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朝地位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大诗人,关于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的争议。年轻时的他为底层民众发声,揭露社会的黑暗;中年以后却变得明哲保身,沉迷于酒色。 中国古代,男性一般都会在20岁左右成亲,而白居易却直到37岁才娶亲。按理说,白居易出身官僚世家,家境并不差,本人也很有才华,不可能找不到婚配对象。 事情的真相还得从白居易跨越半生的一段初恋说起。11岁时,白居易因避家乡战乱,随母举家迁往父亲的任职所在地——宿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在此期间,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名叫湘灵。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略懂音律,两人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他们逐渐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然而,白居易的母亲认为以湘灵的门第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前途也毫无帮助,极力反对。僵持之下,直到27岁离开符离时,白居易依然是单身,临别之时,他写下一首极为沉痛的诗。
37岁那年,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白居易被迫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一直未曾忘却湘灵。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一年,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尚未结婚。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为这段33年的苦恋划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白居易一生留给世人的有两大长篇杰作,一为《长恨歌》,二为《琵琶行》。虽然说《长恨歌》叙述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但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何尝不是白居易的心声,没有锥心刺骨的痛何以写得出如此感人肺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