- 25

注意

1.准确寻找相关反射区 有些反射区连接紧密甚或重叠,故必须认真仔细。

2.要在施术的反射区擦医用凡士林油 或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某种介质,以使皮肤润滑、手法深透、避免皮肤破损及发挥介质的药物渗透作用。

3.手法的方向性 在应用带有移动性手法特点的手法时,其手法作用的方向,按传统的观点应是朝向心脏方向、或向心与逆心方向各半,避免单一逆心方向施用手法。

4.手法力度 手法力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及性别、年龄等具体情况而定,其用力原则是:在病情及忍痛力允许的情况下,手法越重越好,患者感到越痛则效果越好,但施力不可太过,术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四肢冷汗,脉搏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治疗,予以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一旦出现疼痛性休克,应立即抢救治疗。

5.反射区按摩次序 足部反射区,以肾上腺、肾、输尿管和膀胱为四大基础反射区。凡久病、重病及疑难病症,均须首选此四大基础反射区,先行按摩治疗,然后再按摩其他反射区。

6.手法按摩次数及治疗时间 以拇指推法为主的治疗手法,每个施治反射区推治次数为连续100次,不能耐受久推者,应视具体病情而定;以按揉、点压类为主的治疗手法,每个施治反射区的治疗时间不应少于1分钟,足部按摩,每次治疗的时间双足不应少于20分钟,一般每日1次,连续治疗,不可间断。

7.足部按摩后应饮温开水1杯(约250mL) 足部按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疼痛性刺激疗法,由于剧烈难忍的疼痛,受术者机体对于疼痛会立刻形成应激反应,消耗掉大量能量,胃肠道和肾脏会急剧缺水,故应及时补充。如术后不饮水,久则会导致新的疾病。

手部反射区自我按摩

1.以拇指按揉脾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6)。

img46

·图3- 26

2. 以双手拇指同时按揉或一手的示、中指同时点按腹腔神经丛3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7)。

img47

·图3- 27

3.以拇指指腹向手腕方向推摩胃2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8)。

img48

·图3- 28

4.以拇指或示、中、无名指指腹向手腕方向推小肠2分钟,或按揉小肠2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29)。

img49

·图3- 29

5.以拇指指腹沿着大肠进行推法操作3~5分钟,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图3- 30)。

img50

·图3- 30

6.手掌对搓,以双手掌相对搓动,至产生热量,并热量向手掌内部渗透为度(图3- 31)。

img51

·图3- 31

注意

1.进行手部按摩操作时,一般来说,每个反射区按摩3~5分钟即可,每次按摩30~45分钟为宜。对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1次手部按摩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一般手部按摩每天可进行1~2次。

2.手部按摩主要通过刺激手部反射区,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来防治疾病。所以,对多数反射区来说,刺激适当强一点,痛感重一点,效果会更好一些。对年老体弱者、关节较硬者或肌肤娇嫩的患儿,不宜用力过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

3.手部按摩的方向顺经络气血运行的按摩方向为补,逆经络气血运行的按摩方向为泻;或向心方向按摩为补,离心方向按摩为泻。一般开始按摩时男先左手,后右手;女则相反。先按摩主要手部反射区,如肾、输尿管、膀胱和肺。

耳穴压籽疗法

耳穴压籽疗法是医生将特定的介质(如常用的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绿豆等)固定于耳郭表面的耳穴上,并以轻柔小巧的按压、揉捏等方法操作介质,从而达到刺激耳穴,治疗全身性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适应病症广等特点。耳穴压籽疗法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有效地刺激人体的胃肠消化系统,缓解腹泻的症状。

操作

耳穴压籽疗法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即使用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绿豆等介质粘贴于上述耳穴部位,然后拇指、示指相对按压揉捏,即完成1次治疗。每天操作2~4次,操作缓慢有力,时间稍长。两耳交替,3天换贴1次。

治疗

1.拇指与示指轻柔地相对揉捏介质,刺激直肠, 时间2分钟(图4-1)。

img53

·图4-1

2.示指指腹置于对耳屏内侧面的介质,刺激皮质下,按揉2分钟(图4-2)。

img54

·图4-2

3.示指指腹置于耳甲腔后上方的介质,刺激脾,按揉2分钟(图4-3)。

img55

·图4-3

4.拇指与示指轻柔地相对揉捏介质,刺激大肠,揉捏2分钟(图4-4)。

img56

·图4-4

5.示指指腹置于耳甲艇后下部的介质,刺激肝,按揉2分钟(图4-5)。

img57

·图4-5

6.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搓摩耳郭2分钟,以其发热为度(图4-6)。

img58

·图4-6

注意

1.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慎用耳穴压籽疗法治疗。即使治疗也不宜用强刺激。

2.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并伴有严重贫血、血友病者不宜用耳穴压籽疗法。

3.外耳患有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等,暂时不宜用耳穴压籽疗法,待其愈后再用此法操作。

