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肺隔离症的病理发生

 zskyteacher 2017-07-18

浅析肺隔离症的病理发生


1

主讲:王兆宇            整理:清茶

1

    今晚再来个肺隔离症续集:老本行,病理影像学的新应用,隔离症的病理发生探讨。俊豪和南大等老师的病例分享讨论,让我们收获不少。但也引出新的问题,与肺主干支气管的关系,肺内支气管囊肿的成因,体动脉回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搞清楚:肺隔离症,到底是个什么鬼!!最初是怎么引起的,然后又如何,再后来如何。

黄勇老师说,学会了穿刺,影像医生就多了一条腿走路。大家再跟着兆宇老师学会了病理,影像医生就变成四驱高马力汽车了,绝对有能力一骑绝尘!


是不是好东西,看过才知道!!

先讨论两大系统血管分隔问题


    肺隔离症的一个关键的点是体循环供血。在胎儿或婴儿期,肺基底段的血管,与体循环应该是相互交通的。那么这种血管交通,在正常人最终是闭锁了,那为什么会被闭锁呢?

    在胎儿期人体并无呼吸气体,不是一个特别的器官和组织,与腹腔脏器没什么两样。体循环与肺循环分离的机理是什么呢?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理解动脉导管的闭合来说明一下。动脉导管是关键!!

为什么它就闭合了呢?

    这个是大的血管系统分离,在左肺下叶基底段,还有小的联系支,这很关键了。出生时,动脉导管就差不多闭合了,对吧?是的,好像有少数人可以生后才闭合。原本相通的两个血管系统,后来分离了,我的观点是,二者间血流减少,就闭合了。如果主动脉的血流和肺动脉的血液流量互相是平衡的,那么他们之间的导管其实就不需要有血流,或者说这个血流是很少很少的。


王俊豪  山东莱阳二院影像:

    血流减少,另外还应该有一个压力均衡吧?如果有压力差,就会闭合困难。

血流很少的血管,最终肯定是要闭塞的。

    那么这种闭塞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没有血流的血管,它的内皮细胞就会退化,变成纤维状的低功能细胞,而且,在两侧的血液奔流条件下,就像两边都是一列火车在奔跑,那夹在中间的区域压力一定是负压(参考流体力学)。负压条件下,两边的组织是会增生的,最终填充这个负压区。这就使得动脉导管自然闭锁。然而有些人下肺基底段血流并不平衡,于是小的联系支就持久不闭合。这个是猜测!!

静脉回流,与正常肺一样?

    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周边区的分隔,估计是这么一回事。没有血流就会没有血管,正如不劳动就是个废物。一年不走路,两条腿就废了,一点肌肉都没有。心室间隔和心房间隔,以及静脉导管的闭合,应该都是这么回事。

    高等动物中四心腔的结构是有优势的,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分隔,使得全部的静脉血可以一次性换气。然而这个四心腔在胚胎期也只有两心腔,心室间和心房间是通的,那么为什么后来分隔了呢?这就是进化的奇妙之处,高等动物发育期的血管分隔可能更容易!

    动物的进化只能依靠基因,而基因都是在细胞核里。解剖学的进化必须依靠细胞与组织学的进化来达成。在体循环与肺循环分隔的进化中,血流的平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无血流管道的闭锁更容易达成。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1, 肺隔离症的体循环入肺血管,如果在平衡血流条件下(及肺组织内都是肺动脉供血,肺组织外都是体循环工序),会逐渐闭锁。但如果局部血流始终不平衡,就会造成持续的血流存在,这种血流在出生后反而加强,因为体循环压力远高于肺循环。

    这时,这个残留的血液通路就成了优势血流,随着生长发育,这支血管逐渐变粗,在其影响区域肺毛细血管网无法形成,使得肺动脉血流变少,因而局部肺动脉管径显著变细。

    本该形成肺毛细血管丰富的肺泡结构区域,被发育不良的细支气管丛取代。

    我们在病理组织学上也取得了一点依据,在隔离症组织内可见残存的肺动脉闭塞轮廓,见到的有血流的小动脉,通常是血管壁明显厚于肺动脉的体循环小动脉。这个地方,肺动脉不用则废,体循环越用越强。

