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走进上海器官移植实验室,看看器官排异问题如何解决?移植脏器如何处理可以不受损害

 日寒月暖 2017-07-16

作者 吴苡婷 首发于上海科技报

器官移植可称得上是医学界百年以来的大成之作,使得成千上万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除了手术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外,器官移植要获得成功并使患者和移植器官长期存活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如何取得更多合适的移植脏器,如何在运输中保全移植脏器的功能,如何降低患者的免疫排斥反应等。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的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正在努力逐步破解这些难题,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努力攻关,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医学手段和方法,使中山医院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存活率均居全国前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带你走进上海器官移植实验室,看看器官排异问题如何解决?移植脏器如何处理可以不受损害

患者术后不必大量服用防排异药物

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告诉记者,过去移植手术后解决器官排异反应的手段是大量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比如肾脏移植后,病人每天可能要服用二三十粒各种抗排异药,每个月的费用高达5000元-7000元;而且由于正常免疫力受到抑制,常常容易引发感染甚至是致命的感染,发生肿瘤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几十倍。这不仅给病患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患者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

带你走进上海器官移植实验室,看看器官排异问题如何解决?移植脏器如何处理可以不受损害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验室科研人员从常规验血、验尿、移植器官穿刺活检中寻觅答案。他们建立了齐全的动物实验平台,利用全球首台台式高速细胞分选仪、活细胞实时成像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反复试验,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排异反应发生的部分重要机理。

2009年,中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肾移植联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临床实践,就是在肾移植前提取供者正常血液中的干细胞,然后在移植后分批注入到受者体内,让受者的免疫系统逐步认识和适应外来的移植器官。目前已完成11例患者的治疗和观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良好,术后病人排异反应明显下降,多数每天只需要服用五六粒抗排异药,一年药物费用基本不超过2万元,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术后健康也有了保障。

更为可喜的是,为了能更快地检测到器官移植病人术后的免疫耐受情况,实验室还自主研发了一种快速诊断排异反应的试剂盒。病人只需验血,医生就能迅速知晓排异反应可能性并及时进行治疗。

有效保护移植脏器不受损害

器官移植中的另一大问题是,如何保护移植过程中脏器的功能。脏器从供者体内取出进行保存的过程中,会短时间缺血并造成某些功能损伤,植入到受者体内后影响移植效果。经过长期的摸索,朱同玉教授带领实验室科研人员研发出“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药物,可以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对各种移植脏器进行有效保护,尽可能保全其功能。该成果已申请专利,转化为临床药物后可以在移植前给供者服用,移植后给受者服用,有效地保护脏器功能。

带你走进上海器官移植实验室,看看器官排异问题如何解决?移植脏器如何处理可以不受损害

实验室的动物房内饲养了白鼠、兔子、狗、猪等各种实验动物,科研人员建立了各种动物器官移植模型,为基础理论研究切入临床实践提供了平台支持。在每次器官移植手术前,这里总是忙碌无比,大部分的检测和配型等工作要在这里完成。

实验室的工作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心脏、肝脏、肾脏移植的单位之一,中山医院的器官移植工作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91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8岁儿童肾移植;2002年成功完成了77岁高龄患者的肾移植;2000年,我国年龄最小的“换心”手术在这里获得成功。至今,肾移植团队已经完成的肾脏移植手术数超过千例,成功率达到90%以上;心脏移植团队已经完成了300多例心脏移植、8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达98%,还牵头制定了我国的心脏移植操作规范;医院肝外科已完成肝移植1000多例,其中包括国际首例母女俩同为受体的经典劈离式肝移植、亚洲第一例肝心联合移植等,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上海复旦标准”。目前,符合这个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5年存活率达到72%……垂死的孩童有了粉嫩的脸庞,年轻妈妈得到了浴火重生,挣扎在死亡线的老者舒展开了紧锁的眉头。

(本文写于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