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原则: 一肯二否三质疑:接受论点,质疑论证,怀疑结论。行文结构: 漏洞+逻辑错误(或然词)+分析(解释逻辑错误的原因—为什么) 可用标题: 1、存在逻辑缺陷的论证 2、(一份)缺乏说服力的论证 3、(一份)值得商榷的论证 4、一份值得商榷的改革方案一份值得商榷的调查报告 5、不当的论证,偏颇的结论 开篇点题:点明论据和结论,指出论证有缺陷。 1、上述材料通过A这一事件,得出/推出B结论,这一论证经不起推敲,存在以下问题。 2、上述材料,其论证存在诸多逻辑漏洞,使结论不必然成立,分析如下。 3、上述材料通过---------的前提得出A,B等一系列结论,其论证过程存在诸多漏洞,值得商榷,分析如下: 4、上述材料通过---------的前提得出--------结论,论证过程不够严密,使得结论不一定必然成立,分析如下: 5、上述材料通过---------的前提得出--------结论,论证过程不够严密,经不起推敲,分析如下: 6、上述材料通过(A)一系列论证试图证明(得出/推出)结论B,该论证存在逻辑缺陷(其论证过程存在一此逻辑问题),使结论不一定必然成立,分析如下(具体有以下几点)。 质疑结论:论据不充分,论证不严密,结论不可信。 总之(综上所述),上文论证逻辑缺陷较多,是一篇值得商榷的文章。 综上所述(总之),上述论证由于论据不充分,论证不严密,因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不信为信/值得商榷)。 综上所述,上述论证由于论据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密,因而所得的结论不足为信,是一个缺乏说服力的论证。 本论框架:一起、二引、三点、四析、五收、六射 1、完整写法:首先,根据A1推出J,是不严密的。因为XXX,所以,很可能非J。 2、省略射门:其次(其二),通过A2推出J,是有漏洞的。因为XXX。3、合并引点:再次(其三),仅凭A3未必能推出J。因为XXX。 4、省略引点:最后,因为XXX,所以,很可能非J。 谬误总结及行文写法 推理不当: 文中指明因为A,所以B,这类推理是不恰当的。....是....,而...是...,文中颠倒黑白,因果不分的论证过程,是不准确的。 类比不当(机械类比): 写法一:材料将A与B类比(得出结论),实属类比不当,A是XXX,B是XXX,二者性质(属性/特点/环境/情况)不同,范畴各异,不具/缺乏可比性,故此种轻率类比得出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写法二:材料将A与B类比,实属类比不当,B具有的XX特征,A不具有(A是XX,而B情况要复杂的多),所以AB不能进行类比,完全不具可比性。 写法三:论述者由A推出B,实属类比不当,因为XXX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二者虽存在某种共性,但也必然有本质区别和界限,具体差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不具可比性,所以该论证过程有失严谨。 【例】一个是准备入行的公司要推出自已的品牌(A),一个是业内领先的公司推出新品种的做法(B),两者性质不同,完全不具可以性,因此,无法证明开展短期促销这种做法能使A赢得客户。 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楚(偷换概念:一个概念两个意思,概念混淆:两个概念一个意思): 上述材料中的A与B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代表XX,而后者代表着XX,二者不是同一含义。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得出上述结论,论述者的论证显然是不足信的。(概念混淆) 【例】中国人具有勤劳勇敢的传统,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企业也一定能靠勤劳勇敢在国际竟争中占据重要位置。 存在它因: 写法一:该论证指出A是B的唯一(主要)原因,其推理不严密。因为B的产生存在它因,除了A之外,产生B的原因还有C、D等,这些原因及A都可能是(主要)原因,因些不能说A是B的唯一(主要)原因(想证明A是主要原因需要更多证据)。 写法二:作者认为只要A就B,其推理过程论据并不充分,存在其它更为重要的因素。A只是B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要想B,可能还需要很多其它因素。 写法三:文中引出A,企图说明B,显然忽略了之所以B,是另有他因的。之所以B,是因为C,而绝非因为A。 写法四:该论述只指出多个原因中的其中一个事件主因。A之外,可能有其它原因,例如C,但佗们和A一样,不一定是主因。 强拉因果: 写法一:论述者通过A这个前提,得出B结论,该论证看似有道理,其实两者并不相干,存在强拉因果的错误,因为XXX,所以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提供更为合理的因果关系。 写法二:材料由A得出B,太过牵强,存在强拉因果的错误,A和B是没有任何逻辑练习的两个事物,文章生拉硬拽将二者扯在一起,是不妥当的,强行通过A得出B,这样的论证是不成立的。 写法三:材料由A推出B,这一论证犯了强拉因果的错误。国为A和B没有必然联系,论述中将两个事件以某种方式联结,暗示其相关关系,是牵强附会的,论证者要加强论证,还需要提供更为合理的理由来支持。 写法四:把B出现的原因简单的归之为A,有(强拉因果)的嫌疑,因为C....,因此,原因很可能是C而非A。 绝对百分比: 论述者由A推出B,该论证有绝对百分比问题。百分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忽略基数的百分比之间的比较毫无意义(价值),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无法说明A的实际情况。因此,无法从论述者的数据中得到B的结论。 平均数陷阱: 上文通过A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B结论,该论证过程有待研究。因为平均数只说明样本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平均数的高低可以通过差异和数量的混合来实现,不能代表一个整体的水平,也不代表每个样本的具体情况,可能XXX恰恰就在平均水平之下,因此,该数据对结论的支持力度有限。 例:某校称去年MBA毕业生平均年薪达到20万,和入学前相比,增长幅度90%。因此选择该校MBA物超所值。这段材料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平均数陷阱,平均年薪达20万并不能说明大家实际的薪资水平,比如有一个是一千万元,则其它人可能低的可怜。至于比入学前增长幅度达90%,则是一个百分比谬误,由于我们不知道他们入学前的工资水平怎么样,如果只是每月2000元,那毕业时的3800元工资对许多人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得不出选择该较MBA物超所值的结论。 