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春生教授山水画作品欣赏

 昵称37023987 2017-07-21
    著名山水画家苏春生教授乃当代大儒苏渊雷翁的大公子,青箱家学,渊源有自。且为人儒雅,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记得数年前,我曾与苏氏父子同客山明水秀、烟雨迷蒙的桐庐,钓台春晓,富春帆影,使苏翁诗兴大发,春生兄泼墨山水,其父即兴题字,诗画相彰。苏翁还乘兴赠每人嵌名联一对,苏门之浓郁的人文风尚,使人倍感温馨,味之无极。
    而今我与春生成了邻居,同住虹桥的一处公寓。朝夕时常相遇,闲谈片刻甚欢。春生亦热情相邀我到其画室品茗小聚、披阅丹青。前不久,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看到八集专题片《苏春生画黄山》,倍觉亲切,颇有启悟。在一个秋阳明丽的下午,我叩响了春生画室的大门。
    一进入春生的画室,黄山雄伟壮丽的景色扑面而来:险峰峻岩,奇松怪石,云海烟波,飞瀑幽泉,全都被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凝聚于素宣金笺。莲花峰的亭亭玉立,天都峰的跌宕突兀,光明顶的无限风光等,都被简约概括、生动传神地绘入尺幅之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春生毕业于西子湖畔的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受业于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公。为了探奇揽胜,屐痕行脚,他遍游了名山大川,泰山的瑰伟,华山的险峻,峨眉的清幽,衡山的华丽,匡庐的奇逸,都使他为之赞叹。然而,当他于1973年来到黄山时,那气象万千、神奇莫测、移景换形的美景,使他为之雀跃、为之倾倒。黄山,可以讲是集天下名山之美的大成,难怪那个极有山水审美觉悟的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此,他把自己“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追求锁定在这七十二峰深处。近三十年间,他31次登临黄山,积稿盈箧,精勤不懈。春生执着他以黄山为师,黄山亦多情地以他为友。那烟云霞彩滋润了他的笔墨,那奇松灵石催发了他的诗情,那烟岚山泉涵养了他的才思。黄山的四季风光被他尽收笔底:春山的苍翠,夏山的蓊郁,秋山的红艳,冬山的素妆,“可谓极天下灵变之尽矣。”这亦是恩师陆俨少当年看春生《黄山画展》时留下的评语。
    作为一名学者型的画家,春生深谙黄山的博大精深,当年它曾萌发了一个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黄山画派”,如石涛的豪放秀丽,石溪的凝重浑穆,渐江的空灵奇迈,梅清的幽远飘逸等。而近代的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刘海粟、陆俨少等大师亦曾为黄山写照传神,追慕前贤是为了得到真谛,自辟蹊径才能别出新意。春生在阅读大师,感悟经典,体认传统的同时,寻寻觅觅,踏踏实实,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语汇、表现形态和风格样式。春生画的黄山具有清朗峻丽、苍秀朴茂之美,笔墨精致、线条遒劲之功,色彩典雅、构图奇崛之魅,弥散出浓郁的书卷气。如他画的峰峦,善用多种皴法,或披麻、解索,或荷叶、斧劈,因景而异,变化多端。其运笔则以动取势,或中锋攒动,或侧锋轻扫,枯湿浓淡,气韵两畅。因而春生笔下的黄山意境丰赡,天人合一。
    春生从画案上拿起近日登黄山归来后所作的数幅山水,在表现形态上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如果说以前他画的黄山笔力劲健,颇具阳刚之气和雄奇之美,而今则笔墨秀逸圆润,展现了一种婉约之气和内蕴之美,达到了如五代荆浩所说的那种境界:“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隐迹立形,备造不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