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多而仁不足的萧何

 流星山寨图书馆 2017-07-17

智多而仁不足的萧何

枫桥不夜泊 2017-07-13 18:51

智多而仁不足的萧何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早年间便跟随刘邦一起征战四方。萧何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刘邦,为刘邦的霸业献谋献计,是刘邦最忠心的下属之一。

在刘邦还是秦泗水亭长时,萧何便与刘备相熟。初次相识,萧何便认定刘邦不是一个寻常人,而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两人年纪相仿,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之下,两人来往日益增多。当时正逢乱世,天下豪杰纷纷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暴政。两人有感于当时的天下之势,便联合众多有志之士在沛县起义。萧何看准时机,推荐刘邦为起义军队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慧眼识人,向刘邦推荐了军事才能杰出的韩信。而韩信也很给力,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等到楚汉战争之际,萧何镇守关中,帮刘邦稳定后方,筹集军队所需的粮草,为刘邦战胜项羽起了重要作用。

在西汉开国功臣中,萧何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国才能毋须多说,刘邦的评价可以说明一切:“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尤为重要的是,他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国才能是多么的出色,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其“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初期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而被大材小用,于是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帮助韩信功成名就以后,萧何却也因为韩信的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他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也是为了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于是就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错误毕竟是错误,也为后世人所不解。

智多而仁不足的萧何

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萧何亲眼见证了西汉这一全新王朝的建立。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土地,收敛钱财。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刘邦觉得萧何以后也不能威胁自己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最后,萧何成功的运用自己的智慧,消除了刘邦对他的疑心。

智多而仁不足的萧何

在汉高祖刘邦重病身亡后,其儿子刘盈成为继承者,萧何便又尽力辅佐汉惠帝。比起韩信、英布等人,他最后的结局已经好上太多了,最后,萧何病逝于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在其死后谥号“文终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