4.饥饿时或饱餐后1小时内不宜做耳穴压籽疗法。

5.耳穴压籽疗法一般以7天为1个疗程,每天操作3~5次,每个耳穴按压揉捏1分钟左右,每次双耳按摩共计15~20分钟,力度大小以能够耐受为度。

捏 脊 疗 法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捏拿脊柱部皮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捏脊疗法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通过捏脊疗法,可以有效地疏通经气,强健脾胃,补虚泻实,从而缓解腹泻的症状。

img59

操作

患者俯卧位或半俯卧位,背、腰、骶部充分暴露。

1.三指捏法 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法 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临床应用时,从骶尾捏至大椎为1遍。一般病症,每次捏脊3~5遍,其中在2遍、4遍时,每捏3下双手用力将皮肤向上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使用捏脊法操作时,如果方向是从腰骶部至颈项部方向捏脊,操作手法轻柔缓和,则属于补法操作;如果方向是从颈项部向腰骶部方向捏脊,操作手法稍重,属于泻法操作。如果两个方向交替操作,则属于平补平泻法操作。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 大肠俞 脾俞 胃俞 肾俞小肠俞 阳纲(图5-1)

img60

.图5-1

【治法】使用捏脊手法治法脊柱两侧3~5遍,其中着重提捏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小肠俞、阳纲,并按揉之,约2~3分钟。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 大肠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图5-2)

img61

·图5-2

【治法】使用捏脊手法治法脊柱两侧3~5遍,其中着重提捏大肠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并按揉之,约2~3分钟。

3.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 大肠俞 脾俞 胃俞 肾俞会阳 长强(图5-3)

img62

·图5-3

【治法】常规捏脊3~5遍,着重捏提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会阳,并以掌根擦骶骨处,再按揉长强,共约5分钟。

注意

1.脊柱部皮肤破损、损伤、烧伤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禁用此疗法。

2.高热、心脏病患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3.肿瘤、结核、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症,禁用此疗法。

4.急性传染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5.血液病患者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6.极度疲劳、饥饿或饱食半小时内者、精神不正常者,慎用此疗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拔 罐 疗 法

拔罐疗法是指用加热、抽气等方法使杯、筒、罐等器具内气压低于普通大气压,使其吸附于体表疼痛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拔罐可以改变皮肤温度,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故又将拔罐疗法称为瘀血疗法。拔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它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拔罐疗法可以温经散寒、舒肝理气、补益脾胃,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操作

1.选择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的房间作为治疗室,注意保暖。采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施术穴位或部位。清洁施术穴位或部位,有汗液的应擦干,有粗长毛发的部位,应剃刮干净,防止发生感染和漏气。

2.用镊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小纸片或火柴,或将蘸有少许酒精的纱布缠绕于粗铁丝上点燃,一手握罐,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即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操作时应注意棉球或纱布少蘸酒精,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3.将火罐吸拔住后,一般留置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和浅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被吸拔入罐内,呈现潮红或皮下出现紫黑色瘀血。留罐时间过长(半个小时以上),则容易出现水泡。此法适用于深部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也可以在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针刺得气后,再拔罐,称为针罐法。还可以将罐具投入由一定药物煮的药汁内煮15分钟,再取出罐具吸拔在应拔穴位或部位上,叫药罐法。

4.在拔罐时局部可能产生牵拉、紧缩、发胀、温暖、酸楚、透凉气等感觉,均属正常。启罐后在吸拔部位上都会留下罐斑或罐印,1~2天后即可自行消失。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拔罐部位罐斑或罐印上的小水珠,如果在拔罐部位上出现小水泡,可不做处理,任其自行吸收;对于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泡中水液,涂上龙胆紫。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取穴】第七颈椎旁开0.5寸至第四骶椎旁开0.5寸之间 关元至神阙之间 神阙至中脘之间(图6-1)。

img64

·图6-1

【治法】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先在第七颈椎旁开0.5寸至第四骶椎旁开0.5寸之间涂抹适量润滑剂。然后将火罐吸拔于第七颈椎旁开0.5寸处,上下推拉火罐至第四骶椎旁开0.5寸,至局部皮肤潮红。然后患者仰卧位,于腹部正中线上涂抹适量润滑剂。将火罐吸拔于关元处,推拉火罐至神阙下方,至局部皮肤潮红。然后将火罐吸拔于中脘处,推拉火罐至神阙上方,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取穴】神阙 天枢 (图6-2)。

img65

·图6-2

【治法】留罐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神阙、两侧天枢的部位拔罐,一般隔1天或隔4天1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

3.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穴位】①组 天枢 关元②组 大肠俞 小肠俞 足三里(图6-3)。

【治法】留罐法。按以上穴位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进行吸拔,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1次,每穴吸拔10~15分钟。

img66

·图6-3

4.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穴位】大肠俞 小肠俞 阳纲 关元 中脘(图6-4)。

img67

·图6-4

【治法】闪罐法。取玻璃罐或竹罐,用闪罐法,置于大肠俞上,左右齐拔,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其他穴位用留罐法,隔日1次,每穴吸拔5~10分钟。

注意

拔罐疗法虽然适应证广泛,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还应谨慎处理,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者或皮肤患有疥癣等皮肤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拔罐;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皮肤破损溃烂处、静脉曲张、体表大动脉搏动处、瘰疬、疝气处等局部不宜拔罐。

3.眼、耳、口、鼻等五官部位和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4.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患者和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不宜拔罐。

5.皮肤局部毛发太多、太过细嫩或充满褶皱处不宜拔罐。

刮 痧 疗 法

刮痧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施术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使病变的器官、组织及细胞得到氧气的补充而被活化,从而预防疾病及促进机体康复。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玉石片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出现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皮肤及经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结,从而治疗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img68

操作

操作时手持刮痧板,蘸上润滑剂,然后在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按一定方向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刮痧时要求用力要均匀,一般采用腕力,同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反应调整刮动的力量。

