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7月15日 一年前,“馒头说” 诞生 1 一年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对“馒头说”这个公众号而言,我感觉就是一眨眼。 就在一年前的今天,我心血来潮,在自己一个很少使用的微信公号上,推送了一篇文章。 因为我自己网名叫“馒头大师”,那个公号,就叫“馒头说”。 那篇文章,是这样的: 传送门:《历史上的今天:奥特曼出生 杨贵妃自缢》 “馒头说”这个微信公众号,其实我很早就注册了。 当初注册的目的,是用来发一些随笔和感想,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更新着,直到2016年7月15日这一天,我想:要不拿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标签? 按照微信的规定,要拿“原创”标签,就要持续更新一段时间。 于是我想,写什么东西能让我有动力持续更新下去呢?想来想去,想到了“历史上的今天”这样一个题材。 选择这个题材,一是因为我从小就对历史很有兴趣,本科的专业也与历史有关。二是选择“历史上的今天”其实有点投机取巧,因为网上有很多“历史上的今天”的资料,历史上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我只需要挑几件感兴趣的评说一下就行,完全不会有公众号运营者最大的烦恼:每天找选题。 所以就有了那一天的第一篇推送。 在第一篇的推送末尾,我写了一句: “历史很有意思,但愿我能坚持。” 2 能坚持多久呢?那时候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第13 天,写完第13 篇推送的时候,我在后台得到了微信的通知: 我获得了“原创”标签。 按照原来的计划,应该休息了。但我却发现停不下来了——我有了一批每天会在固定时间等我更新的读者。 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每天都会在后台和我互动,给我留言,鼓励我继续更新下去。 我本职工作就是搞媒体的,对“读者”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传统纸媒的写作者,我其实离读者挺远的——十几年的记者生涯,我除了收到过几十封寄到报社的读者来信之外,并不知道看我文章的读者有多少,他们都是谁,他们对我的文章到底有什么想法。 但是,我通过“馒头说”,却真真切切感受到读者的反馈。 他们说,喜欢看我写的历史故事。 而我,喜欢他们喜欢看我写的历史故事。 3 因为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馒头说”的写作只能放到每天睡前。 而随着读者越来越多,我自己感觉责任也越来越重,大量细节的考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写作的内容,从本来每天点评五六个历史事件,到只精写一个故事;写作的时间,从最初的半小时,变为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直到现在每天睡前的三个小时(有时甚至需要更多),需要查证东西多的文章,一般要写到凌晨。 曾有媒体采访我: 你坚持把“馒头说”写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我想了想,其实真的没有其他原因,只有一个: 读者的认可和支持。 在微信后台,曾经的国民革命军将军的长孙媳妇,留言说谢谢我写了她长辈誓死抗日的故事;有航天工程师的家属,留言说谢谢我让大家知道航天人的不易和艰辛;有解放军战士给我留言,说他能理解军人在战场上为了国家的“誓死不降”,换他也会这样做; 还有更多的普通读者,他们其实就一句话,但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长知识了。” 我的很多读者,在参观我写到过的历史人物的博物馆、故居或经过以他名字命名的路牌时,都会拍照片发给我一起分享,这是我浏览后台的一大乐趣。 一些男性读者,甚至会每天准点来抢“沙发”,然后和我讨论关于男儿的热血和青春,理想与现实。 一些女性读者,说自己原来对历史不感兴趣,但现在可以和男友或老公一起探讨一个历史或国际政治问题,还说有时对方还要向她请教。 |
|
来自: alayavijnana > 《历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