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精读笔记
——第九卷·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之二
(峻岫)
提要:这一部分是《孔子家语·弟子解》第二部分。简要的介绍列为七十二贤人的孔子的弟子们。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来学习。 大孝子曾参,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孝经》出自他的手。他还有一部列入“四书五经”中的著作《大学》,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入世必考的书。 澹台灭明,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把孔子的思想传播到了南方,在南昌讲学,弟子三百多人。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南方就不是蛮荒之地,早已有了儒家思想观念的传播,并在此开花结果。江西文化昌盛,澹台灭明开先河。 公冶长是个天才人物,他能听懂鸟语,因此惹下了大祸,身陷囹圄。孔子看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以女妻之,成了他的女婿。公冶长继承岳丈的事业,一辈子教书育人,成绩斐然。 漆雕开跟随孔子编定《尚书》,孔子说,趁着年轻出去做官吧,漆雕开说,我不想做官,只想跟老师做学问。漆雕开是“漆氏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孔子的弟子中,父子两代,都是孔子学生的有:颜回父子,曾参父子,孟轲父子。父子两代人都做孔子的学生,可见孔子办教育深得民心,深受爱戴。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长的很丑的高柴;有生活穷困,却不爱钱的原宪;还有身为农民,愿意学习种田、种菜的樊须;有自己赶着五辆大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公良儒;也有孔子的“秘书”叔仲会;孔子的仆从颜刻。更多的人只留下一个名字。这些人都是孔子“升堂入室”的弟子。“升堂”是进了孔子的门,一步步往前走;“入室”,是接触到了真学问,有一定的造诣。所以才会把他们列入七十二贤人之列。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去世于公元前435年。鲁国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曾子是一个孝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因为他为人重孝道,“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淮南子》]为人乐道。曾子挨父亲打,而不逃走的故事,以及父亲死后曾子悲痛欲绝,七天不喝水,守孝三年等,都是关于曾子守孝道,国人皆耳熟能详的故事。所以孔子让他编纂《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齐国曾经聘请曾子为客卿,曾子因父母年老,不便外出做官,不能分忧为理由,加以拒绝。)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曾子的后母,对曾子没有恩情,而曾子对待后母犹如亲生母亲一样。他的妻子因为没有蒸熟饭,而被休掉。)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有人说曾子不该因为饭不熟而休妻。曾子说:把饭蒸熟是小事,但是我的话她不听,这就是大事。)遂出之,终身不取妻。(以后曾子再也没有娶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已,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他的儿子请他再找一个老伴。他对儿子曾元说:高宗武丁妇好死后,娶后妻,杀害了武丁之长子祖己。周宣王大臣尹吉甫,娶后妻,放逐了儿子伯奇。我上不能比高宗,中不能比尹吉甫,谁知道再娶妻,会弄出什么事来呢!后妻地确与家人很难相处,但不能一概归罪于后妻,要做具体分析。 曾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著述有《大学》、《孝经》。后世儒家尊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加封“郕侯”。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岁,鲁国人。)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因澹台灭明相貌丑陋,不被孔子看重。)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仕鲁为大夫也。(但是此人,公正无私,做事从不走捷径,不企图投机取巧,重承诺,讲信誉。官至鲁国大夫。澹台灭明南游吴地,跟他学习的三百多人。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载,澹台灭明曾在南昌讲学,去世后葬于南昌。宋代有人经过此地,看见过“鲁澹台子羽之墓”以及石碑。南昌进贤门,进贤县都因澹台灭明而得名。澹台灭明之墓还有山东武城,河南陈留两处。澹台灭明到底葬在哪里?不得而知。澹台灭明,列七十二贤人之一。) 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季臯、季子臯。齐国人,东周齐文公十八世孙。比孔子小三十岁。身材矮小,不满五尺,长的很难看。)为人笃孝而有法正,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高柴很守孝道,以尊老孝亲著称,“高子臯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甞见齿。君子以为难。”[《礼记·檀弓上》]拜在孔子门下,从不违反礼节。子路举荐他为费邑宰,为官清廉,按法规矩办事,不徇私舞弊,有仁爱之心。他还做过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 宓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宓不齐,宓姓,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孔子称赞他:“君子哉若人”。[《论语·公冶长》])仕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孔子大之。(后为单父宰,“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吕氏春秋·察贤》]有才智,仁爱百姓。孔子称赞他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宓子”。) 樊须,鲁人,字子迟,少孔子四十六岁,弱仕于季氏。(樊须,字子迟,亦称樊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曾问孔子种田、种菜之事,孔子说:“吾不如老农”,又“不如老圃。”二十多岁,仕于季氏。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益都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樊子。”) 有若,鲁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六岁。为人强识,好古道也。(有若,字子有,尊称“有子”。鲁国人“状似孔子”。勤奋好学,有说《论语》即有若的学生编辑而成。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平阴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有子”。 公西赤,鲁人,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闲宾主之仪。(公西赤,字子华。有外交才能。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原宪,宋人,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岁。清淨守节,贫而乐道,孔子为鲁司寇,原宪尝为孔子宰。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原宪,字子思,宋国,今河南省商丘人。出身贫寒,清静守节,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原宪作孔子家宰,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于卫国,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原宪为“原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原子”。) 