 

                                     肺隔离症的病理图

肺泡结构都没了

                               肺隔离症的病理图

血管壁挺厚,是体循环的

                      肺隔离症的病理图

这一条像是肺动脉残留,有退化

                        肺隔离症的病理图

这个是扩张的支气管,因为肺泡长不起来,支气管就要填补空白

                    肺隔离症的病理图

杂乱增生的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都在

    在肺泡~毛细肺动、静脉网的发育过程中,是个动态过程!与王老师讲的血管供血相关!在肺成熟晚期,体循环不退,肺循环就不进!结果就支气管肺泡结构畸形发育。就是隔离症,多发生囊泡畸形结构的原因。仅肺泡发育,相应的肺动静脉网,没发育是的,没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泡长不起来。

      2, 关于肺隔离症的支气管畸形。考虑此畸形是次生的,首先在隔离症里,支气管的畸形比较弥漫,没有哪一条支气管与气管或主支气管直接相连,也就缺乏源头性的畸形。相比之下,体循环供血血管却是一个源头性的畸形,这一个畸形的存在,可以次生出许多组织病理改变。

    作为一个局部性的解剖畸形疾病,最初不会是弥漫的畸形,而是一个关键节点出了问题。例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这些关键节点的问题,又能次生出一系列的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在肺隔离症的支气管,找不到那样的关键节点,可以引起其远侧支气管弥漫性的增生以及囊状扩张。


    好发于基底段的原因,是不是“山高皇帝远”?

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与主动脉近或许也是原因

3, 体循环供血残留是一个独立的畸形与支气管畸形在发生上并无关联与协同。一是部位的不同(有一定距离),二是组织无必然相关性。

    我们在诊断疾病的时候一般都是一元论的,那么作为某种疾病病理解释的时候,我们也是用一元论的方法。如同破案一样,顺着一条主线索追溯,一通百通。

这个也符合体循环动脉,肌壁厚,能承受体循环血压,主动脉的血压是肺动脉的6

    如果是组织学的畸形,那么会发生类似的同性质组织一起发生病变。例如威廉-坎贝尔综合征,这种支气管软骨形成障碍,会有许多条第四至六级分支的支气管畸形。而解剖畸形的最初情形,则是一个解剖位点的一种解剖结构畸形。肺隔离症发生于一处,是解剖畸形,不是组织畸形。

4, 肺隔离症的发生发展过程推测。

    最初的畸形是体循环供血血管的持续存在,并与肺静脉形成回流关系。

    出生后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对病灶区周围肺毛细血管网的形成起到阻碍作用。动脉血压使得毛细血管静水压也升高,肺动脉在局部无法供血,造成肺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网无法形成,病灶区的肺毛细血管网就变成了杂乱的软组织血管网。

    没有相应的肺动脉相伴,支气管无法形成薄壁的肺泡结构,因为肺毛细血管网的缺失,使肺泡结构必需的血供结构缺失。(支气管与肺动脉一直相伴到肺泡壁!)从而只能形成杂乱的支气管网,形态上,有些明显扩张,有些迂曲,有些成了腺体样,只是最终把病变区填满了。

      5, 那么肺静脉呢?病灶局部的肺动脉供血基本消失,使得肺静脉回流血液也变得少许多,因为体循环单位体积组织的血流量只有肺循环区的不到1/5,所以局部的肺静脉也应该是明显变细的。

    肺静脉回流是可以的,因为静脉网只是收集回流血液,压力都一样低。

总结一下

    综上所述,肺隔离症的关键节点是体循环残留入肺血管的供血,而肺动静脉以及支气管的畸形是次生的。

时光,在物转星移中渐行渐远,春花一梦,流水无痕,经历太多薄凉的日子,夏,依旧带着温热的气息与你相遇。我们可以在一叶荷中感受夏的清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