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之风骨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7-14

原创

风骨一词,语出《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 姚兴覩之而醉心, 宋祖闻之而动色。” 中华文化中,风骨代表了炎黄子孙不卑不亢的骨气。

风骨用于形容人物,如《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

风骨用于书法品评,唐代张怀瓘的《书议》中说道,“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论草书说:“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

画论中谈风骨,始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在序中提出评画的六个标准,其一是“气韵生动”,其二是“骨法用笔”。前者重风韵,后者重在笔致的骨梗有力。

近日喜获一方湘西龙骨石,又名紫玲珑。此石观之既有瘦、透、漏之特征,又柔滑温润。石型挺拔有力,状似动物骨骼。洞空玲珑,上下贯穿,左右相连,无多余突兀尖锐,用手指弹击,可听到清脆的声音。于是起名为“中华风骨”。

石之风骨-随评湘西紫玲珑

紫玲珑通常尺寸不大,常见15-30公分,其玲珑之势,晶莹之温润,石形之文气,气息之古韵,尤适合文案茶桌上手盘玩。

石之风骨-随评湘西紫玲珑

石之风骨-随评湘西紫玲珑

石之风骨-随评湘西紫玲珑

石之风骨-随评湘西紫玲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