公冶长,鲁人,字子长,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公冶长,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鲁国人,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据说公冶长懂鸟语,因此惹上官司,身陷囹圄。孔子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给他为妻。因此公冶长终生治学不仕禄,学习孔子,终身办教育。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追封为“高密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以“高密侯”从祀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改封“先贤公冶子”。) 南宫韬,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夸,孔子以兄子妻之。(南宫括,《孔子家语》为南宫韬,字子容。鲁国人。“孟僖子之子仲孙阅也,盖居南宫因姓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智慧,善处世。孔子称他为君子,心敬慎于言。是孔子的侄女婿。) 公析哀,齐人,字季沉,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公皙哀(公皙克),字季沉。齐国人。人品高贵。) 曾点,曾参父,字子皙。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平舞雩之下。(曾点,字晳。鲁国武城人,曾参的父亲。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前往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曾点、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大家谈论志向,曾点说:我喜欢去沂河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死后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轲之父孟孙激等人并祀于曲阜孔庙后的崇圣祠。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
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 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颜由,颜无繇,字季路,颜回的父亲。孔子最早的学生。颜回死后,颜路曾经要求卖掉孔子的车子厚葬儿子。孔子说,我是大夫,不能没有车子坐。何况我儿子死了,我也没有厚葬他。)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特好易,孔子传之志焉。(商瞿,商姓,名瞿,字子木。喜欢《易经》得孔子真传。) 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漆雕开,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鲁国人。以德行著称,随孔子学习《尚书》,是孔子的学生兼助手。孔子叫他去做官,他说:“吾斯之未能。”[《论语·公冶长》]漆雕开是“漆氏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公良儒,陈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车五乘从。(公良孺,妫姓,公良氏,名孺,字子正,一作子幼,又作公良儒、公襄儒。孔子周游列国,路过蒲地,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阻止孔子继续前进。公良孺带了五辆车,跟随孔子,他身材高大,挺身而出保护孔子。) 秦商,鲁人,字不慈,少孔子四岁。其父菫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力闻。(秦商的父亲董父,与孔子父亲叔梁纥,都是勇武有力。) 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僕,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梁参乘,使孔子为次乘,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颜高,字子骄,鲁国曹州陶人,颜异之父。孔子去卫国的时候,颜刻是仆人。他是卫国卫灵公和南子夫人,同车出游,叫孔子随后跟着的见证者。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琅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雷泽侯”,明嘉靖九年,改封为“先贤颜子”。) 司马黎耕,宋人,字子牛。牛为性躁,好言语,见兄桓魋行恶,牛常忧之。(司马黎耕,字子牛。宋桓公的后代。性格急躁。他的哥哥桓魋,又称向魋,掌控宋国兵权,深受宋景公宠爱。孔子在宋国就是被他赶走的。) 巫马期,陈人,字子期,少孔子三十。孔子将近行,命从者皆持盖,已而果雨。巫马期问曰:“旦无云,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问何以知之?”孔子曰:“昨暮月宿毕,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以此知之。”(巫马施,姓巫马,名施,字子期,亦称巫马期。鲁国人,一说陈国人。此人以勤奋著称,为单父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韩诗外传》]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鄫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东阿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巫马子”。) 梁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梁鳣 名鳣,字叔鱼,号子京,晋大夫益耳五世孙。齐国人。此人三十八岁无子,要休妻,商瞿说你着什么急吗?我就是四十多岁得的儿子。果然梁鳣四十二岁生儿子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汉追封梁鳣“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徃弔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琴牢,姓琴,名牢,字子开,一字子张,又称琴张。卫国人。孟子说:“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孟子·尽心下》]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南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顿丘侯”。政和六年,改封为“平阳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琴子”。) 冉儒,鲁人,字子鱼,少孔子五十岁。 颜辛,鲁人,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 伯虔,字楷,少孔子五十岁。(伯虔,鲁国人。勤奋好学,以儒行著称。) 公孙宠,卫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曹卹,少孔子五十岁。 陈亢,陈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陈亢,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齐大夫陈子车弟。曾做过单父宰。施德政于民,颇受好评。其兄死,反对家人殉葬。) 叔仲会,鲁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琁年相比,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叔仲会,鲁国人,一说晋人。是孔子的秘书。孟武伯见孔子身边这两个人这样年轻,说他们太小了,谁知道他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啊?孔子回答:习惯成自然。) 秦祖,字子南。 奚蒧,字子偕。 公祖兹,字子之。 廉洁,字子曹。 公西与,字子上。 宰父黑,字子黑。 公西减,字子尚。 穰驷赤,字子从。 冉季,字子产。 薛邦,字子从。 石处,字里之。 悬亶,字子象。 左郢,字子行。 狄黑,字哲之。 商泽,字子秀。 任不齐,字子选。 荣祈,字子祺。 颜哙,字子声。 原桃,字子籍。 公肩,字子仲。 秦非,字子之。 漆雕从,字子文。 燕级,字子思。 公夏守,字子乘。 勾井疆,字子疆。 步叔乘,字子车。 石子蜀,字子明。 邽选,字子饮。 施之常,字子常。 申绩,字子周。 乐欣,字子声。 颜之僕,字子叔。 孔弗,字子蔑。 漆雕侈,字子歛。 悬成,字子横。 颜相,字子襄。 夫子七十二人,弟子皆升堂入室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