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十二消息卦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369蓝田书院 2017-07-16

十二消息卦是古人用以代表自然界一年四季阴阳二气消长规律的涵摄符示。人体阴阳法于天地阴阳,人体的构成及生命活动是整个大自然阴阳的一部分,在生理、病理、养生、诊治等方面都受天地阴阳运行规律的直接影响。女子七七则冲任二脉衰,天癸竭,步入现代医学的围绝经期。其间所出现的月经紊乱、情志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潮热汗出等症状均与机体阴阳出现新的调整有关。


本文试图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从揭示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变化的十二消息卦的角度分析女性围绝经期机体阴阳变化以揭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期为临床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


虞翻十二消息卦

卦气说是一种视《易》之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系列为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阴阳二气之消息、物候节气时序之更替、万事万物之生化的涵摄符示的学说。虞翻在孟喜卦气说的基础上提出十二消息卦。《系辞上传》曰:“变通配四时。”虞翻注云:“变通趋时,谓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壮、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月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也[1]。”

十二消息卦,涵摄符示着年复一年12个月阴阳二气消长盈虚的常态基本情状。消息,即消退息长。具体而言,十二消息卦所涵摄符示的阴阳二气之消息,依夏历,所对应的月份与季节则如下:复仲冬十一月子;临季冬十二月丑;泰孟春正月寅;大壮仲春二月卯;夬季春三月辰;乾孟夏四月巳;姤仲夏五月午;遯季夏六月未;否孟秋七月申;观仲秋八月酉;剥季秋九月戌;坤孟冬十月亥。(见图1)

图1  十二消息卦所对应的月份与季节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因此,十二消息卦揭示的天地阴阳消长规律同样适用于人体生命变化规律。十二消息卦可以反映人类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的阴阳消长变化。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生命周期为七,即每7年有一次生长变化,而男子生命周期为八。按照此生命节律,兹将十二消息卦与人类生命节律对应如下。(见表1)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对于女子而言,七七四十九岁任脉开始虚弱了,太冲脉也衰微了。主宰生殖的“天癸”绝,以现代医学的观点,49岁对于女子来说就是围绝经期。


十二消息卦与女性围绝经期生理病理

围绝经期包括即将绝经前的时期(即出现接近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和绝经后的第1年。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最后1次月经和绝经后1[2]。绝经期前后,随着激素水平下降,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出现月经紊乱或绝经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3]

七七四十九岁对应于十二消息卦姤卦向遁卦转变的阶段。有句俗话,叫“人到中年日过午”,在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规律中,乾卦变为姤卦,再由姤卦向遁卦的转变反映重阳必阴,阳消阴长的发展趋势,对应人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阶段。十二消息卦以一年分配乾坤两卦,上半年为阳属乾,下半年为阴属坤。坤卦下生一阳,是为复卦,乾卦下生一阴,是为姤卦。每个卦有六个爻,以爻位配人身则人体的下焦当初、二爻;中焦当三、四爻,上焦当五、上爻。乾卦六爻全阳,在天地则象地面热气上浮之状,在女子则象六七之时,体内为生命提供原动力的阳气不断向上向外耗散,气机以升浮为主,沉降减弱,但是此时下焦二爻为阳爻,周易以阳为实,阴为虚,故下焦尚实,虽支出大于收入,但仍可勉强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女子七七之时,对应天风姤卦,初爻为阴,其上五爻为阳。初爻对应人体下焦,可见,七七之时,下焦始虚。姤卦初爻的阴爻乃是坤卦的初爻。坤卦初爻爻辞为:“履霜,坚冰至。”履霜冰,阴始凝也。表明此时下焦生虚寒。

其上五阳爻源于乾卦。《周易·说卦》:“乾为寒,为冰”。唐容川《医易详解》中言:“乾阳乃周天之空气,纯是轻清,并非火热……地本阴而含阳,天本阳而含阴冷也。且此冷际乃生发阳光之际,所以言天只可言阳气,阳光,不可言阳热。”此在上的5个阳爻既象人体阳气升浮于外,不得沉降,也反映了此时体内阴寒始生。如彭子益言:“在外烧热越大,则内之相火愈虚”,人体虚寒更甚。由姤卦之象可知此下焦之虚主要表现为阳虚。下焦主要藏肝肾,因此七七之时,女子主要的生理特点是肝肾阳虚。现代医学所言围绝经期综合征都是基于肝肾阳虚这一基础发展而来。


月经紊乱

围绝经期的本质是卵巢功能动态衰退的过程,此过程包括卵巢储备加速下降和生殖激素波动性变化,并表现为月经模式改变、生育能力下降、绝经症状逐渐出现、发生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性逐渐上升。月经模式变化这一临床现象最易发现,且客观,被认为是衡量卵巢功能衰退状态的主要依据[4]。

月经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1)月经期,在阳气的推动下,血海由满而溢,胞宫泄而不藏,血室开,经血下泄;(2)经后期,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胞宫藏而不泄,血室闭,阴血渐长;(3)经间期,是重阴必阳,阳气处于氤氲状态;(4)经前期,是阳长阴消的状态,重阴转阳后,阳长较快,阳气阴血皆充盛,为孕育胎儿或下次月经期作准备[5]。

