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方言|川沙闲话才最能代表老上海风情?

 憨痴呆 2017-07-21

上海这几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就属浦东了,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乡镇摇身一变,如今坐拥着陆家嘴、迪士尼等著名地标,成为整个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桥梁。提到浦东,那就不得不提起和上海县齐名的川沙县。川沙县设立较晚,清朝时期大部分属于上海县和南汇两县,方言也是与上海话和南汇话相近的。



川沙县位于上海市东郊,由吴淞口呈弧形向东南婉蜒展开。而且处江海之交,海防前哨。在历史上洪洼深阔,海舶易入,特别是东部的南跄口、白龙港和北部的吴淞口,形势尤为险要,为抵御外敌做了不少贡献。


川沙方言语音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韵母的异读和连读变调不同两个方面。以变调不同,大体上划分为3个小区:第一区(东南片)以城厢镇为代表点,;第二区(西南片)以杨思镇为代表点;第三区(北片)以高桥镇为代表点,古属太仓州。三个区之间,第一、二区共同点较多,第三区自有特色。


川沙本地人说着一口介于市区方言和川沙、南汇方言之间的本地话,与20年代老城厢的传统口音基本一致。因此,现在也有很多外来的上海人说浦东口音很土,其实浦东川沙一带才是地地道道的上海本著人。


川沙方言虽然变调多,但和普通话在语音上却有许多相对应的规律。 比如,川沙有一套浊声母,其中浊塞音、塞擦音和一部份擦音,按声调的平仄,在普通话里分别读成送气或不送气的清塞音、塞擦音。


川沙的四个声母,在普通话里读为翘舌和不翘舌的舌尖音。两个声母在普通话里读f和h,少数读零声母。如①"夫方飞腐房肥"读 〔f〕声母;②"虎荒灰胡黄回"读〔h〕声母;③"未完碗汪挖"读零声母。


川沙有17个入声韵母,普通话却没有入声,都读舒声韵母,对应关系十分复杂。川沙有8个声调,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


读法
川沙方言的读法还和实物形状、生长有一定的联系。比如下面这些名词的读法。
妈妈(mámá):指婴儿吃的奶。世界各国对于母亲的称呼都是mama这个类似的音节,这可能和人类的本能--哺乳喂养的口型有关。
污纳:指婴儿的尿布。顾名思义,尿布里包的都是些什么,所以称为污纳。杨叶似、月牙似:指某种小鱼。这种小鱼在河浜里是非常常见的,通常钓鱼钓到的都是"杨叶似"之类的小猫鱼,很多川沙人也知道这种小鱼叫做"yángyèsì",但很少人知道应该这样写的。天落水:指雨水。记得有一集西游记里孙悟空在朱紫国行医的时候,把雨水成为"无根水"骗国王吃它的药丸。小时候,屋檐下大缸里的天落水都是可以直接用水瓢要起来喝的。


方言
川沙话里一些方言有特定的表达方式,现代人也经常把这些和普通话揉在一起。
三脚猫--①指什么都懂点儿,但什么都不精的人 ②不精通、不熟练的技能。
镶笼松--双手对插在袖筒里取暖。
话铲忙--随便说说,不必深究的谈话。
熬勿得--妨忌 假夜头--假的,假装。
火烧鬼--比喻性格暴躁、急于求成的人。
有把子--胸有成竹,做事得当。
犯条款--触犯法律条文,泛指不轨的行为。
做人家--省吃俭用。
忤逆种--不教顺父母的人。
夜勿收--晚上经常外出,深夜不归。
脚碰脚--比喻人品,技能不相上下。
勿入调--行为出格。也用来批评儿童顽皮、捣蛋。


川沙话最有意思的还是词语的构成原理,有一些词使用年代久远,已融入方言之中。也有纯粹音译的,如"瘪的生司"(pity cents身无分文)、"肮三"(out side出格,不入正轨)、拉司加(last最后),也有音义兼顾的,如牌戏中的"拖匹"(two pair,两对)、"开路"(日文"カイロ",本义"回去",方言用作"走"的意思)等。


川沙人还最喜欢讲话加词缀,比如"阿、老、头、第"等,使用的比普通话都更灵活、广泛呢~比如,称呼妈妈爸爸都是阿妈阿爸,家中排行老大的孩子也叫做阿大,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叫做阿木林。


川沙话常将宾语提前作主语,这也是跟当地的讲话习惯有关系。
我饭吃过啊实(我吃过饭了)。
伊爷娘也来不及望(他来不及看望父母)。
侬上海去过啊吗(你去过上海没有)?
我打伊不过(我打不过他)。
塞根管子下去(把一根管子塞下去)。


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许多青年都喜欢说普通话和市区话。但这种最具本地的语言文化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保留的。多年以后,是否还有人记得在川沙有种人称叫尼;有种闪电叫号西;有种催促叫哦扫;有种漂亮叫亚区呃;有种硬币叫铅陀螺;有种玉米叫最最米;有种方位叫叠待块;有种吃叫草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