1.平刮 就是用刮板的平边,着力于施术部位,按一定方向进行较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2.竖刮 就是用刮板的平边,着力于施刮的部位上,方向为竖直上下而进行的大面积刮拭。

刮痧时用力要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以能耐受为度。刮拭的按压力要深透深层组织。刮拭面要尽量拉长。刮痧时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以皮下出现轻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块即可。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微微发热,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脾俞 胃俞 中脘 天枢 三阴交 足三里(图7-1)

img69

·图7-1

【治法】以补法治法。首先刮背部脾俞、胃俞,再刮腹部中脘、天枢,最后刮下肢足三里、三阴交。

2.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穴位】内关 脾俞 足三里太冲(图7-2)

img70

·图7-2

【治法】以泻法治法。先刮背部脾俞,接着刮前臂内关,最后从下肢足三里刮至太冲穴。

3.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穴位】足三里 中脘 气海脾俞 胃俞 内关(图7-3)

img71

·图7-3

【治法】以补法治法。先刮脾俞、胃俞,然后刮腹部中脘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穴位】肾俞 胃俞 中脘 足三里 太溪(图7-4)

img72

·图7-4

【治法】以补法治法。先刮肾俞、胃俞,然后刮腹部中脘,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太溪。

注意

1.有出血倾向及传染性皮肤病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

2.一般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每次刮拭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

3.一般来说,操作时手法力度轻,动作幅度小,操作范围狭小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4.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5.刮痧时房间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刮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6.刮痧治疗后,一般约3小时左右,方可洗浴。

熏 洗 疗 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气熏蒸,待药液降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腹泻,最主要的还是药物通过经络对机体发挥治疗作用,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和全身功能。

治疗

1.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 附姜汁

【组成】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取汁。擦洗全身。

【说明】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方2 胡椒水

【组成】胡椒9g 艾叶15g 透骨草9g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洗双足。

【说明】每次30分钟,1日3次,连用数日。

2.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无花果汤

【组成】无花果叶60g

【用法】将无花果叶洗净,加水2 000mL,煎至1 500mL,待温洗脚。

【说明】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方2 清湿热止泻浴足汤

【组成】葱白20g 臭椿树叶20g 艾叶20g 食盐20g

【主治】腹泻,湿热型。症见泻下急迫,粪黄而臭。

【用法】将药物煎水,热洗双足,早晚1次。

方3 柞树嫩皮汤

【组成】鲜柞树嫩皮250g

【用法】上药加水500mL,煮沸30分钟,待药液冷却到40℃左右时浸泡足踝部以下部位。

【说明】每次浸泡30分钟,每天2次。

3.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 生姜葱白汤

【组成】生姜30g 葱白30g

【用法】生姜捣烂,葱白切断,加水300mL,煮沸30分钟。趁热用示指蘸药液在患者的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面向外推擦12次,再向内关、手臂方向推擦各12次,叫做“关两扇门”。

【说明】每日1~2次,连用2~3日或病愈为止。

4.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方1 梧桐叶水

【组成】梧桐叶适量。

【用法】将上药用水煎十数沸。将药液洗浴两足后跟。

【说明】腹泻停止后停药。

方2 高粱壳水

【组成】高粱壳90~120g

【用法】将药物水煎取药汁。取药汁洗脚。

【说明】腹泻停止后停药。

5.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荆叶木瓜水

【组成】黄荆叶30g 木瓜、辣蓼草各250g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去渣。药液温洗四肢。

【说明】每日2~3次,并可内服少许。

方2 扁豆汤

【组成】白扁豆100g 葛根20g 车前草15g。

【用法】上药共同煎煮20分钟,取药汁备用。取药液熏洗浸泡双脚30分钟,药液温度保持在30℃左右,冷则加热。

【说明】每日1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

注意

1.冬季熏洗时应注意保暖,夏季要避风,以免感受风寒,发生感冒等疾病。要掌握好熏洗时间,熏洗时间不可过长,一般15~30分钟。

2.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也不可太凉,以免产生不良刺激。

3.在全身熏洗过程中患者感到头晕、不适等应停止熏洗,平卧通风处卧床休息。同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4.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及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不宜熏洗。

药 酒 疗 法

药酒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药与酒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药酒的优越性在于药与酒的融合,因为酒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之功效。酒与药的融合可增强药力,既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又可用于久病愈后的辅助性治疗,促进身体尽快康复。而且,酒还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良好溶剂。尤其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药酒可以直接入胃肠,发挥作用迅速而直接,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

