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小时候没哭够

 开心华之里 2017-07-16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来源:一多亲子(ID:jiatingertongjiaoyu)


周末,多多在外边玩的时候不小心把裤子弄湿了,不想穿着湿的裤子又不舍得回家,就很纠结地哭了。旁边的大妈大爷很热情地过来哄:男子汉不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面对孩子的哭,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像大妈大爷一样:如何让孩子不哭。


但是这样粗暴地把情绪压制住,就让孩子错失了体验情绪的经验,消弱对情绪的感知能力而积压在体内的情绪也可能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打人、摔东西等更为激烈的行为。


情绪感知能力是情商的基础,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人让人感觉很舒服,说话总是能说到你心坎里。也有一些人没眼力劲,别人伤心难过,他还一个劲地说着自己开心的事。这其实就是情绪感知能力的差异。


那么面对孩子哭闹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在我们的心里要去接受这样的行为,只有我们接受了,我们才会有耐心去引导孩子。


在还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年龄,孩子面对生气、伤心、难过、嫉妒、不舍之类他们也分不清说不明的情绪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是哭,哭只是他们对心里感受的一种表达。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哭是对负面情绪的表达,但这不是”坏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1

让情绪宣泄出来


多多有好几次大哭中突然停下来自己拿纸擦了擦眼泪然后就好了。


一次是给他做了个楼梯床,但是爸爸在设计的时候没给他加直梯,而当消防员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消防员的床怎么能少了直梯呢?收到货的时候那个痛哭流涕,但是哭到高潮的时候他突然自己停了。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把心里的情绪宣泄出来以后就好了。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哭就本能地想去制止:这有什么好哭的,这有什么好怕的,你不哭一会给你买xx吃。成人主观的评判、批评和制止会让孩子觉得哭是不好的,而产生压制和回避的心理,也会削弱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感知。


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批评、制止,不要试图让他从情绪中转移出来。


下边这个小宝贝真是太可爱了,因为不愿意刷牙,一提刷牙就哭,结果哭了几声,情绪发泄完了就乖乖地去刷牙了。


哭吧,哭吧,哭出来舒服一点


2

认可接纳孩子的情绪

给情绪贴上标签


先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当孩子哭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第二个问题:

孩子想吃冰激凌,但是太晚了,孩子伤心地哭了,你会怎么做?


这是我参加一个活动的一个小测验


当不面对具体事情时,父母会想到很多很好的安慰情绪的方法:抱抱、安抚、拍拍背。


一当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大部分父母就都集中在事件本身:各种讲道理


这是我们经常进入的误区:把情绪和事件混为一谈,试图通过处理事情来安抚情绪。


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要解决的是情绪,要感同身受地去倾听,用安慰性的话语、不带任何批评地去回应听到的一切,帮助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


周末想带多多去其他小区的一个比较幽静的广场玩滑梯,结果路痴妈妈怎么也找不到,更郁闷的事这家伙去过一次,知道走的路不对劲,死活不肯再走了,也不肯回去,就是哭着要去玩滑梯。


我就搂着他:妈妈也觉得这条路不对,你想去以前我们路过的那个广场,人也不多,还有弯弯的滑梯,觉得可好玩了是吧,可是妈妈找不到路你就很难过是不是?妈妈问问爸爸看知道不知道。


后来打电话找爸爸帮忙,找邻居帮忙,也没找到。小家伙又闹了会儿脾气,我就这样搂着他陪着他。


不一会他自己说:那下次爸爸有空的时候叫爸爸一起来。


有妈妈可能要问,我共情了,可是孩子还哭怎么办?


我只能说我们大人真是太功利了,想想我们要是考试考不好,丢了心爱的东西,心情能一下子好起来吗?


共情是让孩子知道,在他感觉糟糕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关心,当他感觉乱成一团的时候有爸爸妈妈和你共度难关,在接纳和认可中他体验了自己的整个情绪,而父母安慰他的方式也会被他习得用来安慰别人。


3

  划清行为界线,

让情绪表达更有效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没有规则和要求的自由就是放纵。我们要指引孩子用更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情绪。


比如一个孩子希望拿回自己的玩具而打人,我们要让他明白自己的情绪没有问题,但是行为出了问题,同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好想玩自己的玩具是不是,你看哥哥没给你你有点生气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跟哥哥说:哥哥我想自己玩,你还给我好吗?但是你刚才打人了,这样不对,一会跟哥哥说对不起,然后跟哥哥说你自己也想玩。


还比如孩子看完一集动画片还想看一集,我们需要温柔而坚定。我们需要在他情绪没那么激烈的时候抱抱他,搂一搂,贴贴脸蛋,亲一亲,但是立场一定要坚定,约定好的一定要遵守,即使他一直哭。


如果中途妥协,那么之前都白哭了,而且孩子会把哭当成武器时不时地威胁你。



4

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情


当孩子的心情恢复平静了,需要对刚才的事情复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过程。


你可以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是什么让你伤心,生气,难过?


你也可以试探性地介入一些自己地想法,引导孩子找出这种感受产生的缘由。

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为什么那么难受,这样孩子就能在摸索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的模式。


平时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


多多是个急性子,经常事情刚刚说,就希望实现。比如刚刚说要喝奶,下一秒就着急,怎么还没来,我等不及了。


所以我经常扮演他的角色,他当妈妈,我假装着急:我要喝奶,怎么还没来,我等不及了。他自己就会哈哈大笑。


END -

* 作者简介:多妈,儿童发展心理学硕士,专注于积极乐观、心理韧性、艺术情商设计的相关课程已在中科院小学试点。公众号:一多亲子(jiatingertongjiaoyu),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