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真论坛】徐洁:观评品鉴 同侪共进 ——提升观评课质量摭谈(下)

 一粒谷 2017-07-17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学校打造特色和品牌;助力教师成长,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内容涵盖学校管理与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家庭教育等。 宗旨“本真至善,立己达人”。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基础教育

课程研究中心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接上】

三、观评课方法

提高观评课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讲究科学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充分准备。作为执教者应选好课,提前备好课。应尽量选择课题内容具有代表性,独立性,资料相对丰富,难度适宜的课,以有利于发挥。观评课教师课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利用课程标准、参考书、信息技术资源等对教学内容提前感知并了解学生等。参与者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决定着观评课活动效益的高低,因此,要合理调配观评课人员,人员构成最好有专业人事、学校领导、执教者、骨干教师、本教研组教师等。

使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利于观评课从模糊走向科学。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项目办拟定了《山东省远程研修观评课评价标准》,本标准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技术规范四个维度进行打分,每个学科据此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自己的评课标准。网络研修中的评课,一般要求评课者给出整体评价,用评价量表打出分数,最后得到这节课的量化结果。评课者不必拘泥于评课标准,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认识水平,从自我感受与体验的角度综合考量,再结合量表给出分数。

基于证据。评课者要重视课堂本身,评课的言语结论要基于课堂教学实际,每一个观点尽量说出相应例证,增强评课针对性、可信度与实用性。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捕捉课堂信息,认真思考。深入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观察课堂上学生、教师表现,注意搜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关注课堂教学细节,某一教学环节,老师、学生如何对话等作为评课依据。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课堂管理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如何等。以课堂上出现的真实案例为依据,紧扣课堂说事,不要脱离所听课过多地进行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语文学科尤其注重是否有“语文味”,不能上成思品课、历史课、班会课、美术课等。任何一节课都要基于证据评析,分析、比较、鉴别、把握,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力戒片面、独断。

主题评课。有的观评课内容繁杂,或从教学目标谈,或从教学活动说,或从教师的基本功说,而该解决的问题什么都没有解决。因此,提倡主题式听评课,反对听评课胡子眉毛一把抓。管理者应针对实际去寻找主题或方向,让观评课聚焦热点、难点,以有利于解决教师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观评课的责任不在于非要说出权威观点,而在于从大家的观点中梳理提炼出值得研讨的话题,共同研讨攻关。要想提炼出明确的评课主题,需要在讲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对重点、难点有所把握,然后,关注评课教师的注意点,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焦点问题,利用集体智慧解决这个问题。围绕主题不仅指围绕主题提出问题,更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注意话题的集中、系统和深入,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以便更好地体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争取“一评一得”,而不是“评无所获”。

多元视角。评课者可从多元视角思考问题,如,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课的效果,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看课的设计,站在自身角度,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上会怎样。观评课者不妨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与执教教师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借鉴。这样的研讨不仅对执教者有益,对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都有借鉴和启发作用。评课还要因人而异,对年轻老师,评课重点要放在基本思路是否清晰,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上,引导教师对讲课基本要求有所了解。对骨干老师,要注重教师的年龄和性格、素质、能力差异,在教师原有基础上,提出要求。总之,对新入职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教师、优秀名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创新思维。听评课中要融入新思想、新信息、新举措,评课者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课堂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谈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力求见解独特,评出特色。评课追求思维碰撞、头脑风暴,实现对话与互动的有效性,引发真正的交流、沟通、交锋,撞击出灵感的火花。观评课是集体讨论有哪些教学方式、方法、路径、技巧可供教师选择,以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聚集智慧评出更多教学可能性。观课更是品课,品出新意,品出滋味,品出水平。骨干教师应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特长,多提建设性意见。专业人事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克服教师以实际教学为主而形成的仅注重操作的思维模式,提高观评课专业水准。任教者要体现主体角色,不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是提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使观评课成果转化为理念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善。

成果推广。观评课活动中,大家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想法,对原教学设计解读和批判,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优化,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达成共识形成最终教学方案的成长过程。多轮反复观评课后,每一个环节的认识和设计都应有所深化。为了形成观评课成果,应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留存工作,特别是对观评课中精华的分析与研究,反复修改,作为教学、教研、科研宝贵资料。同样的课不同的人应根据各自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技能水平做个性化处理。应当重视执教者的主体地位和最终选择权。观评课后,执教者要博采众长,反观自问,消化吸收,甄别筛选,整合方案,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活动纪要,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优化方案。同时,参与者可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应进一步发挥集体研修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注重与“常规课”的合理融合,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