以偏盖全: 写法一:材料由A推出B,其论证有以偏盖全之嫌。A只是B总集合中的一例,A不代表整个B的现状,将其作为样本不适合,上述论证是片面的。 写法二:文中由A而得出B,其论证有有以偏盖全之嫌。A只是总集合中的一部分,不足以代表整个B的现状。将料将一个特殊性/片面的结论推广到一般/全体情况,是不恰当的。 写法三:材料由A推出B,其论证有以偏盖全之嫌。A是个体,而B是整体,个体间存在差异性,用差异性代表普遍性不准确,也不全面,因此,由A而得出B结论的论证是片面的。 写法四:根据A1,就断然推出A2或J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因为XXX,所以很可能非A2或非J。 以偏盖全三个方面: 有时单凭一两件个别的事件来给整个体制下结论,以偏概全,是不准确的。 有时是由于论证成立的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该论证的成立。 有时是由于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不够准确(如下例)
【例】琼斯大学的泰勒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法,即让学生接受十周强化培训,然后送到国外,和国外家庭成员一起住十周时间。泰勒教授指出,该教学法的优越性已为最近一次研究结果所证实。该次研究分别对另外25所大学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琼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参加该教学法10周一20周后,口语的流利程度超过了这些学校90%的毕业班学生。 这个论述把“口语的流利程度”作为新外语教学法的全部优越性的例证,这是过于片面的论断。从概念上看,其错误在于对“优越性”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如果只是“口语的流利程度”突出,就应在“优越性”前加上限定词语“在口语方面”,使例证与结论一致起来。 主观臆断:判断不准确,结论太主观/武断/绝对 文中提到XXX,这样的论述未免太过绝对(太武断、太主观了),XXX只是XXX(因为B是由多方面因素促进的,单单依靠A无法做到),这种过强的主观性判断,难以让人接受(是不能作为论述实事的依据的)。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写法一:文中提及XXX,出现了典型的非此即彼的问题,XXX是基础,而XXX是XXX的动力,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不矛盾,因此,不能说XXX和XXX是XXX的,这样的论述不足信。 写法二:材料中往往在否定一个结论后,马上选择这个结论的反面,其实是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XXX面临的选择往往不是矛盾的,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可以两者兼顾,做出最优化选择(或者指出具体的其他选择)。 顾此失彼:从逻辑上看主要是在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存在不清楚、不准确和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文中只顾A,便B,却忽略了C也同样重要,至于...的事宜,也并未在论述中详细阐明,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逻辑错误,因而这样的论述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例】10公司收益的减少和生产的延误碰巧同时出现,而这些延误又主要是受到采购金属原料的影响。另外要考虑的是负责原材料采购的部门经理,虽然具有深厚的一般性商业背景和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但对金属的性能所知甚少。因此应该将采购部经理调到销售部,而从研究部门调任一名专业人员,担任采购部经理。. 从研究部门调来的专业人员,对金属的性能一定会知之不少,可是他是否“具有深厚的一般性商业背景和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呢?论者没有说清这一点,因此这个论断存在着顾此失彼的毛病。 以量取胜: 文中因为A数量庞大,便草率得出B结论,过分重视数量,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要知道...,更何况,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这样的论述,是不足为信的。单纯数字观点的思维偏颇,只考虑事物的数量,而忽视事物的质量/本质是不妥当的。 忽略变化: 写法一:文中由A得出B,这一论述忽略了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在...过程中,环镜、价值等诸多因素都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该论证有待商榷。 写法二:文中由A得出B,显然是忽略变化,因为A变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不代表现在(未来)...,因此,如此论证令人无法信服。 写法三:单凭A就贸然推出B,显然是忽略变化,因为...,因此,很可能非B。 【例】材料经常会给出某种不含变化的一个错误,比如,从今天的发展速度就能推出几年后会如何如何,或者从过去的经验不加变化就应用于未来。这都是犯了忽略变化的逻辑错误。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也会变化,还有竞争对手的实力等等。 不当假设: 上述材料由A推出B,显然是不当的假设XXX,然而XXX(反面情况),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 自相矛盾: 指出其矛盾之处,如前面说某书通过故事让自已领悟,后面又说对故事做出了揭示和阐述。 迷信权威:借用专家的话来表明某个事情正确,通常有两个方面错误: 一、这个人是否是这方面的专家,比如材料会将经济专家预测企业经营管理这样偷换专家概念的错误。 二、即使这个人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是一家之言,只能作为参考。 写法一:文中通过引入专家之言,得出B结论,但XXX是XXX领域的专家,而文中论述的却是YYY方面的问题。XXX和YYY的范畴是有明显界定的,因此混为一谈的论证不足为信。 写法二:文中通过引入专家之言,得出B结论,过分迷信权威。XXX的论述只是一家之言,应该综合多家之见解,客观得出结论,因此,仅凭一家之言特出结论是没有力度的。 ************************************************************************************************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逻辑谬误: 概念不明确:模棱两可、自相矛盾、混淆概念、偷换概念、集合非集合概念——指出差异 判断不准确:指出其片面、绝对、极端、主观臆断之处 推理不严密:指出其推理不当、存在漏洞或推不出 逻辑方法: 归纳谬误:以偏盖全——列举反例 类比谬误:类比不当,机械类比——指出两者差异所在 因果谬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另有它因 演绎谬误:充分必要条件推理错误(P且非Q或者非P且Q),二难推理(自相矛盾) 统计谬误:不当假设、忽略变化(过去难以代表未来)平均什陷阱、绝对百分比 ************************************************************************************************** 案例:06考题 在全球9家航空公司的140份订单,得到确认后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05年10月6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A350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由此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经不起推敲的论证 本报道通过中国参与空客公司的飞机研发生产项目这一事件,得出中国在该领域的能力已经得到国际认可,并且参与此合作是双赢的结论。这一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文中提到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由此认为空客公司每销售100架该飞机,就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一推断显然是不合理的.“5%”的设计制造工作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给出,它是指样机设计制造工程的5%,还是以后所有此类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呢?如是前者,就显然得不出后面每销售100 架,就有5架由中国制造的结论。 其二,文中认为此事表明了中国的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已系统提升。这样的结论也是较武断的。中国参与5%的工作,这还无法证明我国的能力已得到“系统”的提升。局部的工作离系统能力的提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 其三,文中还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航空设计与制造领域已占一席之地。这里显然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民用飞机的制造设计与航空器的设计制造是不同的概念,航空器的范畴远远大于民用飞机。 另外,文中还提出由此事可以看出,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是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种推断也是有失偏颇的。国际合作未必就会双赢,关键还看我们在其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国际合作也不一定能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我们在其中承担的是很低端的工作,据达不到这样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文不能为它的论点提供足够的论据,也缺乏严密的论证过程。它的论证过程是经不起推敲的。 ************************************************************************************************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经典套路 A类:毫无合理性的,一味批驳的 题目:一篇缺乏说服力的论证 开头:写两句话 1、该材料通过一系列数据、推理等方法得出“XXX”这一结论, (或者:该材料通过一系列数据、推理等方法得出“XXX”、“XXX”等一系列结论), 2、其论证实在缺乏说服力,分析如下: 中间:四段为宜(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结尾:写三句话 1、综上所述,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2、其结论不足为信, 3、该论证也是严重缺乏说服力的。 B类:还有一定合理性的,委婉批驳的 题目:有待完善的论证 开头:写三句话 1、该材料通过举例、类比、说理等一系列手段试图论证“XXX”这一观点, (或者:该材料通过举例、类比、说理等一系列手段试图论证如何XXX), 2、从总体上讲该论证有一定道理,的确“XXX”。 3、但是本题题干的论证中也存在一些漏洞: 中间:四段为宜(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结尾:写三句话 1、综上所述,该论证虽有一定道理, 2、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如论据不足,推理过程不严谨等, 3、是一份有待完善的论证。 中间写法:一般四段为宜,建议每段采用总分总的写法,现提供每段首末句。 首句:上述材料中,作者混淆了“¥¥”和“%%”的概念。(或者:概念不清;概念被偷换;概念前后不一致) 末句:题干前面论述的是¥¥,而后面得出的结论是“%%”,显然,“¥¥”和“%%”不是同一概念。 首句:作者仅以XX一个案例推出一个普遍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末句:以XX这一个案例得出“XX”的结论未免牵强。 首句:该论证将¥¥和%%作比较来说明问题,实属类比不当。 末句:故此种类比很难令人信服。 首句:该文中“XXX”这一论断有待商榷(有失偏颇)。 末句:XXX也有可能XXX,太绝对化(武断)。
***************************************************************************************** 【另附】材料作文行文原则及结构: 1、段段不离材料 2、每段结构:论点+材料+议论分析+例子+例子分析+议论 3、16年作文预测:创业创新、道德品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