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江一农家飞出三博士

 lotus2189 2017-07-1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人物档案
  田贵平,1946年生,初中物理教师,曾荣获德阳市“优秀教师”称号,已退休。
  蒋映梅,1948年生,主要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田永秀,1970年生,1999年在四川大学完成博士学业,研究的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助理。
  田永春,1973年生,目前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田永鸿,1975年生,现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第30研究所从事通信业项目开发。

  田贵平,蒋映梅,是一对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夫妻。他俩住在中江县元兴乡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有屋有田,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他俩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但这个家一直其乐融融。

  夫妻俩的最大快乐,是三个孩子都完成了博士学业,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熟悉他俩的乡亲都搞不明白,他俩是怎么在简陋环境下,把三个孩子培养成才的?

  在殷实的爱中快乐成长

  2005年12月16日,一个天气特别寒冷的日子。记者走进这户农家,听田贵平细细述说往事。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这个极为普通的农民家庭陆续出生一女二男,笑声的背后,飘散着淡淡的隐忧。小山村经济条件、自然条件都很差,山高坡陡,而且缺乏耕作用水,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田贵平夫妇都是乐至县人。田贵平年少时父母双亡,只读了初中就辍学了,蒋映梅只读完小学,两人都以耕种为生。

  偏僻的农村普遍缺少师资。为满足当地孩子上学读书的需要,后来,田贵平所在的公社找到田贵平,让他担任代课教师。这样一来他就只能离开家住到学校里。

  五口之家,只有母亲一个真正的劳动力,劳作一年,收入不够糊口,分到的粮食仅够半年。而三个孩子正是成长时期,开销很大。借钱生活成了必然。好在父亲每月有工资,再加上每月分到的28斤口粮,才解了一家人的饥荒。

  大女儿田永秀深情地回忆说:“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心地善良,通情达理。记得村里有位老人从年轻时就守寡,把儿子抚养大,但这孩子并不孝顺,经常打骂年迈的母亲。我妈妈总是站出来替老人说话,平时还经常接济老人。”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这个家庭总是充满爱的氛围,田永秀和两个弟弟从小学会了自尊自律、体贴别人、帮助弱者。

  田永秀告诉记者,她小时候面条就是比较珍稀的食品了,所以她总是盼望快到星期六这天,盼望爸爸在这天回家,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吃一顿面条了。可是,如果爸爸不回来,即使妈妈要给他们煮碗面条吃,他们也不吃,因为总想着好东西要全家人一齐分享。

  艰辛是努力奋斗的源泉

  作为一个家庭主妇,蒋映梅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她有一句最朴实的话时常挂在嘴上:人穷志不短。

  由于田贵平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因此,田家三个孩子的日常教育都由蒋映梅承担了。蒋映梅平时性格很温和,但发起脾气来还真让孩子们惊慌失措。

  在田永秀不到4岁的时候,有一次跟邻居姐姐到生产队偷了一棒玉米,回家后让母亲看到了,母亲二话没说,把她痛打了一顿,边打边告诉她再不许到外面偷拿别人的东西。从那以后,田永秀牢牢记住母亲的话: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要堂堂正正做人,要诚实,坦荡,不能人穷志短。

  在蒋映梅的教子之道中,还有一个准则:绝对不许与同学打架。如果违规,不管什么原因,回家肯定受训。因此,田永秀姐弟三人和同学相处都很具包容之心,甚至委曲求全。

  蒋映梅常讲:爱孩子要爱在心里。所以,田永秀姐弟三个从小就没得到过父母的溺爱;田贵平和蒋映梅夫妇也不轻易表扬孩子们。但他们坚决反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当时山村里有不少人家一旦孩子办了错事就不给饭吃,他们总是帮助制止。同时,自家孩子不管犯了多大的错误,到吃饭的时候必须吃饭;当家长的不能伤孩子自尊心,更不能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由于家里劳力缺乏,蒋映梅总是督促孩子们出力帮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田永秀从小帮着母亲带弟弟,并因此推迟了上学。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还要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去,两个弟弟很懂事,他们悄悄地当旁听生。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田家有了更多的土地。蒋映梅要求三个孩子写完作业都要到农田里帮家里干活。老二田永春在割小麦的时候手被割伤了,蒋映梅心痛地让孩子收工回家。可是孩子深知家里的生活状况,更了解母亲劳动的艰辛,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每个孩子都咬牙坚持着,直到麦子全都割完,才跟随妈妈一同回家。

  童年经历的一切,让孩子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得到别人尊重,必须真诚善良。只有发愤读书掌握知识,才能对社会有用,只有不畏惧困难,勇于奋斗,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状况。用姐弟三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在这个贫穷之家找到了最富有的感觉;他们在这个温暖之家学会了互相爱护。