img74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党参酒

【组成】党参1条 白酒500mL

【用法】选粗大之连须党参,将参拍出裂缝,置净器中,以酒500mL浸泡,密封,经7日后开取服用。

【说明】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服用15~20mL。

方2 荔枝酒

【特征】鲜荔枝肉(连核)500~1 000g 陈米酒1 000mL

【用法】将鲜荔枝肉置入净坛中,倒入米酒,放入阴凉处,待浸泡7天后即可饮用。

【说明】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20~30mL。饮用量不宜多,小儿禁用。

方3 薏苡仁酒

【组成】薏苡仁2 500g 米酒适量

【用法】将薏苡仁磨成粉,放入米酒中调匀,去渣备用。

【说明】每日3次,每次饮服2~3杯。

2.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方 白药酒

【组成】白茯苓、白术、天花粉、山药、芡实、牛膝、薏苡仁各15g,白豆蔻9g,白酒5 000mL。

【用法】将上药加工破碎成粗末,装入细纱布袋里扎紧口。然后将白酒倒入净坛内,再放入药袋,加盖密封,隔天摇动数下,经14日后开封,去掉药袋,静置澄明即可取饮。

【说明】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饮服15~20mL。

3.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杨梅酒

【组成】杨梅50枚 白酒500mL

【用法】杨梅浸入酒中盖严,浸3天即可。每次食杨梅1~2枚,饮酒10~15mL。

【说明】每日2次。

方2 黄连酒

【组成】黄连60g 白酒500mL

【用法】用酒煮黄连,煮取150mL。

【说明】以上药酒,分2次1日内服完。

4.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1 生姜芍药酒

【组成】生姜30g(捣碎) 炒白芍15g 白酒70mL

【用法】将上药用白酒70mL,煮沸1分钟,去渣后待用。

【说明】1次顿服。不善饮酒者,可用黄酒代之。

方2 半夏陈皮酒

【组成】半夏200g 葱白 生姜 陈皮各50g 白酒2L

【用法】将诸药切碎或捣碎成粗末,置于酒坛中,白酒浸泡7~10日后,启封,滤去药渣、澄清装瓶备用。

【说明】口服3次,每次10~15mL,温饮为佳。

方3 生姜酒

【组成】生姜汁10mL 啤酒200mL

【用法】将生姜汁注入啤酒中即成。

【说明】以上药酒,1次饮完。再服再制。

5.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 莲子山药山萸酒

【组成】莲子、山药(炒)、山萸肉各50g 白酒800mL

【用法】将莲子去皮、心,连同山药、山萸肉洗干净,装入酒坛内,再将酒倒入酒坛中,拌匀,盖上盖,封严,每隔2天搅拌1次,浸泡15天即成。

【说明】每日2次,每次饮服15~20mL。

方2 肉桂丁香酒

【组成】肉桂 公丁香 樟脑各40g 白酒1L

【用法】将3味中药研碎成末.装入白纱布袋,置于酒坛,加白酒,摇匀,密封,浸泡7~10日后启封,滤去药没,澄清装瓶。

【说明】每日服2次,每次饮用10mL,用温开水送服。

方3 益智仁酒

【组成】益智仁50g 白酒500mL

【用法】上药掏碎,放酒瓶内,封口浸3日,滤汁备用。【说明】每次10~20mL,每日2次,口服。

注意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浸润性或空洞性肺结核病、癫痫病、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某些皮肤病、对酒精过敏者,及妇女在妊娠期、哺乳期,正常行经期不宜饮用药酒。

2.服用下列药物不能同时饮用白酒和药酒:中枢神经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药;精神安定剂,如安定、利眠宁、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氯丙嗪、安乃近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降压药,如胍乙腚、肼苯达嗪等;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氯噻酮等;阿司匹林和磺胺类药物;胰岛素和硝酸甘油等。

3.儿童、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尚未健全,一般也不宜饮用白酒和药酒。

药 茶 疗 法

药茶,是指用茶叶或茶与中草药(单方或复方)配伍,或茶与具有养生疗效的食物为伍,制备而成;或用单味或多味中草药以煎、冲泡等饮茶形式以药代茶;或以茶和中草药研粉制成调敷剂或散剂作外用,以达到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的目的。药茶有行气解郁、温经散寒、祛湿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腹泻。

img75

制作

1.汤剂 汤剂是将茶叶或将茶叶与其他中草药或食物配伍,或用数味中草药,放入沙锅,加水煎汤,通常药渣可反复煎数遍,合并煎液,过滤入热水瓶,代茶频饮。或将所需原料放入茶杯或热水瓶,用沸水沏入,搅匀,盖好闷数分钟后,即可如茶饮服,可加入数次沸水至味淡为止。

2.丸剂 丸剂是将药茶方中诸味药料粉碎成细末,拌匀,以炼蜜或稀面糊或浓茶汁等,将之黏合成团块,再分成小块或丸粒,置通风处晾至微干,再晒干或低温烘干。使用时,按需要冲泡或煎煮后以代茶饮。

3.散剂 散剂是将茶叶或药茶方中诸药研制成末,直接冲服或调服。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藿香茶

【组成】用藿香10g 佩兰10g 白蔻仁5g 绿茶适量

【用法】三药共捣粗末,与绿茶一起放入保温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边饮边加开水。

【说明】每日1剂,不拘时饮用。

方2 双草茶

【组成】鲜车前草50g 鲜马鞭草30g 绿茶适量

【用法】将上述两药洗净捣烂,温开水冲泡饮用。

【说明】6小时内饮尽。

方3 黄芩茶

【组成】炒黄芩10g 鸡苏散15g(包) 红茶适量

【用法】将黄芩捣压成末,与鸡苏散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闷置15分钟后代茶饮用。

【说明】分2~3次饮尽。

方4 鸭舌草茶

【组成】鸭舌草适量

【用法】将鸭舌草洗净,晒干,每日取用15~25g(如为鲜品用30~60g)以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说明】连续饮服3~4日。

方5 马齿苋茶

【组成】马齿苋30~60g 绿茶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与绿茶一道先干蒸5分钟,捣烂取汁。然后加冷开水,再次捣烂取汁。将2次药汁合并,代茶随时饮用。

【说明】亦可用干品约20g,煎沸后去渣饮用。

方6 鱼腥草茶

【组成】鱼腥草30g 焦山楂15g

【用法】将上述两药切碎,放入暖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闷置15分钟,代茶随时饮用。

