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get一个HR实用小技巧 说到求和函数,你先想到的是什么? 如果你脱口而出的是“Sum函数”,那你就赶紧收藏这篇文章吧~ 嘿嘿 因为“Sumif函数”可是一个比“Sum”函数好用一百倍的求和函数哦!今天小薪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单条件求和 sumif函数的用法: 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
sumif函数的参数: 第一个参数:Range为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参数中可使用通配符(包括问号 (?) 和星号 (*))。问号匹配任意单个字符;星号匹配任意一串字符。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需在该字符前键入波形符 (~) 举个例子 面对一张销售人员的业绩表格时,假设我们现在需要统计“北京”地区的“销售总额”,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Sum if”函数。 具体语法: =SUMIF(B2:B9,E2,C2:C9) 这表示:在“B2:B9”区域内,寻找满足“E2”条件的单元格,将他们在“C2:C9”区域内的值相加求和。 绝对引用 在上述例子中,在求得“北京”地区的“销售总额”之后,如果需要再求得其他地区的“销售总额”,则可以使用“向下拖拽填充”的方式来实现。但是,此时我们的函数语法需要有所改变。 =SUMIF($B$2:$B$9,E2,$C$2:$C$9) 此时的“条件区域”和“实际求和区域”均为绝对引用,这可以保证在我们向下拖拽的时候,区域范围不会变动。 快捷键填充 如果我们的条件区域或者实际求和区域有很多很多行,那么向下拖拉选取的方式就太过麻烦啦。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快捷来一次性选取! 快捷键:ctrl+shift+↓ 隔列求和 如果统计表格是如下的样式,即需要统计的数量是隔列分布的,那么此时我们想要求和的话,“sum函数”就傻眼啦,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sumif函数”来实现! 具体语法: =SUMIF(A$2:F$2,G$2,A3)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Sum if函数”的几种用法啦,希望大家能通过这几个小技巧,更快速地体会到“Sum if 函数”的妙处,在日常工作中能充分利用起来~ -END- |
|
来自: 昵称16619343 > 《办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