  而这位看似平常的母亲更明白身体力行对孩子们的影响,她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做事情的执著坚定,鲜明的爱憎情感,影响了孩子人生的每一阶段。这一切正是孩子们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

  付出就是最好的回报

  在蒋映梅的内心深处,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让三个孩子读书有出息,长大了对祖国对人民有用。

  田贵平是教初中的物理老师,他备课认真,方法得当,学生们普遍反映他的课讲得好。后来,学校又安排他到中江师范学校进修了两年,他的课讲得更好了。他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养家,他坚持着一个信念: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很差,如果每个孩子都懂得用读书来改变命运,告别农村的贫困生活,那么,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美好现实。

  基于这种信念,田贵平蒋映梅支持孩子读书成才的想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改变过。

  田永秀清楚地记得,在她即将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家里经济状况极为困难,她的舅舅建议她妈说,别让孩子读书了,去学缝纫吧,早点挣钱帮助家里补贴生活。而蒋映梅却不愿让孩子用牺牲理想和前途的代价来回报她,她坚持让女儿继续读书。

  紧接着,两个男孩子也相继中专毕业,同时,还找到了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觉得,安于现状不再求学,这一生也就不过如此!但经过反复思考,他们又相继决定辞职考研究生,田贵平夫妇毅然给予支持。

  这种选择,在当地引起了不小争议:他们太不安分了,本来就是世世代代的农民,读了书,好不容易有了铁饭碗,多少人想都不敢想,他们得到了还要轻易放弃,这多可惜啊!再说了,能不能考上研究生还难预料……

  田贵平夫妇一直支持孩子们的选择。他俩省吃俭用、口挪肚攒;三个孩子的努力再一次化作丰硕成果,实现考研的梦想。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如此容易就业的三个研究生,毕业后都没有出去工作,而是再一次相继选择了攻读博士学位:田永秀1999年在四川大学完成博士学业,研究的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田永春2004年在成都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学业,研究的是通信;田永鸿2005年在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业,研究的是数据处理。

  采访田永秀那天,这位漂亮女博士激动地说,我们三姐弟长时间同时上学,经济压力对父母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父母的爱心支撑,我们不可能全都拿到博士学位,顺利走到今天。

  第一名真正优秀才行

  从田贵平夫妇的讲述中,记者提炼出这个农村家庭的几个“第一次”:

  其一,姐弟三个上学前,父亲买了一些看图识字的书籍回家,母亲第一次教他们识字。这是当时山里人眼中的第一件稀罕事。其二,上小学时,父亲买回村里第一台收音机,这成了全家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其三,从小学到中学,姐弟三人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但父亲说:第一名要真正优秀才行,95分没有理由骄傲。其四,村里第一个带着弟弟上学的孩子,就是田永秀。田永秀喜欢思考,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勤学好问。她的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影响了她的两个弟弟……

  三个懂事的孩子迫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初中毕业后都放弃了大学目标,全都选择了读中专。田永秀读了中江师范学校,田永春、田永鸿分别选择了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都江堰市)和四川省技术监督学校(峨眉山市)。

  也许真的是天道酬勤,田永秀所在的中江师范学校居然获得了每年保送一个学生上大学的名额。经过严格考试,田永秀被保送到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这一机遇帮助田永秀圆了梦,也影响了弟弟们的人生。

  来之不易的一切,使田永秀再次确立新的目标:报考研究生。在姐姐准备考研的同时,两个弟弟分别从中专毕业,他们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并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岗位,再跟随姐姐考研。

  对于三姐弟来说,考研最大的拦路虎是外语。从那天起,三姐弟夜以继日同读英语,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补习了外语。艰苦奋斗的三姐弟用事实证明: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

  采访札记

  离开了这个普普通通的农家,我的心无法平静。

  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培养出三位博士,这是一个动人的奇迹。姐弟三人共同奋发向上,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且都有很好的处世原则:善于感恩,从不抱怨。

  今天不少农村孩子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或者觉得读书太苦,投入太多,或者觉得大学毕业也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读书无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田永秀的导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鲜于浩深有感触地说,这种“读书无用论”思潮,严重影响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甚至9年义务教育都难以保障,农村人口的素质提高难以保障。而没有知识,改变命运,报效国家都无从谈起。他甚至认为,眼下农民进城打工的门槛还是太低,以为只要有体力就可以挣钱生存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普及,单纯的体力劳动不再是生存的保障,没有专长就找不到用武之地———这是一种很明显的趋势。为此,他希望田永秀姐弟成长的经历,应为越来越多的农家孩子所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