【说明】于6小时内饮尽,每日1~2剂。

2. 食滞肠胃型 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方1 内金茶

【组成】麦芽30g 鸡内金10g 粳米30g 茶叶5g

【用法】上药共放锅内,用小火焙黄,略捣碎后,放保温杯中,用沸水泡20分钟后即可当茶饮用,边饮边加开水。

【说明】每日1剂。

方2 萝卜叶茶

【组成】干萝卜叶20~30g 绿茶适量

【用法】将干萝卜叶切碎,与茶叶一道,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上盖,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

方3 山楂木香茶

【组成】炒山楂15g 木香10g 红茶15g

【用法】将前两味药切剁捣压成末,和红茶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加入食糖适量,闷置15分钟,随时饮用。

【说明】在1日内饮尽。

方4 陈皮生姜茶

【组成】陈茶叶10g 陈皮l0g 生姜7g

【用法】将陈皮切碎,与茶叶、生姜(切片)一向放入保温杯中,冲入适量沸水,代茶频频饮用。

【说明】每日1~2剂。

3.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白术山药茶

【组成】白术20g 山药20g 茯苓15g 乌梅10g 绿茶适量 红糖适量

【用法】上药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后去药渣,加入红糖溶化,倒入保温杯中当茶饮用。

【说明】每天1剂。

方2 扁豆茶

【组成】扁豆30g 红茶适量

【用法】将白扁豆脱皮,加适量水煮至豆烂汁浓,以豆汁冲泡茶叶,频频饮用。

【说明】在1日内饮尽。

方3 姜枣茶

【组成】生姜(炒)30g 红枣(炒焦)10g

【用法】将两药切剁捣压成末,混匀备用,每次用20g,放入保温杯中,冲人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

【说明】分3~4次代茶饮用,在1日内饮尽。

注意

1.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病情,慎重选用药茶方,用量要恰当。体质过差或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合理调整药茶方。

2.冲泡或煎煮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以10~15分钟为宜,需长时间煎煮的应从医嘱。

3.饮用药茶以温热为主。一般不隔夜用。禁忌煎好汤,隔数日服。

4.滋补保健茶和治疗慢性病的药茶,要经常饮用。

5.服有中药配伍的药茶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食物。

气 功 疗 法

气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功疗法是一种身随意运动的全身疗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的共同作用,来加强身体的正气,达到治疗疾病、强健的目的。对于腹泻,气功疗法可以舒肝理气、补肾填精、温通经脉,起到治疗作用。

img76

治疗

预备式。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约120°呈半马步状,上身勿前倾后仰,两臂自然下垂,腹部放松,自觉小腹部充实,回收下颌,头略有上顶之意,两肩有下坠之感,舌抵上腭(图8)。

img77

·图8

功法1 补肾止泻功

【动作】吸气时,两脚十趾随吸气逐渐用力抓地,上提脚心,两手随吸气握拳并逐渐用力握紧,用力撮提肛门。此时,全身随吸气握拳并逐渐紧张起来,吸至极点时,全身用力亦至极点。略一停顿,转为呼气。呼气之时,气缓缓呼出,随呼气,颈项、双手、肛门、两脚十趾及全身肌肉由上至下逐渐放松,呼尽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呼吸】采用缓慢绵长的深呼吸法,用鼻呼吸,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默默读数。

【意念】随吸气,以意想有气体由涌泉顺小腿及大腿内侧升至会阴,由此入于小腹之中,自感吸气时小腹内充满气体;随呼气,意想气由小腹出至会阴,顺大腿、小腿内侧下至涌泉而排出体外。

【说明】此功要求每做1次后,略加休息,也可站立放松一下,待呼吸平稳之后,再摆好姿势做下1次,用力逐渐增加。每日早晚各做36次,不必多做。早晨起床即做,对晨泻即“五更泻”疗效尤佳。

功法2 强脾益胃功

【动作】端坐,口眼微闭,正视前方,两掌心朝下按于膝上内侧,掌腿之间各放置生胡桃1枚,尽量靠近气海穴。

【呼吸】鼻吸气后,撮口呼气发“夫”字刚音,进而转韵为“五”字柔音。如此反复呼吸。

【意念】始终意守病变处或脐周围。

【功后】闭目,眼球左右旋转各3~5圈,尔后头颈轻摇3~5次,继之上下叩齿36次,舌尖在口腔内顺逆各转12圈,随之慢慢睁目。最后以肚脐为中心,两掌心抚腹揉摩,正反各转36圈。

注意

1. 本法无病者勿练。

2. 高血压、心脏病、疝气者勿练。

3. 病情好转之后逐渐减少用力,症状消失后,渐次停止练功。

4. 不要过分用力。

衣 着 疗 法

衣着疗法是指将药物作成适当剂型(如原药、散剂等),附带于人们的衣着(如衣、枕、被、榻、佩、巾、冠、带、垫等),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换言之,衣着疗法是以人们的衣着为药物载体,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益寿延年的一种方法。如果把药物附着于人体腹部的衣物上,就可以直接作用到人体的消化系统部位,起到明显的治疗腹泻的作用。

img78

制作

1.药被 是用中草药制成或是含有中草药的被子,让病者覆盖之,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2.药榻 就是让病人安卧于铺有中草药的床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3.香佩 是将芳香药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挂于胸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药气疗法。通常有用山奈、苍术、藁本、菖蒲、甘松、冰片等药装作香囊,佩带胸前。通过佩带香囊,长期嗅吸药物所散发出的芳香之气,而起到辟秽除浊的作用。

