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国人的救世主?

 大虫文踪 2017-07-13
默鸣社2017-07-08

写在最前:本来只是打算发Psycho-pass的三篇宗教科普文,没想到默鸣社几位作者读了之后都有了新想法和新思路(或许这就是默鸣社的意义之一吧)。因此我们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关于圆桌讨论,在上周蓝鹰阐述与他对于宗教中“全知全能”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之后,我将谈一谈关于中国人和宗教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果有读者在接受了这一个多月的“洗脑”之后也对宗教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欢迎投稿默鸣社分享你的观点。

宗教,

国人的救世主?

---宗教系列No.5

宗教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非常微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本土宗教的发展和传播并没有其他国家的宗教那么广泛和顺利,更没有等同于其国家实力的世界影响力。甚至在国内,本土宗教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大一统。反而是外国的舶来宗教,在古中国经历过繁荣和兴盛的时代。而在近代中国,由于缺乏传统根基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原因,宗教同样也没有占据百姓政治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地位。即使近年来西方宗教在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拥有了更多的信徒,但是其影响力远不能和西方国家以及印度等传统宗教大国相比。至少到目前为止,宗教在中国还是一个不够格上主桌吃饭的小朋友。

不过,近些年来,无论是网络还是民间,宣扬中国人需要宗教的呼声高涨。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因此带来的群众百姓的财富总量和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经济开飞机,道德爬楼梯”——许多人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赶上了无限商机甚至一夜暴富,但是因为自身道德水平的低下,利欲熏心,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做出各种见利忘义、“为钱两肋插刀”、不顾仁义道德之举。困扰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豆腐渣工程问题、甚至政府“老虎苍蝇”的贪污腐败问题,都是这种不良风气的具体体现。

而一部分人认为,除了有关部门对于这些问题的严格查处和监督管理,宗教才是挽救局面的根本利器。中国人只有接受了宗教的洗礼,充分发挥出宗教规范人们言行举止、崇尚向善向美的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净化国人的心灵,拯救国人的灵魂。对于这个结论,笔者持反对意见。也就是说,笔者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宗教的拯救。不过这并不是说笔者对于宗教本身持反对态度。宗教的功能意义有许多,如同之前Psycho-Pass在其文章中提到过的,宗教的目的可以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提高个人的修为或者是内心的平静。本文只是强调,国人不需要以规范言行举止、提高道德水平而盲目引入、推崇舶来宗教。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宗教的必要性并不存在。与西方许多以宗教行使“道德导师”职责的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因此不再需要宗教来填补所谓的(其实并不存在的)“道德真空”。追溯到中国的先秦哲学,无论是孔孟儒家学说,还是老庄道家学说,甚至是失传的墨家学说,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道德逻辑体系。即使这些不同的学说在修身治国的具体方法和方向上有着不小的分歧(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墨家的“兼爱”——无差别的爱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的亲疏有别的讲究阶级的爱),但是任意一套学说拿出来,都能够扮演一个“道德导师”,作为国人行事准则的指导。相比于舶来的宗教,这些先秦哲学有着浓厚悠久的群众基础大众认可度,更加贴近国人的思想生活,更容易触动人的内心,所以理论上说应该是更适合中国人的思想体系。

另外,由于本土的先秦哲学更强调自己的修养和反省而不是对神灵的崇拜,它在如今科学思想盛行的时代更容易被人们所接纳。现实的中国社会也证明了这点。无论是因为政府重视推广还是百姓自己有所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对于中国古文化、古哲学 (尤其是儒家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正有着一个上升的趋势:孔子学堂、私塾兴起、研究儒家的作品畅销。这证明了中国古哲学在现代的生命力合拍性,说明了它在这个时代能够很好地兼容并且有所作用。 因此,一个更有效的努力方向不应该是极力引进国外的宗教思想,而是拾起中国本土祖辈的哲学思想,以它为引导来提高国民素质水平。

其次,我对宗教能够幸存于中国社会并发挥作用持悲观态度。其原因有三。第一,在孔子之后很难出现令大众接受信服的神灵传说。即便在某些历史阶段孔子和儒家思想经历了不信任和压制,但是孔子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影响力持续至今,思想观点依然举足轻重。孔子对于神灵的态度观点比较鲜明,《论语·述二》中的这句恐怕大家都耳熟能详——“子不语怪、力、乱、神”。

研究儒家学派的学者对这句话有着多重理解,有些学者认为这代表了孔子是无神论者,不相信神仙鬼怪;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孔子相信有鬼神,但是不主张去追求、崇拜,而是要敬而远之。无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有一层意思是相同的,那就是孔子对于神灵是不感冒的。换句话说,孔子对于各种对于神灵的崇拜、依赖,都是嗤之以鼻的。这种态度对于国民思想施加了一种很大的影响,导致了有神宗教的艰难生存和发展。

第二,科学与宗教和谐兼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想让宗教生存并且发挥作用,它就必须要和科学能够很好地兼容。在科技时代的国际大背景、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转型等等的共同作用下,当今的中国社会是科学的鼎盛时代。无论是作为很多情况下平行于科学的另一套分析世界的理论,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的生存空间都被极大地压缩。即便是中国一些村庄村落老一辈信奉的原始小宗教,都经常被接受科学教育的年轻一代不断地质疑、驳斥。

的确,按照西方的经验,科学与宗教是可以和谐兼容的。毕竟,我们看到无数的伟大科学家同时都是虔诚的教徒。但是,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西方科学与宗教和谐兼容之前,宗教对于科学的迫害并不是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样,在当今时代,受害方和施暴者的位置也有可能互换。这个兼容的过程之所以漫长,是因为这是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需要几代人、几代家庭、几代社会的努力和付出。而对于当代中国,这种兼容文化信仰的转变甚至还没有明显的开始迹象,能够完成这样的转变更是遥遥无期。

第三,即使宗教幸运地生存并发展下来,它能够扭转乾坤的想法也不现实。国人必须要看清一个现实,宗教并不是能够治愈一切的灵丹妙药。如同传统哲学一样,宗教也是通过给人一个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信仰来试图形成一个内驱力来督促人们控制内心的恶与过度的欲望,从而追求真善美。倘若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自制力通过儒家学派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在耶稣、安拉的教导下就能够克制自己、弃恶扬善了呢?更何况,倘若没有把握住宗教中真善美的真谛与精髓,而是执着于教义中的字面意思和过时的糟粕部分,宗教甚至可能会带来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原教旨主义的萌芽。这在当今这个宗教战争频发、极端主义嚣张的时代是尤其危险的。虽然说宗教的推广与引进与其负面影响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慎重的思考。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宗教在中国的影响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深远的多。只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宗教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派别(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形式存在。更多的,它是以一种类似原始宗教“上天”、“老天爷”、“命运安排”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想。这造成了中国人一方面声称自己没有宗教,一方面又相信“抬头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这种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的宗教状态使得许多人对中国的宗教有所误解,鼓动人们大力引入宗教拯救中国。其实,当今中国这种独特的宗教形式,未必不是最好的形态。这种宗教形式可以很好地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兼容,容易被国人接纳。说到底,宗教是一种个人的信仰和选择,从来都不需要额外的推广与宣扬,顺其自然,遵从自然规律就好

作者:依旧纯粹

审阅:蓝鹰

编辑:依旧纯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