由此可知,月经的产生除了阴血充盛外,还需阳气的推动。目前普遍认为,月经周期推动阴血的阳气为心肾阳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藏血”,二者是体阴用阳的关系,也是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体现。“主疏泄,调气机”是属阳的部分[6]。五行木生火,肝气疏泄之力足够强才能转化为心火,木曰曲直,又使肝气转化的心火刚中带柔,以“少火生气”的状态温煦机体,推动经血适时下泄。而肾气乃是肾阳蒸腾肾阴而生,肾为水脏,元阳封藏其中而为暖水,水暖则生木气,木气生发之力使元阳有节律地升出地面,蒸腾肾阴,以生肾气。女性围绝经期肝肾阳虚,阴寒内生,肾阳蒸腾气化之力不足,肝生发疏泄功能减弱,直接导致阳气推动经血之力匮乏;再加六七之时已出现的阳明经脉衰弱而导致的阴血亏虚,月经产生所需的物质与推动力均出现衰退,因此临床上出现月经紊乱。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

围绝经期心理表现主要为焦虑和抑郁状态,而且常常是两者共存,并易导致睡眠障碍[7]。先天八卦主气,后天八卦主运。乾南坤北,一交而变为坎离,所以后天功用全在水火。因此人体生理以既济卦表示心肾交济,也表示生理状态下人体阴阳气机规律。既济卦与泰卦取象相类,水在火上,火性炎上,水曰润下,阴阳既济;若将既济卦之六爻对应在人体三焦,则分别表示上、中、下三焦的两爻都是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同样也可象三焦气机阴阳互济以化生精气。

姤卦上五爻为阳爻,最下一爻为阴爻;下一卦的遁卦,上四爻为阳爻,下两爻为阴爻,两卦的卦象与否卦相类,阳爻在上,阴爻在下,象人体阴阳二气不能交济,出现痞塞,故见睡眠障碍。若以阳爻为实,阴爻为虚则姤卦对应于人体病理的上实下虚,虚为下焦肝肾阳虚,实为上焦心火上炎。阳虚则肾水寒,水寒则龙不降,相火不潜,浮越于外,与心火同气相求,扰动心神故出现焦虑症的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易怒,心烦不宁;水寒则水不涵木,木不荣则木气不升,导致肝气不舒,心情抑郁;抑或水寒木气失根,扰动内风,再合浮越之相火,煎熬真阴,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再以姤卦在下之爻象中医病机的本,在上之爻象标,则姤卦所示为本虚标实,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病机相吻合。

临床常见的围绝经期体重指数增加,体脂分布异常(主要集中在腰腹部),血脂水平升高都是由于机体内阴阳不能交济,中焦痞塞导致运化功能障碍,人体的代谢废物堆积在中焦(腰腹部)所致。而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以及绝经后高血压风险升高也与此相关。


潮热、汗出、汗后手足发冷

此皆营卫不和所致。营卫不和致汗出的机理为“荣者,人身中疏泄之气,疏泄故发热恶风。疏泄故汗出。卫气收敛,卫伤则卫的收敛作用减少,荣的疏泄作用加多,多则郁,郁则病也[8]。”营出中焦,卫出下焦。姤卦初爻的一阴象人体下焦肝肾阳虚,则人体卫气先虚,收敛作用减少,而营卫合于阴阳,卫阳营阴,卫气虚弱,则营气的作用相对增强,卫气又不能很好地制约营气,故出现营气偏亢,即所谓的疏泄作用加多,在卦象中表现为位置在上的,(相对于阴爻来说)在数量上占压倒性优势的阳爻。“气有余便是火”,因此机体内生郁火,这是一个因虚致实的病理过程。“阳加于阴为汗”,郁火蒸腾体内阴液的同时,卫气收敛作用又受伤,腠理毛孔不能有节律地开阖,故汗出。卫气受伤,温煦机体的功能下降,故汗出后手足发冷。潮热乃是由于郁火外越,此时往往伴随大量汗出,汗出后,火郁暂时舒解,故热得缓解,但是根本的病机并未得到解决,故一段时间后会再度重复发热汗出,汗出后手足发冷的情况。


结    语

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提出:“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人身之阴阳合于天地之阴阳,在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下,十二消息卦所揭示的天地自然阴阳消长规律同样可以用于阐述人身机体一生的阴阳消长变化。《内经》中女子七七之年对应的是现代医学围绝经期,在十二消息卦则为姤卦向遁卦过渡的阶段,此时机体阴阳关系转变为阳消阴长。本文结合女性围绝经期对应的十二消息卦的阴阳消长规律,推理出女性围绝经期生理阴阳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肾阳虚,若因虚致实可演变为阴虚阳亢、心肾不交、气机郁滞、营卫不和等多种以上实下虚为主要特征的证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培补肝肾,同时辅以滋阴潜阳,交通心肾,疏肝解郁或者调和营卫之法。





作者:汤煜媛,张玲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