4.药衣 是将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做入衣服之中,让患者穿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

1.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1 暖腹衣

【组成】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 五味子、白芍各20g 乌药60g

【用法】上述各药烘干,共同研为细末,制成药衣。将药衣穿于身上,护住脐部及下腹部,日夜不去。

【说明】1~2个月换药1次。

方2 艾叶止泻垫

【组成】艾叶500g

【用法】将艾叶揉碎,用纱布包制成坐垫,令患者坐其上。

【说明】此法具有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但是需要每天坚持使用治疗6小时以上。

2.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健脾药带

【组成】木香、仙鹤草、桔梗、乌药、肉豆蔻(煨)、赤石脂、禹余粮、淫羊藿各15g 附子、降香、补骨脂、刺猬皮、五味子、石榴皮、巴戟天、吴茱萸各10g

【用法】上述各药烘干炒热,共同研为细末,制成药带。将药带缚于少腹部。

【说明】3~5日换药1次。

方2 祛湿健脾药垫

【组成】吴茱萸、干姜、五倍子、炒故纸、炙黄芪、荷叶、升麻、葱白各10g

【用法】上药一起捣成细末,再与葱白合捣。以纱布将药包裹,制成坐垫。将药坐垫置于肛门处,时时坐之。

【说明】1周换药1次。

3.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方 二皮散药带

【组成】青皮、陈皮、白芍各15g 防风、柴胡各18g 薏仁、白术、香附当归各30g 茯苓20g

【用法】上述各药烘干炒热,共同研为细末,制成药带 。

【说明】缚于少腹部,3~5日换药1次。

4.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 艾叶药垫

【组成】艾叶500g

【用法】将艾叶揉碎,以纱布包裹,制成坐垫。将药坐垫置于肛门处,时时坐之。

【说明】1周换药1次。

注意

1.根据不同的病情及病变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衣着疗法。

2.同—种衣着疗法亦应根据季节、病症性质选择不同种类的疗法。例如药冠法,冬季宜用棉帽,夏季宜用凉帽;寒证宜用棉帽,热证宜用薄布帽等。

3.衣着疗法一般使用于慢性疾病。因此急性疾病必须与内服药结合治疗。

4.衣着疗法起效缓慢而且持久,必须告诫病人要耐心坚持。一般每天至少要治疗6小时以上。

5.衣着疗法所选用药物多有挥发性成分,因此,宜置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以免因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疗效。

6.衣着疗法虽然应用范围广泛,没有禁忌证,但若出现药物过敏现象,应立即中止使用,过敏较严重者,尚需进行抗过敏治疗。

手 心 疗 法

手心疗法是颇具中医特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如丸、散、膏、糊等)敷于手心部位,或将药物煎汤熏洗手心,或采用手法(如针灸、推拿等)刺激手心,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换言之,手心疗法是以手心为作用部位,通过药物外敷、熏洗或手法刺激局部,以达到通经活络、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协调阴阳平衡、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从而防治腹泻。

img79

操作

1.手心贴敷法 是指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如散、膏等)外敷于手心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手心疗法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2.手心握药法 是指将药物放于手心握之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又称握药法。

3.熏洗手心法 是指用火烧药物熏烤手心或将药物煎汤熏蒸温洗手心以治疗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的外治方法。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 七粒膏

【组成】桃仁7粒 杏仁7粒 栀子仁7粒 糯米7粒

【用法】共为末,用面粉1茶杯和匀,用鸡蛋清调制成膏。将药膏贴于手心、足心。

【说明】以肢暖为度。

2.肾阳虚衰型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 附子肉桂膏

【组成】附子9g 肉桂9g

【用法】附子用盐水炒,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敷手心、足心。

【说明】以肢暖为度。

3.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 暖腹膏

【组成】白胡椒7粒 桃仁7粒 杏仁7粒 糯米7粒

【用法】以面粉1茶杯,共研细末和匀,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将药膏敷于手心、足心。

【说明】每日1次。

注意

1.手心疗法施治时可坐、可卧,一般不受体位限制,但对于体弱者可采用仰卧位。

2.用药时间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10~30分钟,或以手心微微汗出为度;慢性疾病一般3~7天换药1次。

3.治疗前应让患者用温水洗净双手,以增强疗效;治疗后也应让患者洗净双手。

4.掌心溃破者,一般不宜应用手心疗法。

5.皮肤对药物或胶布过敏者,如出现局部红赤、瘙痒、丘疹等表现,应暂停用药,外涂肤轻松软膏,待脱敏后再用。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包扎固定。

热 熨 疗 法

热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敷于人体的某一部位而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通过热熨方法,可以很快驱赶人体腹腔的寒邪,行气活血,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img80

治疗

1.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1 葱盐袋

【组成】葱白6根 食盐少许 酒糟1小杯

【用法】上药混合炒热,以白布包裹。将白布药包熨贴于脐部。

【说明】冷却后则再炒再敷,连敷数次。

方2 净土袋

【组成】净黄土500~1 000g

【用法】将净黄土分包入2个厚布包中,先将1包入锅内蒸至烫手,取出再蒸另1包。趁热以逆时针方向旋敷脐及脐下小腹处。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方3 生姜紫苏膏

【组成】生姜、紫苏、吴茱萸各60g

【用法】生姜捣烂,余药碾成末同炒,布包备用。用时以药包逆时针方向旋熨腹部。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方4 白芷干姜末

【组成】香白芷、干姜各5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入蜜适量,调成膏。先用酒洗脐部觉温暖,后将膏药摊皮纸或纱布上,贴脐,再用热水袋热敷20分钟。

【说明】每日1次。

2.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方 吴茱萸垫

【组成】 吴茱萸60g 食盐60g

【用法】先将吴茱萸研成粉末,然后与食盐拌匀,以布包包裹。将药包敷于小腹部天枢穴上,药包上用热水袋热熨。

【说明】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3.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1 食盐熨

【组成】食盐500~1 000g

【用法】将食盐入锅炒,待食盐炒热,以布包包裹。将药包以逆时针方向旋敷脐及脐下小腹处。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方2 苍术陈皮末

【组成】苍术、陈皮、甘草各20g 厚朴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为2包。将1包药包放在肋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另一包放枕边,嗅其气。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4.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1 黄连糊

【组成】黄连6g 木香9g 食醋少许

【用法】二药研末,用醋调成糊状。药糊填入脐部。再以热水袋熨法逆时针方向旋敷脐腹部。

【说明】每日 2次,每次1小时左右。

方2 蒜盐熨

【组成】蒜头l00g 粗盐250g

【用法】蒜捣烂,与盐同炒热,装入布包。逆时针方向旋熨脐和脐下小腹处约30分钟,再把药包放在脐部用热水袋保温半小时。

【说明】每日2次。

5.肾阳虚衰型 症见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 桂榴膏

【组成】肉桂6g 石榴皮9g 食醋适量 麝香虎骨膏1张

【用法】前两种药研末醋调,放在麝香虎骨膏中间。上药膏贴于脐部,再以热水袋熨约1小时后除去。

【说明】每日2次。

方2 葱桂膏

【组成】葱500g 肉桂30g

【用法】药共捣烂,炒热,装入布包。逆时针方向旋熨脐和脐下小腹处约30分钟,再放在脐部用热水袋保温1小时。

【说明】每日2次。

方3 食盐肉桂包

【组成】食盐500g 肉桂20g

【用法】肉桂捣碎,与食盐一同炒热,装入布包。熨脐及脐下小腹处,药温下降后加热水袋保温30分钟。

【说明】每日睡前1次。

注意

1.热熨疗法操作要使熨包的温度适宜,一方面要注意避免烫伤病人皮肤,开始施用时温度太高可用旋熨方法,即不停转动熨包使病人以能够忍耐而不烫伤皮肤为度;另一方面也要不使温度过低,可置备两个或数个药包轮流炒熨或蒸熨。

2.热熨疗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当,热慰时皮肤毛孔舒张,易感受风寒,故应在室温适当和避风处施用。

3.热熨疗法操作时患者的体位以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

4.热熨疗法操作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本疗法虽然属于一种非常安全的疗法,但对于一些高血压、严重心脏病患者仍要注意,要经常询问有无不适感,如有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5.热熨疗法治疗后的病人要注意避风保暖,不使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

6.热熨疗法应禁用于皮肤破损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以及一些急性炎症部位。

发 泡 疗 法

发泡疗法是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此又称天灸疗法和水灸疗法,是用一些能引起发泡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斑蝥等)捣碎敷在一定穴位上,使之发泡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燥湿、活血、通络、清热等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而且适合腹泻等胃肠疾病的治疗。

img81

操作

1.根据病情选择发泡药物。常用的发泡药物有大蒜、斑蝥、白芥子、巴豆、吴茱萸等,一般只要选择1种或2种即可。

2.根据病情选择发泡的穴位(或部位)。将发泡药物捣烂如泥,敷在选定的需要穴位(或部位)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3.敷发泡药物后停一段时间,一般4~10小时左右敷药处即可起小泡。起泡后揭去敷药,将水泡用消毒纱布包扎,预防感染。

4.发泡处的皮肤可自行愈合。待恢复后,可再次进行发泡疗法。

治疗

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 双仁灸

【组成】蓖麻仁1~2粒去壳 杏仁1粒

【用法】将蓖麻仁与杏仁一起捣成泥状,拌入少许朱砂粉。敷贴于眉心印堂穴处,外用小膏药固定,1~3日揭去,可见粟米样大小的水泡,不必挑破,任其自然吸收。

【说明】常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注意

1.应用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发泡药物及穴位的选择都要符合需要。

2.发泡药物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不要乱敷。敷到应发泡的部位后,要包扎固定好,不要使药物散落。

3.水泡可以挑破,也可以不挑破,但要注意清洁,要用消毒纱布包扎,预防感染。一旦感染,可外涂或外敷消炎药物。

4.1次发泡后,如仍需进行2次发泡,要待皮肤愈合恢复后才能进行。

热蛋滚疗法

热蛋滚疗法是用鸡蛋在患者身上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治病,不仅疗效好,而且感到舒适,没有痛苦,深受群众欢迎,所以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应用。热蛋滚疗法应用于腹部后,患者感觉腹部温热,寒气尽去,腹部气血通畅,能够缓解腹泻症状。

img82

操作

在瓦罐中加水750mL,放入鸡蛋2个,同时加入生姜(捣碎)30g,葱白15克,艾叶15g,共同煎煮1小时,鸡蛋外壳变成褐色,然后在此药液中保温备用。取煮制好的温热鸡蛋1个,趁热在患者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四肢、手足心依次反复滚动热熨。此蛋凉后放入药液中继续加热,马上换另一只在上述部位滚动。这样轮番使用,直至患者微汗出,停止操作,令患者覆被静卧即可。

治疗

肾阳虚衰型 症见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组成】鸡蛋2个 生姜、葱白、艾叶各适量

【用法】将鸡蛋与生姜、葱白、艾叶共入锅中加水煮制1个小时,然后将鸡蛋取出,趁热依次在患者腹部肚脐周围与腰背部脾俞、肾俞穴周围以顺时针滚动20圈。蛋冷即换另一只热蛋,两蛋交替使用,至患者局部微微出汗。

【说明】注意控制鸡蛋温度,不要烫伤患者。此法对腹泻属脾胃虚弱者也适用。

注意

1.皮肤溃疡及疮疡已溃烂化脓者,不宜用此法。

2.烧伤、烫伤不宜用热滚法治疗。

3.在使用热滚法时,应将鸡蛋表面擦拭干净,再放到患者身上操作。

兜 肚 疗 法

兜肚疗法是将一定处方的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民间疗法。兜肚疗法可使药力缓慢持久地作用于腹部,并通过穴位、经络逐渐渗透入里,从而发挥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等药理效应,达到愈病之目的。兜肚疗法直接作用于腹部,非常适合于腹泻等疾病的治疗。

制作

1.兜肚方药,可根据具体病症选用,一般常选用辛温芳香走窜之品。

2.每月换药1次,连兜数月。

治疗

1.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方 止泻肚兜

【组成】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 五味子、白芍各20g 乌药60g 布1米

【用法】将上药烘干,共为细末。将布根据患者腹围大小做成兜状,内铺一层棉花,将药粉均匀撒在棉花中间,用线密缝,防止药粉堆积或漏出,穿在身上,与腹部皮肤紧贴,护住脐部及下腹部。

【说明】肚兜应日夜不去,1~2个月换药1次,病愈为度。

2.肝气乘脾型 症见平素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腹泻。

【组成】柴胡5g 枳壳5g 白术5g 茯苓5g 布1米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炒热,将布根据患者腹围大小做成兜状,内铺一层棉花,将药粉均匀撒在棉花中间,用线密缝,防止药粉堆积或漏出,穿在身上,与腹部皮肤紧贴,护住脐部及下腹部。

【说明】肚兜应日夜不去,3~5天换药1次。

注意

1.夏季气温偏高,体表汗孔开泄,易于出汗,应注意勤换药物,防止腐蚀皮肤,诱发感染。

2.使用时应将肚兜与腹部皮肤紧贴,以便发挥药效。

矿 泉 疗 法

矿泉疗法是利用矿泉水的化学和物理综合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img84

用于医疗保健的温泉有如下几种。

1.单纯泉 水温在25℃以上,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固体成分含量在每升1 000mg以下。这种泉水主要靠热产生医疗作用,温水有镇痛和加快物质代谢的作用。

2.碳酸泉 一般是指矿泉中含游离二氧化碳每升在1 000mg以上,含固体成分每升不足1 000mg的地热水。此水无色、透明,而且味道爽口。水温低时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增强心脏功能有较好效果。作为饮水使用时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

3.碳酸土类泉 水中含二氧化碳和固体成分的总量在每升1 000mg以上。有消炎作用,还有兴奋神经、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通道性的作用。泉水也可作为饮料使用。

4.食盐泉 是指地热水中含食盐量每升在1 000mg以上的泉水。浴后温暖感很强。食盐刺激皮肤可使皮肤血管扩张,从而可增进体表血液循环,加速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食盐泉对神经痛、风湿病和妇女的冷感症也很有效。

5.硫酸矿泉 地热水中含硫酸盐每升在l 000mg以上.水有苦味。饮用硫酸钠泉水可刺激胃肠黏膜,使之增加蠕动,治疗便秘。但如长期饮用可诱发慢性肠炎。

操作

本法分为浴疗法、饮疗法、含漱疗法和喷雾吸入疗法等。

1.浴疗法 本法又分短浴法和长浴法两种。所谓短浴法,是在水温38℃~39℃下,1次入浴10~20分钟,或在水温42℃左右下,入浴几分钟即出浴,休息片刻,再入浴,反复2~3次。所谓长浴法,是在水温35℃~37℃的水中,1次入浴1~6小时或10小时以上。此外,还可分全身浸浴法、半身浸浴法、手浴法、足浴法等。

2.饮疗法 根据不同症证选饮合适的矿泉及饮量,每天1~2次。每天的饮量分小量(100~200mL)、中量(300~400mL)、大量(500~600mL)、极量(700~1 500mL)。一般先从小量开始。

治疗

1.湿热型 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方 单纯性温泉 食盐泉 硫酸盐泉 氡泉

【用法】①短浴法。将单纯性温泉、食盐泉、硫酸盐泉、氡泉等泉水加热至40℃左右,1次入浴20分钟。②用硫酸盐泉作饮泉疗法。1次饮入泉水100~200mL,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

【说明】饮泉疗法饮水1次不可过多,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寒湿型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怠,肢体沉重。

方 单纯性温泉 硫酸盐泉 重碳酸钠泉

【用法】短浴法。将单纯性温泉、硫酸盐泉、重碳酸钠泉等泉水加热至40℃左右,1次入浴10~20分钟。

注意

严重心脏病,心功过速,极度虚弱,急性炎症期,恶性肿瘤,结核活动期,严重急性消化道出血,重症高血压,慢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明显水肿,肝硬化合并腹水,妇人妊娠、月经期、子宫出血等疾病患者慎用此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